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1月29日发布 | 1424阅读

2023年部分临床工作汇报-附TOP10例病例

罗正祥

南京脑科医院

达人收藏
  时光荏苒,一年一度白驹过隙!世间华美,然疾病最无情,医者虽不能逆天改命,但不负使命召唤性命相托,在工作上尽职尽责、技术上精益求精是医者所必须的!我以10例病例治疗来简单回顾一下2023年我的部分临床工作,经验分享和总结是为了在接下来的工作中以更好的状态为人民服务。
  医学神圣,先以«中国医师宣言»开场,我庄严宣誓:自觉维护医学的尊严和神圣,敬佑生命,平等仁爱,患者至上,真诚守信,精进审慎,廉洁公正,终身学习,努力担当增进人类健康的崇高职责。

病例1:下视丘视神经胶质母细胞瘤
患者58岁男性,“视力下降伴多饮多尿6月”
查体:右眼光感,左眼眼前20cm指动;
磁共振检查提示鞍区肿瘤。
术前

                  术中

术后

术后病理

  视神经胶质母细胞瘤罕见,与视通路的低级别胶质瘤比较起来,这两种胶质瘤显然是不同的实体,后者几乎只影响儿童和青少年,而且预后要好得多。与其他部位胶质母细胞瘤不同,成人视交叉高级别胶质瘤,无论其世界卫生组织分级3级或4级,其存活率基本相同。由于我们的病例数规模较小,得出的结论值得谨慎考虑。对于这部位胶质母细胞瘤,做到手术完全切除仍然非常有限,手术切除程度是否类似其他大脑部位的高级别胶质瘤,会影响显著的存活率,值得讨论。
        2004年,Wabbels等人在一篇综述中报导44例成人恶性视神经胶质瘤。在统计分析不够准确的情况下,作者声称,尽管放射治疗似乎可以延长预期寿命,但当时所有可用的治疗方案(放射、手术、化疗)的价值都有限。大多数患者在12年内失明并死亡。最近,替莫唑胺联合放疗治疗脑胶质母细胞瘤使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增加了2-3个月。通过回顾文献中之前描述的44例临床病例,并根据这些临床病例中接受的治疗,我们发现III级或IV级胶质瘤患者的总体生存率(OS)之间统计差异。接受以下治疗的患者的中位OS存在显著差异:无治疗(中位OS 2个月,标准差0.3)、单独化疗(中位OS 4个月,标准差1.9)、单独放疗(中位OS 10.3个月,标准差1.2)或联合放化疗(平均OS 11个月,标准差0.7),(Log-Rank Mantel Coxp<0.0001)(图2B)。单独放疗的生存率高于单独化疗(Log-Rank Mantel Coxp0.009。与单独放疗相比,化疗和放疗的联合使用显著增加了患者的生存率。结果提示对高级别视神经胶质瘤的研究结果与脑其他部位GBM生存率一致。事实上,对于GBM,已经证明,与之前没有手术的单独放疗相比,放疗和化疗(替莫唑胺)的联合治疗显示OS有所改善(9个月至4个月vs 7个月至四个月)。


病例2:右侧大型听神经鞘瘤
患者58岁女性,右侧听力下降2年,行走不稳2月
查体:神清语明,生命征平稳,右侧听力丧失,指鼻试验阳性

                                       术前

术中(乙状窦后入路暴露肿瘤)

术后

术后面部表情提示面神经功能保护可


病例3:右侧额叶胶质瘤
患者68岁男性,头痛2月
查体:神清语明,反应迟钝,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
术前检查提示右侧额叶巨大肿瘤
术后病理示胶质母细胞瘤

术前

术后

640.jpg

这种肿瘤比较常见,该病例虽难度系数不大,但为了说明问题,而且该类型肿瘤为颅内最常见恶性肿瘤,例举在上面。

   论胶质瘤的治疗:1938年,毛主席在抗日战争最困难的时刻,曾经写下过载入史册的《论持久战》,在文中,他尤其驳斥了“亡国论”和“速胜论”,指出了既不能丧失信心放弃抵抗,也不能盲目乐观麻痹大意,要树立和坚持“持久作战”的信念。这一论断,坚定了全党全军和人民群众团结一致抗日的决心,精准的预测了战争的走向与结局。
   联想到我们的脑胶质瘤患者,与疾病抗争的过程也像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战争。那么究竟如何正确面对这一场命运之战?

