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神经内科孙钦建教授团队基于山东省平阴县颅内动脉狭窄自然人群队列(Rose A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Artery Stenosis,RICAS study),通过4年纵向随访,对小而低密度脂蛋白(sdLDL-C)与颈动脉动脉新发斑块及易损形态斑块进行了相关性研究,结果发表于《Stroke》。
【REF: Ma, Xiaotong et al. “Association of sdLDL-C With Incident Carotid Plaques With Stable and Vulnerable Morphology: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Stroke, 10.1161/STROKEAHA.123.045601. 12 Jan. 2024, doi:10.1161/STROKEAHA.123.045601】PMID:38214156
卒中是全球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而颈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卒中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识别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可控危险因素对卒中预防和减轻临床卒中负担至关重要。低密度脂蛋白(LDL-C)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常见危险因素,然而,即使将LDL-C水平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仍然存在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残余风险。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sdLDL-C)作为LDL-C的致动脉粥样硬化成分,被证实其与新发斑块有关,但sdLDL-C与新发稳定和不稳定斑块形态的相关性尚不清楚,尤其是sdLDL-C在LDL-C水平正常的低危人群中,是否仍与不稳定颈动脉斑块形态相关尚不明晰。
本研究为一项前瞻性队列随访研究,平均随访时间为3.94年,共纳入887名来自RICAS队列、40岁以上、基线时既往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卒中病史且不存在颈动脉斑块的受试者。颈动脉斑块通过颈动脉超声进行筛查,并根据其超声特点划分斑块形态,进一步分为无颈动脉斑块、新发稳定的颈动脉斑块形态和新发易损的颈动脉斑块形态。此研究将LDL-C、sdLDL-C及sdLDL-C/LDL-C比值分别按照连续变量和分类变量分析,进一步按照在总人群或LDL-C水平正常人群中的三分位数划分为三组,通过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其与颈动脉新发斑块及斑块易损形态的相关性。通过交互作用及亚组分析在有无糖尿病史受试者中sdLDL-C/LDL-C与新发颈动脉斑块的相关性。
本研究纳入的887名基线无颈动脉斑块受试者,平均年龄为53.89岁,54.34%为女性。在平均3.94年的随访期间,179例(20.18%)被检测出新发颈动脉斑块,其中包含了138例稳定颈动脉斑块形态和41例易损形态的颈动脉斑块。与没有新发斑块的参与者相比,新发斑块组受试者更为高龄、有更高的高血压、糖尿病、脂质异常及使用降糖药物的比例。同时,LDL-C、sdLDL-C和sdLDL-C/LDL-C比值的水平在新发斑块组更高。本研究的基线人口统计学和临床数据详见表1。
表1:研究人群的基线人口统计学和临床数据
在多因素矫正后,sdLDL-C或sdLDL-C/LDL-C仍与颈动脉新发斑块独立相关(趋势性检验PsdLDL-C=0.012、趋势性检验PsdLDL-C/LDL-C=0.029)。在LDL-C正常人群中,sdLDL-C仍与颈动脉新发斑块显著相关(趋势性检验PsdLDL-C=0.003)(表2)。
表2:LDL-C、sdLDL-C和sdLDL-C/LDL-C比值在总人群和LDL-C正常的人群中与新发斑块的相关性
根据颈动脉斑块形态将其分为无新发斑块、新发稳定的颈动脉斑块及新发易损形态的颈动脉斑块,我们发现sdLDL-C与新发易损形态的颈动脉斑块显著相关(趋势性检验PsdLDL-C=0.046),在LDL-C正常人群中,sdLDL-C与新发易损形态的颈动脉斑块仍独立相关(趋势性检验PsdLDL-C=0.025)(表3)。
表3:LDL-C、sdLDL-C和sdLDL-C/LDL-C比值在总人群和LDL-C正常的人群中与斑块稳定性形态的相关性
在无糖尿病史的受试者中,sdLDL-C/LDL-C比值与新发斑块的发生显著相关(交互作用效应P=0.014,P<0.05)(图2)。
图2:有无糖尿病人群中sdLDL-C/LDL-C比值和新发斑块的相关性
本研究主要发现,即使在LDL-C正常水平的人群中,sdLDL-C水平升高与新发颈动脉斑块的风险也显著相关,尤其是与易损形态的颈动脉斑块显著相关,这提示了sdLDL-C作为卒中防治靶点的潜力。
马小桐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山东省立医院)
神经内科医师,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
主要从事脑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流行病学调查,高危标志物筛选和分子机制研究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以Sub-I或主要研究者参与多项临床研究,一作发表SCI论文7篇,包括Stroke、JNIS、JAHA等杂志
孙钦建 主任医师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山东省立医院)
神经内科副主任、东院神经内科主任,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
山东省医学会神经内科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委员、神经血管介入协作组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卒中专科联盟副秘书长
山东省医师协会脑血管超声与血运重建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山东省医学会脑血管病分会副主任委员
山东省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
山东省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介入神经病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山东省健康医疗大数据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联盟脑血管狭窄队列首席专家
山东省脑血管病防治协会副会长兼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主要从事脑动脉狭窄的发生机制与干预措施的研究,建立了山东省平阴县颅内动脉狭窄自然人群队列(RICAS study)与山东省脑卒中病例队列。擅长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介入诊断和治疗,建立了颅内外动脉狭窄的诊疗方案和规范化操作流程。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卫健委重大研究课题、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济南市科技局慢病防控重点项目各1项,作为合作单位负责人参与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十三五国家重大研发计划。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曾经多次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奖。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30余篇被SCI收录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