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期看点 /
01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非增强CT视神经直径与颅内压关系的验证性研究
Optic Nerve Diameter on Non-Contrast Computed Tomography and Intracranial Hypertensio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Brain Injury: A Validation Study
颅内高压是急性脑损伤的一种可怕的并发症,可导致缺血性中风、脑疝和死亡。识别有风险的人很困难,体格检查往往令人困惑。鉴于计算机断层扫描(CT)在急性脑损伤患者中的广泛应用和使用,先前的工作已经尝试测量视神经直径来识别那些有颅内高压风险的人。我们的目的是在脑损伤患者中验证CT上视神经直径测量作为颅内高压的筛查工具的使用。我们在一家三级转诊神经科学重症监护病房进行了一项回顾性观察队列研究。我们将有记录的颅内压测量作为常规临床诊疗的一部分,在24小时内收集非增强CT头颅扫描,然后测量视神经直径,并探讨这些测量的关系和测试特征,以识别那些有颅内高压风险的人。在314名患者的队列中,CT上的视神经直径与颅内压呈线性弱相关。当用于识别颅内高压(>20 mmHg)时,受试者曲线下面积(AUROC)为0.68。使用先前提出的0.6厘米的阈值,灵敏度为81%,特异度为43%,阳性似然比为1.4,阴性似然比为0.45。以0.6 cm为阈值的CT视神经直径对颅内压增高敏感但不特异,总体相关性较弱。
[REF: Kahan J, Ong H, Elnaas H, et al. Optic Nerve Diameter on Non-Contrast Computed Tomography and Intracranial Hypertensio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Brain Injury: A Validation Study. J Neurotrauma. 2023;40(21-22):2282-2288. doi:10.1089/neu.2023.0051 PMID: 37212270 PMCID: PMC10775921]
原文链接:https://www.liebertpub.com/doi/10.1089/neu.2023.0051
02
脑脊液中溶血磷脂酸水平可为冲击性脑损伤提供合适的生物标志物
Cerebrospinal Fluid Levels of Lysophosphatidic Acids Can Provide Suitable Biomarkers of Blast-Induced Traumatic Brain Injury
冲击波引起的创伤性脑损伤(BTBI)已被确定为伊拉克自由行动和持久自由行动的标志性损伤。虽然在引进简易爆炸装置后bTBI的发生率显著增加,但损伤的机制仍然不确定,这对制定适当的对策产生了负面影响。确定合适的生物标记物有助于急性和慢性bTBI的正确诊断和预后是至关重要的,因为bTBI通常是隐匿性的,可能与明显可检测到的头部损伤无关。溶血磷脂酸(LPA)是一种由活化的血小板、星形胶质细胞、脉络丛细胞和小胶质细胞产生的生物活性磷脂,在刺激炎症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据报道,在非冲击性脑损伤后,脑脊液中LPA水平急剧升高。在本研究中,我们评估了实验室大鼠脑脊液和血浆中LPA水平作为单一和紧密耦合反复冲击波超压暴露所致脑损伤的急性和慢性生物标志物的实用性。在脑脊液中,许多LPA在急性期增加,在1个月时恢复到正常水平,并在爆炸超压暴露后6个月和1年再次增加。在血浆中,几种LPA急剧升高,在24小时恢复到正常水平,并在爆炸超压暴露后1年显著下降。血浆中LPA种类的减少与溶血磷脂酰胆碱水平的降低有关,这表明血浆中LPA的上游生物合成途径存在缺陷。值得注意的是,脑脊液(而不是血浆)中LPA水平的变化与神经行为功能呈负相关,提示脑脊液中LPA水平可能提供反映损伤严重程度的bTBI合适的生物标志物。
03
血清生物标志物对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马歇尔CT分级的预后价值
Prognostic Value of Serum Biomarkers in Patients With Moderate-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Differentiated by Marshall Computer Tomography Classification
在创伤性脑损伤(TBI)患者中,计算机断层扫描(CT)无法完全解释意识水平低下的患者,其预后是具有挑战性的。血清生物标志物以一种与CT不同的方式反映结构损伤的程度,但尚不清楚生物标志物是否在CT异常范围内提供额外的预后价值。这项研究的目的是确定根据成像严重程度区分的生物标志物的附加预测价值。血清生物标记物改善了不同成像严重程度的中重度脑外伤后的预后预测,特别是在马歇尔评分<3的患者中。
04
中重度颅脑损伤后2 ~ ≥36个月焦虑和抑郁纵向轨迹的预测因素和功能结局
