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1月24日发布 | 2414阅读

【中国声音】泌乳素腺瘤治疗策略的转变:外科作为一线治疗选择

吴哲褒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


2023年9月,国际垂体协会(The Pituitary Society)在内分泌和垂体研究领域的顶刊《Nature Reviews Endocrinology》(IF=40.5)杂志在线发布了垂体泌乳素腺瘤诊断和治疗的国际共识声明,题目为: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prolactin-secreting pituitary adenomas: a Pituitary Society international Consensus Statement。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吴哲褒教授参与这一国际共识的审阅和修正。(推荐阅读:吴哲褒教授审阅和解读国际垂体学会最新发布的垂体泌乳素腺瘤诊治共识声明

Petersenn, Stephan et al.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prolactin-secreting pituitary adenomas: a Pituitary Society international Consensus Statement.” Nature reviews. Endocrinology vol. 19,12 (2023): 722-740. doi:10.1038/s41574-023-00886-5


2024年1月22日,《Nature reviews Endocrinology》进一步发表了由吴哲褒教授撰写的通讯述评,题目为:The shift of therapeutic strategy for prolactinomas: surgery as the first-line option。

Wu, Zhe Bao. “The shift of therapeutic strategy for prolactinomas: surgery as the first-line option.” Nature reviews. Endocrinology, 10.1038/s41574-024-00953-5. 22 Jan. 2024, doi:10.1038/s41574-024-00953-5


吴教授在述评中指出,这项共识和指南的诸多改变中,最大的改变就是:外科手术作为特定亚型泌乳素腺瘤的一线治疗这一特定类型的肿瘤是指泌乳素微腺瘤和包裹良好/边界清晰的大腺瘤(Knosp分级为0级和1级)。这一治疗理念的改变以共识的形式确定下来,具有极强的临床指导意义。



然而,国际垂体学会曾于2006年和2011年分别针对泌乳素腺瘤和高泌乳素血症制定专家共识。在两个共识中都明确指出,泌乳素腺瘤首选药物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治疗,手术治疗仅适用于耐药或者不能耐受药物副作用、药物诱导肿瘤卒中或脑脊液漏、或者合并有精神症状药物禁忌者。


对比这些指南,我们发现治疗的观念正在悄然改变。为什么针对微腺瘤和界限清楚的大腺瘤首选手术治疗?其根本原因还是近十年来,神经内镜技术的进步伴随着生化缓解率的极大提升。随着神经内镜技术的普及和精进,由经验丰富的神经外科医生进行经蝶窦手术(TSS)可以在高达93%的微泌乳素瘤和75%的选定大腺瘤中实现初始泌乳素水平正常。同时,神经内镜微创手术的围手术期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0-4%),死亡率为0%。


另一方面,我们对垂体瘤假包膜的认识也逐步加深。应该说,微腺瘤(>4mm)和界限清楚的大腺瘤,其假包膜的发生率在75%以上。假包膜外切除技术能有效提高内分泌缓解率。我们搜索2011-2022年间的13篇文献(搜索关键词:功能性垂体腺瘤、假包膜、假包膜外切除、生化缓解率),累计患者2088例,包括微腺瘤和大腺瘤。其中采用假包膜外切除的患者699例,假包膜内切除的患者1389例,生化缓解率分别为87.1%和74.7%,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此外,我们知道,药物——尤其是卡麦角林,其治疗泌乳素腺瘤的有效率大约为90%;但是,药物永远面临两个难题,一是副作用,二是撤药难,只有1/5的患者可以成功撤药。外科手术和药物治疗,两个同样的90%有效率,但是手术的复发率20%,而药物撤药后的复发率为80%,谁优谁劣显而易见。


必须指出的是,去年意大利协会的泌乳素腺瘤诊治共识,比较委婉推荐经蝶切除可以作为能根治性切除腺瘤的可选方案,包括微腺瘤和包裹良好/边界清晰的大腺瘤(指南中用的词:enclosed macroprolactinoma)。后者通常包括Knosp 1级和2级,2级虽然肿瘤越过了ICA的中线,但是绝大多数都是肿瘤推挤海绵窦内侧壁,而构不成侵袭。因此,这一类肿瘤沿假包膜切除后生化缓解的几率还是很大的。然而,国际垂体学会的共识明确指出,Knosp分级2级及以上的腺瘤强烈建议药物治疗。为了解决这一分争,我们需要开展RCT研究,针对特定亚型的微腺瘤和界限清楚的大腺瘤(Knosp分级0级和1级、Knosp分级2级),对比药物和手术,来证实谁优谁劣,从而提高循证依据。


