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史简介

一、病例特点:
1、老年女性,慢性起病;
2、症状:有头痛头晕不适,1月余;
3、查体无特殊;
4、检查示:头颅CTA示右侧颈内动脉床突旁动脉瘤(ICA C6段),大小约9.0X8.0X8.0mm。
二、诊断:
1、颅内动脉瘤
2、腔隙性脑梗塞
三、处理:
1、介入治疗: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
2、术前药物准备:术前口服阿司匹林100mg/d+氯吡格雷75mg/d 3天。
栓塞前影像

3D DSA影像测量颅内动脉瘤:大小9.1X8.5X8.0mm,瘤颈约6mm。
手术计划:
右侧颈内动脉C6段动脉瘤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
材料准备:
国产弹簧圈:3D 9mmX30cm,2D弹簧圈若干
Neuroform Atlas without tip支架 4.0mmX15mm
手术经过

患者取平卧位,全麻成功后,常规消毒后铺无菌巾,于双侧腹股沟下方2cm处予利多卡因5ml局部浸润后,采用seldinger法6F血管鞘穿刺成功后,先用6F单弯造影管行超选择性造影,先行右侧ICA造影示可见右侧颈内动脉C6段动脉瘤,之后行3D造影,3D重建后测量其大小约9.1X8.5X8.0mm,瘤颈约6mm,主要向后外方膨出,余未见特殊。之后全身肝素化,插入6F导引导管,在导丝导引下至右侧颈内动脉C2段,选择工作位先将SL-10微导管在Synchro 14微导丝辅助下超选至右侧MCA M2段,之后将Echelon 10微导管塑形(C型弯)后超选至动脉瘤内,之后通过微导管送入3D沃比弹簧圈9mmX30cm,见成篮满意,有一个环向外突出,之后将Atlas 4.0X15支架半释放,可见弹簧圈被压入动脉瘤内。再释放2D弹簧圈若干,见填塞满意,在观察弹簧圈对载瘤动脉无明显影响后实行需弹簧圈解脱,完全释放支架,2D造影示动脉瘤栓塞可,右侧颈内动脉各分支动脉显影正常。之后行左侧颈内动脉造影见动脉、静脉基本正常,双侧椎动脉造影未见特殊,其余血管无明显异常。将微导管、导引导管撤出。手术顺利,术中生命体征平稳,出血少,未输血,术后拨鞘后加敷料加压包扎,安返病房。
支架微导管和栓塞微导管到位
首圈成篮
支架部分释放
1、支架微导管和栓塞微导管到位。
2、首圈成篮。
3、栓塞术后影像:
术后总结

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术后1小时清醒后言语与肢体活动均正常;术后头痛不适,余无不适;
继续口服阿司匹林100mg/d+氯吡格雷75mg/d;
继续口服他汀类药物;
术后3天出院。
评论

支架微导管到位:实际操作中有困难,因瘤体较大,微导管易进入动脉瘤内,后通过成袢方式进入后解袢成功;
栓塞微导管塑形:因本例动脉瘤瘤体较大,采用C型弯,最后微导管较容易到位,指向后方;
支架释放方式:半释放的优势是栓塞微导管有一定的灵活性,填塞更容易达到均匀填塞;本例采用开环支架半释放方式,Jailing技术,栓塞微导管有一定的活动自由度;
材料特性:沃比弹簧圈具备良好的柔软度和适应性,同时在成形、填塞和解脱方面表现出色,成功率较高。Neuroform Atlas具有便于植入和释放的特点,并且对脱出的弹簧圈具有显著的阻拦作用,同时具备优良的贴壁性能。
术者简介
卢旺盛
北京天坛普华医院
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强联智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首席医学专家
北京天坛普华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
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