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1月21日发布 | 757阅读

【每周科普】警醒与行动:从朱翔医生的去世反思健康科普

卢旺盛

北京天坛普华医院




2024年1月12日,一条令人心痛的新闻传遍了整个医疗界:南通大学附属医院麻醉手术科副主任、著名医学科普达人朱翔医生,因突发疾病不幸离世,年仅46岁。朱翔医生的去世不仅是医学界的一大损失,更是公众健康教育的一大挫折。他的离去让无数同行和普通民众感到震惊和悲痛,医生和科普人员对此表示深切的哀悼和深深的惋惜。


科普达人朱翔医生


01

猝死:一个不容忽视的健康警钟

猝死,这个突如其来的黑暗使者,总是毫无预兆地夺走生命,常在不经意间夺走生活。它是最令人意外和恐惧的健康事故,且其发生率远非我们所想象的那么低。然而,我们对此的重视程度似乎并不足够。研究表明,猝死的大部分原因为心脑血管病。朱翔医生就是因为心脏骤停而离世。心脏骤停在发作前常有预兆,如胸痛、呼吸困难、头晕、心悸等。这提醒我们,及时识别这些早期症状并寻求医疗帮助至关重要。我们的体检项目应更全面,脑血管病也不应忽略。定期体检也非常重要,因为它能帮助我们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风险。这些都是可以通过预防和改善来避免的。健康体检应包括基础体检,血压血糖血脂,心电图、超声心动图、颈动脉超声、头颅MRA等,以便早期发现和预防。


知行合一是王道


02

知行合一:健康科普人的双重责任

作为医生和健康科普者,我们不仅需要关注公众的健康,更应重视自己的健康状况。我们应该将获取的医学知识转化为具体行动,这就是“知行合一”的核心。尽管我们拥有丰富的医学知识和医疗资源,但如果忽视了将这些知识转化为日常行为的重要性,我们的健康就可能面临风险。健康科普人应以身作则,践行健康生活,实现自我健康的保障。我们应该牢记,只有健康的身体,才能更好地教育和帮助他人,传播正确的健康知识。现实中仍有很多反差或反讽,如吸烟的胸科医生教导患者戒烟,或是医生深夜加班建议患者减负减压。知行合一才是王道。


将科普知识转化成健康


03

强化健康生活习惯

猝死往往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尽管我们普遍认识到这一点,但将健康知识转化为持续的实践却是一个挑战。关键在于培养和维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如合理膳食、适量运动、良好的睡眠和有效的压力管理。每个人的生活环境和挑战都各不相同,因此在面对生活压力和情绪问题时,我们需要寻找适合自己的应对策略。关键是将这些健康知识转化为可实施、可持续的行动,形成习惯,营造一个良好、健康的生活环境。这不仅是健康科普人的重要职责,也是推动更广泛群体采纳健康行为的关键。健康科普工作者不仅需传播知识,更要引导并激励受众采取实际的健康行动。


健康生活五要素


04

从朱翔医生的离世中学习

朱翔医生的去世是一个强烈的提醒,指向我们健康科普人的重要责任。朱翔医生是一个合格的医生,但未必是一个好的健康生活践行者。悲剧发生的原因可能有很多,但却未能在最后通过行动来逆转这个悲剧。最后的结局我们应从中吸取教训,增强对自身健康的关注,定期进行体检,践行健康生活,以保障自己和他人的健康。作为医生和健康科普者,我们负有责任继续朱翔医生的事业,普及医学知识,提升公众健康意识。同时我们要铭记,健康是我们最宝贵的资产,是我们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的基础。




科普结束




卢旺盛 教授
北京天坛普华医院

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强联智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首席医学专家

北京天坛普华医院神经外科 副主任医师

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神经外科 副主任医师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临床研究

4543内容1166阅读

进圈子
来自于专栏
相关临床评分小工具
所属话题
关键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