Predictors and Functional Outcomes Associated With Longitudinal Trajectories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 from 2 to ≥36 Months After Moderate to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本研究调查了中重度创伤性脑损伤(TBI)后焦虑和抑郁症状的纵向轨迹,轨迹的预测因素,以及与1年恢复生产力的相关性。148例中重度TBI患者在伤后2、5、12和≥36个月时接受Beck焦虑量表和Beck抑郁量表评估。临床随访获得了有关人口统计学、损伤特征和1年恢复生产力的信息。潜在增长混合模型确定了焦虑和抑郁随时间变化的轨迹。三步法确定了轨迹的预测因子,χ²分析确定了轨迹与1年生产率回报之间的关联。分析表明,焦虑和抑郁的四级模型是最相符的数据。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多数人都有稳定的最低(67%)或低(18%)焦虑水平。另外两个亚组的人被归类为焦虑,迅速恶化(7%)或改善,但在第一年受伤后3年恶化(9%)。同样,对于抑郁轨迹,大多数人随着时间的推移具有稳定的最低(70%)或低(10%)抑郁水平。其他人的抑郁症迅速恶化(12%)或延迟,受伤后1年发病(8%)。焦虑和抑郁恶化的预测因素包括年龄较小、受教育程度较低和男性。那些焦虑或抑郁恶化的人不太可能在受伤后1年恢复生产力。在中重度TBI后的3年内,焦虑(15%)和抑郁(20%)的负担很大。未来针对高危患者的研究可能有助于改善生活质量和功能恢复。
05
使用Salisbury爆炸验证军事职业专业作为爆炸暴露的替代指标
Validation of Military Occupational Specialty as a Proxy for Blast Exposure Using the Salisbury Blast Interview
评估大型数据集排除了依赖直接衡量个体经验的能力,而是依赖代理来推断某些结构。冲击波暴露是目前处于初级阶段的一个研究结构,导致不同研究的定义和测量方法不同。本研究的目的是验证军事职业特长(MOS)作为退伍军人冲击波暴露的替代指标。结果表明,高风险MOSs将识别有爆炸暴露和TBI历史的个人,而低风险MOSs将识别高度可变的群体。MOS分类的准确性对于诊断水平的测试是不可接受的;然而,结果支持将其用作爆炸暴露史的筛查措施,用于流行病学研究,并用于军事政策考虑。
06
研究意识丧失是否与职业运动员震荡后SCAT5表现较差和临床恢复较慢有关
Examining Whether Loss of Consciousness Is Associated With Worse Performance on the SCAT5 and Slower Clinical Recovery After Concussion in Professional Athletes
职业体育运动几乎普遍使用视频监控来识别比赛期间脑震荡的迹象。这项研究考察了在脑震荡的职业橄榄球联盟球员中,视频识别的可能意识丧失(LOC)、急性脑震荡评估结果和恢复时间之间的关系。根据NRL运动员的视频回顾,简短的LOC可能比之前想象的更常见。目前的研究表明,LOC可能不能预测错过的比赛或脑震荡后恢复的时间。
07
创伤性脑损伤的自我调节治疗:绝对压力反应性指数值和最佳脑灌流压力曲线形状的作用
Autoregulatory Management in Traumatic Brain Injury: The Role of Absolute Pressure Reactivity Index Values and Optimal Cerebral Perfusion Pressure Curve Shape
本研究的目的是调查绝对压力反应性指数(PRx)值是否影响脑灌注压(CPP)和结果之间的关联,以及最佳CPP(CPPopt)曲线形状是否影响CPPopt偏离和创伤性脑损伤(TBI)结果之间的关联。由于只能在一半时间内计算CPPopt,因此替代方法是评估绝对PRx,以预测安全CPP范围。
08
家长脑震荡处理知识与自我效能量表之发展
Development of a Measure of Parent Concussion Management Knowledge and Self-Efficacy
评估父母是否愿意支持孩子脑震荡后的治疗需要有效和可靠的措施。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开发并初步检验父母的脑震荡管理知识和自我效能感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此外,我们还测试了一种假设,即在患有脑震荡的年轻人的父母中,知识和自我效能感的得分越高,就越有可能在他们的孩子康复期间从事推荐的脑震荡管理行为。出院时的脑震荡管理知识与随访时的父母行为之间没有关联。父母有可能在脑震荡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中开发的知识和自我效能感测量工具可以帮助识别父母的需求,并评估旨在支持脑震荡后育儿的干预措施。
09
整合、协调和管理高频和每小时生理数据的研究:来自七个创伤性脑损伤数据集的概念验证
Integrating, Harmonizing, and Curating Studies With High-Frequency and Hourly Physiological Data: Proof of Concept from Seven Traumatic Brain Injury Data Sets