   很多人闻之色变,很多人避之不谈,这都不是正确的态度。既不能丧失信心完全放弃,遵从科学化的治疗,至关重要!

   针对一些患者和家属十分关心的问题,谈谈近些年在脑胶质瘤中的治疗。

   标准化治疗:手术治疗+放疗+化疗
   在10多年前,同类型、同阶段的肿瘤患者接受的治疗都是一样的,最大程度手术、放疗、化疗等。但医生观察到一个奇怪的现象:肿瘤的类型、阶段都一样的患者,对于同样的治疗,会有完全不同的反应。当时,医生还不知道原因,只能用“个体差异”来进行解释。
时代发展,技术手段突飞猛进
----- 精准化治疗
   精准化治疗是指医生根据对疾病在基因层面的了解,选择最可能帮助患者的治疗方法,也被称为个性化医疗。精准医疗的方法让患者对自己的肿瘤有了“高清无码”的认识。就胶质瘤而言,因为驱动基因的不同,胶质母细胞瘤可以分为多种截然不同的分子亚型,并且可能存在相互转化。这些亚型对于常规治疗的敏感性、患者生存时间都不尽相同。这些特定的基因变化、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可能是未来治疗的靶点。

   这一思路确实是过去10多年针对肿瘤靶向治疗的普遍思路,在肺癌、乳腺癌、血液系统肿瘤中尤为典型,已经形成了“根据不同基因型选择起始治疗方案,根据耐药反应动态调整靶向药物”的序贯治疗方案。

   但是,对中枢神经系统的胶质瘤而言,并没有这么简单。

   首先,胶质瘤化疗的一线用药,目前只有替莫唑胺这一个药物。因此,在起始治疗方案的选择上,无论患者的基因型是什么,都首先应当接受标准的Stupp方案治疗,即以替莫唑胺为基础的同步放化疗+辅助化疗。这也是作为临床医生特别想强调的一句话:精准治疗的基础首先是标准治疗,个体化靶向治疗是后续考虑的非常规武器。
   其次,血脑屏障的存在,不利于药物进入颅内肿瘤区域;寻找到特殊载体诱导药物高浓度的进入颅内肿瘤区的方法,亟待解决。
再次,胶质瘤的全基因检测两万多条,通常我们只能做到400多条,“大海闹针”式的寻找靶向基因,找到靶向基因了,有无靶向治疗方案?测序方法和大数据结合,应是未来研究重点。
   再次,细胞信号通路的相互影响。不是阻断一条信号通路就可以。“鬼子太狡猾”,多靶点多通路的阻断,适才行之有效。
等等等
   在已经报道的研究数据中,多种治疗方案在胶质瘤患者群体中取得了很有意义的治疗结果,虽然并不能够改变最终的结局,但是确实延长了生命,提高了生活质量。

病例4:颅咽管瘤
患者70岁女性,视物模糊、多饮多尿2月
查体示神清,生命征平稳,24小时尿量3000ml,视力差
术前讨论磁共振示鞍区占位,术后病理示颅咽管瘤

术前

术中

术后


病例5:右侧岩尖脑膜瘤
患者65岁女性,右侧面部疼痛3月入院;
查体:右侧面部浅感觉减退,余神经系统查体(-);
术前诊断:右侧岩尖脑膜瘤、继发性右侧三叉神经痛。

