2024年02月02日发布 | 409阅读

【精选编译】使用Contour扰流装置治疗基底动脉尖动脉瘤

张颖影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蔡恒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卢旺盛

北京天坛普华医院

许奕

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


本次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蔡恒副教授编译,为大家带来《使用Contour扰流装置治疗基底动脉尖动脉瘤》,欢迎大家阅读分享!






来自德国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大学附属医院的Karim Mostafa等进行一项Contour扰流装置治疗基底动脉尖动脉瘤的回顾性研究,其结果已于2023年12月在线发表在《Interventional Neuroradiology》杂志上。

——摘自文章章节






【REF: Mostafa K, et al. Interv Neuroradiol. 2023 Dec 10:15910199231219018. doi: 10.1177/15910199231219018.】



研究背景


基底动脉尖动脉瘤的治疗目前面临诸多挑战。Contour扰流装置作为一种新型颅内动脉瘤内扰流装置,已被批准用于治疗颅内宽颈分叉部动脉瘤。来自德国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大学附属医院的Karim Mostafa等进行一项Contour扰流装置治疗基底动脉尖动脉瘤的回顾性研究,其结果已在2023年12月在线发表在《Interventional Neuroradiology》杂志上。



研究方法

此研究纳入了2018年至2022年在该中心使用Contour扰流装置治疗基底动脉尖动脉瘤(无论是否破裂)的患者进行回顾性亚组分析。收集了患者的基线资料、动脉瘤的基本情况、手术时间、放射剂量、手术成功率及围手术期并发症情况。所有患者在术后六个月接受脑血管造影复查,并根据改良Raymond-Roy分级评估动脉瘤愈合情况,同时使用mRS评分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表1. 患者基线资料。



研究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8例患者(男性1例,女性7例),所有患者均成功使用Contour扰流装置治疗基底动脉尖动脉瘤。其中包括1例未破裂动脉瘤、1例采用弹簧圈辅助栓塞治疗,以及1例弹簧圈栓塞后复发的动脉瘤(见图1)。平均手术时间为100±65.8分钟,平均Contour扰流装置植入时间为18.8±7.7分钟,平均手术放射剂量为1917(范围421-5107)cGy/cm²。围手术期有1例患者出现血管痉挛,并有1例患者因Contour扰流装置脱出动脉瘤而需重新植入。


在术后6个月的脑血管造影复查中,6例动脉瘤完全闭塞(Raymond-Roy 1-2级),1例动脉瘤再通(Raymond-Roy 3a级),另1例动脉瘤复发并接受了再次治疗。24个月随访复查显示该患者动脉瘤闭塞。具体见表2。


图1.典型病例;弹簧圈栓塞动脉瘤术后复查。a:2017年9月患者接受弹簧圈栓塞动脉瘤;b:2020年7月患者动脉瘤复查,可见弹簧圈移位;c:Contour扰流装置治疗复发动脉瘤;d:术后6月随访造影显示动脉瘤完全闭塞。


表2. 基底动脉尖动脉瘤数据及闭塞情况。


图2. Contour扰流装置治疗基底动脉尖动脉瘤;弹簧圈栓塞动脉瘤术后复查。a: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造影可见基底动脉尖宽颈动脉瘤;b:Contour扰流装置植入,可见瘤内造影剂滞留;c.造影显示动脉瘤完全闭塞。



研究结论

Contour扰流装置是治疗基底动脉尖宽颈动脉瘤的一种安全且可行的选择,具有手术时间短、放射剂量低等优点。短期随访显示其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稳定。但研究结果仍需RCT试验的长期观察和验证。



研究点评


这篇文章表明在处理基底动脉尖宽颈动脉瘤时Contour扰流装置是一个良好的选择。



关注Contour扰流装置

Contour神经血管系统(Contour)治疗分叉部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CERUS研究


Contour神经血管系统——窄颈动脉瘤治疗的替代选择


Contour装置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效果——荟萃分析


组 稿




张颖影 副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编 译




蔡恒 副教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审 校




卢旺盛 教授

北京天坛普华医院


终 审




许奕 教授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