重型创伤性脑损伤(TBI)的研究历来受到样本量相对较小的研究的限制,这些研究导致检测微小但具有临床意义的结果的能力较低。来自现有来源的数据共享和整合有望产生更大的样本量,从而改善重要研究问题的潜在信号。然而,不同类型和不同来源的数据的整理和协调是具有挑战性的。我们报告了我们集成包含收集的生理数据的多个TBI数据集的方法和经验,包括在集成过程中遇到的预期和意外挑战。我们的协调数据集包括来自胞磷胆碱脑损伤治疗试验(COBRIT)、促红细胞生成素和输血阈值对创伤性脑损伤后神经恢复的影响的1536名患者的数据:一项随机临床试验(EPO严重脑损伤)、BEST-TRIP、黄体酮治疗创伤性脑损伤III临床试验(PROTECT III)、创伤性脑损伤的转化研究和临床知识(TRACK-TBI)、重型创伤性脑损伤的脑氧优化II期(Boost-2)以及Ben Taub综合医院(BTGH)的研究数据库研究。最后,我们为未来的前瞻性研究提出了数据获取的过程建议,以帮助将这些数据与现有研究相结合。这些建议包括尽可能使用通用数据元素,为高频生理数据的标记和计时建立标准化记录系统,以及在联邦机构间创伤性脑损伤研究信息学系统(FITBIR)等系统中二次使用研究,以吸引收集原始数据的调查人员。
10
颅脑损伤后失眠与心理健康及神经认知结局的关系
Association Between Insomnia and Mental Health and Neurocognitive Outcomes Following Traumatic Brain Injury
我们之前描述了失眠的五种轨迹(每种轨迹都由创伤性脑损伤后12个月失眠严重程度的不同模式定义)。在本研究中,我们的目标是评估在颅脑损伤后12个月内失眠轨迹状态与心理健康轨迹和神经认知结果之间的关系。总而言之,在这个具有良好特征的脑损伤患者样本中,失眠严重程度通常跟踪创伤后12个月内抑郁、疼痛、创伤后应激障碍、生活质量和神经认知结果的严重程度。需要更密集的睡眠评估,以阐明这些关系的性质,并帮助为最佳干预策略提供信息。
11
颅脑损伤时血清咖啡因浓度及其远期临床转归
Serum Caffeine Concentration at the Time of Traumatic Brain Injury and Its Long-Term Clinical Outcomes
咖啡因是普通人群中消费最广泛的精神活性药物之一。它在退行性神经疾病中具有神经保护作用;然而,咖啡因和创伤性脑损伤(TBI)结局之间的联系是相互矛盾的。这项研究的目的是评估受伤时的血清咖啡因浓度与急诊科(ED)就诊的TBI患者的长期功能结果之间的关系。与无咖啡因组相比,血清咖啡因浓度在0.01~1.66μg/mL与颅脑损伤患者伤后6个月功能恢复良好有显著相关性。这些结果表明,可以将血清咖啡因水平作为预测脑外伤预后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并将咖啡因作为药物用于脑外伤患者的临床治疗。
12
轻度线粒体解偶联前体药物减轻反复轻度冲击性脑损伤后线粒体功能障碍
Mitochondrial Dysfunction After Repeated Mild Blast Traumatic Brain Injury Is Attenuated by a Mild Mitochondrial Uncoupling Prodrug
轻度创伤性脑损伤(MTBI)会导致脑代谢障碍,这种损害是通过脑内线粒体功能障碍而传播的。线粒体功能障碍已被确定为平息细胞动态平衡失调的病理生物学治疗靶点。此外,针对线粒体损伤的治疗方法,如轻度线粒体解偶联,已被证明可以缓解脑损伤后的行为改变。为了研究轻度线粒体解偶联如何调节军事相关mTBI模型的急性线粒体结果,我们利用11psi峰值超压的重复冲击波建立了大鼠反复轻度冲击性脑损伤(RmbTBI)模型,并在rmbTBI后2天评估了线粒体呼吸和线粒体相关的氧化损伤。总体而言,我们的报告表明,rmbTBI导致弥漫性的线粒体损伤,轻度的线粒体解偶联可以恢复线粒体的生物能量学和氧化平衡。
13
男性和女性创伤性脑损伤和酒精使用的神经病理结果:使用临床前啮齿动物和临床人类标本进行的研究
Neuropathological Outcomes of Traumatic Brain Injury and Alcohol Use in Males and Females: Studies Using Pre-Clinical Rodent and Clinical Human Specimens
创伤性脑损伤(TBI)和酗酒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会增加患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风险,尤其是在退伍军人和接触性运动运动员中。蛋白质病(蛋白质降解缺陷)被认为是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潜在因素。然而,它是否与脑外伤/酒精介导的神经退行性变有关尚不清楚。我们最近的研究定义了ISGylation,一种干扰素刺激基因15(ISG15)的结合形式和蛋白质病的诱导者,是退伍军人脑损伤介导的神经变性和蛋白质病的潜在机制。在目前的研究中,使用了一种联合使用脑损伤和酒精的大鼠模型来研究同样的关系。在这里,我们显示了与男性退伍军人相比,患有TBI/ALS的女性退伍军人LSC中TDP-43的ISGylation水平增加。因为ISGylation会导致蛋白病变,我们建议靶向ISGylation可以预防蛋白病变介导的脑损伤后神经变性,特别是在女性;然而,需要因果研究来证实这一说法。