                                          术前

术中

简介:颞骨岩部后方的脑膜瘤可分为以下四类:岩骨后部,内听道口及内听道,岩尖但未侵及内听道,桥小脑角区并侵及内听道。大多数岩尖脑膜瘤并不侵犯内听道。岩尖脑膜瘤多是良性肿瘤,脑干及颅神经受压使得造成严重后果的几率大大增加。使得这类肿瘤处理起来颇具挑战性。
     
硬膜内颞下岩前入路在治疗岩尖脑膜瘤的优势:首先,该入路从侧方暴露岩斜区域,兼顾中后颅窝病变,可全程暴露;其次,该入路可磨除岩骨尖,消除骨质增生对三叉神经的卡压;再者,该入路切开MECKEL囊,直视切除肿瘤,肿瘤切除更彻底,三叉神经保护更好,同时可以切除增厚的硬脑膜,减除对三叉神经的卡压;最后,该入路可暴露三叉神经根部,排查血管压迫因素,也可全程减除蛛网膜黏连,游离三叉神经。

术后


病例6:天幕切迹脑干旁脑膜瘤
患者68岁男性,行走不稳卧床1月
查体神清,生命征平稳,双下肢肌力4度
术前磁共振示左侧天幕切迹脑干旁肿瘤
术后病理示脑膜瘤。

术前

术中

术后


病例7:面肌痉挛
65岁男性,发作性左侧面部痉挛痉挛2年
查体示神清,左侧面部肌肉痉挛发作频繁
磁共振示左侧面神经与血管关系密切

术前

术中

640.png

具体术后视频疗效可搜索我的微信公众号,有多例

病例8:三叉神经痛
58岁女性,发作性右侧面部疼痛2年
查体:右侧面部鼻翼旁扳机点,痛苦貌
术前磁共振示右侧三叉神经与血管关系密切

术前

术中

术后疗效

科普:什么是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是指发生在面部三叉神经icon分布区域内的阵发性、短暂而剧烈的疼痛,常位于半侧口唇、面颊、牙龈(槽)、舌缘、鼻翼、眼睑、眼眉,甚至涉及额颞顶部头皮。每次发作时间由数秒钟到数分钟。疼痛如电灼、针刺、刀割、撕裂样,可呈由点向面放射状疼痛。疼痛严重时,病人不可忍受,备受煎熬。三叉神经痛被比喻为“天下第一痛”。
引起三叉神经痛的最常见原因?
     常见的病因是由于三叉神经感觉传入通路中的部分神经纤维因为受到异常血管的压迫及搏动性冲击而发生脱髓鞘病变,导致传入的神经冲动短路,使非伤害性感觉冲动引发了伤害性的疼痛反应。
  三叉神经痛到底应该怎么治?众说纷纭,有吃药的、有针灸的、有射频消融、有毁损、还有手术的。那么我该相信谁?只有确切了解了三叉神经痛的具体发病原因,才能彻底根治检查神经痛。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有效率为90%-95%,手术疗效好,术后并发症少,复发率低。而且不以损毁三叉神经为目标的治疗方案,为外科干预三叉神经痛的首选治疗方案。
     具体治疗方案及疗效可参考我的微信视频号,大量的三叉神经痛术视频。


病例9:舌咽神经痛
患者女性,右侧咽后壁、耳根疼痛,喝水咽吐沫吃饭均可诱发疼痛
术前诊断考虑右侧舌咽神经痛
这种病例非常容易误诊,需要到神经外科专科进行诊治咨询

术前

术中

后期搜索文献,这层膜性结构为菱唇

术后视频

病例10:右侧后床突旁脑膜瘤
患者69岁女性,右侧视力下降3月
查体示神清,生命征平稳,右侧视力0.2,左眼视力0.8
术前磁共振提示右侧鞍旁床突旁肿瘤,术后病理示脑膜瘤

术前

术中

术后

病理示脑膜瘤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