另外,各地的诊疗水平——尤其是经蝶切除的技术水平是不一致的。因此,一位优秀的经蝶神经外科医师,能熟练掌握神经内镜下垂体瘤的假包膜外切除技术,才能有效提高内分泌缓解率。其二,需要垂体瘤卓越中心的多学科联合诊治(MDT)团队,来讨论药物和手术何者为首选,最终使得患者从治疗中获益。


参考文献


向上滑动阅览

1. Asa, S.L., Mete, O., Perry, A. & Osamura, R.Y. Overview of the 2022 WHO Classification of Pituitary Tumors. Endocr Pathol 33, 6-26 (2022).

2. 谢静, 吴哲褒. 2022版世界卫生组织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病理新分类和临床启示. 中华医学杂志 102, 3723-3726 (2022).

3. Melmed, S. Pituitary-Tumor Endocrinopathies. N Engl J Med 382, 937-950 (2020).

4. Petersenn, S., et al.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prolactin-secreting pituitary adenomas: a Pituitary Society international Consensus Statement. Nature reviews. Endocrinology (2023).

5. Casanueva, F.F., et al. Guidelines of the Pituitary Society for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prolactinomas. Clin Endocrinol (Oxf) 65, 265-273 (2006).

6. Melmed, S., et 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hyperprolactinemia: an Endocrine Society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J Clin Endocrinol Metab 96, 273-288 (2011).

7. Tang, H. & Wu, Z.B. Letter to the Editor: "Surgery as a Viable Alternative First-Line Treatment for Prolactinoma Patient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 Clin Endocrinol Metab 105(2020).

8. Zamanipoor Najafabadi, A.H., et al. Surgery as a Viable Alternative First-Line Treatment for Prolactinoma Patient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 Clin Endocrinol Metab 105, e32-41 (2020).

9. Tampourlou, M., Trifanescu, R., Paluzzi, A., Ahmed, S.K. & Karavitaki, N. THERAPY OF ENDOCRINE DISEASE: Surgery in microprolactinomas: effectiveness and risks based on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Eur J Endocrinol 175, R89-96 (2016).

10. Wang, X.B., et al. Pseudocapsule and pseudocapsule-based extracapsular resection in pituitary neuroendocrine tumors. Frontiers in endocrinology 13, 1056327 (2022).

11. Cozzi, R., et al. Italian Association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ists (AME) and International Chapter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ICCE). Position statement for clinical practice: prolactin-secreting tumors. Eur J Endocrinol 186, P1-P33 (2022).


专家简介

吴哲褒 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瑞金医院垂体/泌乳素瘤诊治中心主任、瑞金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

中国脑垂体基金主席、中国脑垂体救助计划发起人、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第一届神经内镜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神经科学协会神经肿瘤分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医学会神经外科专科分会第九届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编委。

1996.7温州医科大学本科毕业至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工作;2001.9-2004.7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攻读神经外科硕士;2007年-2009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攻读神经外科博士;2011.9-2013.11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从事博士后研究,师从中国工程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周良辅教授。

曾先后赴奥地利格拉兹医科大学、美国巴罗神经病学研究所、麻省总医院访问学习,进行显微微创手术和内镜颅底手术的学习。

至今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已在国外专业权威杂志发表SCI论文50多篇,如Acta NeuropathologicaNature CommunicationsAutophagyNeurologyTheranosticsCancer LetterJCEMJournal of NeurosurgeryNeuro-OncologyNeurosurgery等杂志,累计影响因子超过350分,累计引用超过1000次。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六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项目等30多项。

曾获“王忠诚中国神经外科医师年度奖”;浙江省卫生高层次创新人才和浙江省自然基金杰出青年;上海杰出青年医学人才、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和上海市卫生健康领军人才。在垂体腺瘤的内镜微创手术及药物治疗方面颇有建树,主持的两项成果分获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和三等奖,重庆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来自于专栏
相关临床评分小工具
关键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