14
JZL 184对Wistar大鼠重复轻度脑外伤后行为学和饮酒量的影响
Repeated Mild Traumatic Brain Injury and JZL184 Produce Sex-Specific Increases in Anxiety-Like Behavior and Alcohol Consumption in Wistar Rats
酒精使用障碍(AUD)与创伤性脑损伤(TBI)高度共病。在此之前,使用侧向液压冲击模型(LFP)(一种开放式头部损伤模型)来产生一个单一的轻度至中度创伤性脑损伤(TBI),我们发现TBI会导致饮酒的升级,酒精暴露会对TBI结果产生负面影响,内源性大麻素降解抑制剂(JZL 184)对雄性啮齿动物的行为和神经病理学结果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在本研究中,我们使用自由落体模型(闭合性头部损伤模型)在雄性和雌性大鼠中产生重复轻度TBI(rmTBI;三次TBI间隔24小时),以检查性别特异性对焦虑样行为和饮酒的影响,以及JZL 184全身治疗是否会逆转TBI对这些行为的影响。总之,rmTBI增加了雌性大鼠的酒精消耗,全身性JZL 184治疗没有改变酒精消耗,并且rmTBI和全身性JZL 184治疗都增加了雄性大鼠而不是雌性大鼠损伤后6-8天的焦虑样行为,突出了rmTBI效应的强烈性别差异。
15
白介素6在创伤性脑损伤中的作用:损伤和修复中的双面角色
Interleukin-6 in Traumatic Brain Injury: A Janus-Faced Player in Damage and Repair
创伤性脑损伤是一种常见且往往具有破坏性的疾病,具有广泛的公共健康影响。除了原发损伤外,脑外伤患者还面临多种机制造成的继发性神经损伤的风险。目前的治疗方法是有限的,并不针对与损伤相关的深刻免疫反应。这种免疫反应反映了外周和中枢神经系统驻留的免疫细胞的汇聚,它们的相互作用部分是通过血脑屏障(BBB)的破坏来调节的。不同的细胞因子家族有助于控制这种交流,其中,白介素6在急性神经损伤的免疫反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也是在各种其他疾病背景下确立的药理靶点。在颅脑损伤中,IL-6水平升高与较差的预后相关,但IL-6在损伤反应中的作用是双刃剑的。IL-6促进脑外伤动物模型的神经再生和创面愈合,但也可能导致血脑屏障的破坏和脑水肿的进展。在这里,我们回顾IL-6生物学在脑损伤的背景下,着眼于澄清它有争议的作用,并理解它作为调节这种疾病免疫反应的一个靶点的潜力。
16
儿童中重型颅脑损伤:临床实践指南建议的系统评价
Pediatric Moderate and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A Systematic Review of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Recommendations
创伤性脑损伤是导致儿童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在过去的十年里,许多临床实践指南(CPGs)都涉及到了儿科脑外伤,但这些指南的使用仍然存在很大的差异。在这里,我们系统地回顾CPGs对儿童中重度脑外伤的建议,评估CPGs的质量,综合证据的质量和纳入建议的强度,并确定知识差距。我们的结果可以被临床医生用来基于最高水平的证据来确定建议,被卫生保健管理者用来为临床环境中的指南实施提供信息,被研究人员用来确定需要强有力证据的领域,并被指南撰写小组用来为现有指南的更新或新指南的开发提供信息。
本文由杨梦石博士审校,高国一教授终审。
审校
杨梦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神经外科博士研究生
主要研究方向为糖皮质激素在创伤性脑损伤后继发性损伤和修复的机制
Journal of Neurotrauma杂志亚太区编辑
高国一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创伤神经外科主任
神经外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中华创伤学会全国委员会委员
中华创伤学会神经损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神经外科医师协会颅脑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颅脑伤专业组副组长
世界神经外科联合会(WFNS)颅脑创伤委员会现任委员
Journal of Neurotrauma杂志亚太区编辑
承担多项国家级课题,在Lancet Neurology、Eclincalmedicine等杂志发表论著,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7)


点击二维码
查看《Journal of Neurotrauma》往期精彩文献速览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