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1月17日发布 | 2274阅读

【中国声音】术中视觉诱发电位对经鼻内镜颅咽管瘤切除术后患者视力预后的预测价值

乔慧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近期,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乔慧教授团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桂松柏教授团队合作,在神经外科领域知名期刊Journal of Neurosurgery发表了题为《Efficacy of intraoperative visual evoked potential amplitude reduction in predicting visual outcome after extended endoscopic endonasal resection of craniopharyngioma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在团队前期研究基础上做了深入探索,对颅咽管瘤患者术中视觉诱发电位(VEP)波幅变化与术后视力预后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并提出了颅咽管瘤手术中视觉诱发电位监测的精细预警标准。

[REF: Tao X, Fan X, Gui S, et al. Efficacy of intraoperative visual evoked potential amplitude reduction in predicting visual outcome after extended endoscopic endonasal resection of craniopharyngiomas. J Neurosurg. Published online November 10, 2023. doi:10.3171/2023.9.JNS23457] PMID: 37948695


视力下降是颅咽管瘤常见的临床表现,改善患者视力是手术治疗的主要目标之一。然而,出于暴露及切除肿瘤的需要,术中操作有可能会造成视觉传导通路(主要是视神经和视交叉)的损伤,使患者术后视力恶化。此外,由于手术医师难以获得手术操作对患者视觉功能影响的实时反映,操作难免趋于保守,这既限制了手术医师的操作选择,也不利于患者视觉功能的保护。


闪光视觉诱发电位(VEP)是由视网膜感光后形成,经过视觉传导通路到枕叶皮质,最终在枕叶实现记录的动作电位,可以反映整个视觉传导通路的功能完整性。既往文献表明,VEP波幅对涉及视神经和视交叉的手术操作极为敏感,对视神经或视交叉的牵拉可以造成VEP波幅显著下降不可逆性消失。该研究团队前期已经在接受经鼻内镜颅咽管瘤切除术的患者中尝试应用了VEP监测,并证实了VEP波幅变化对患者视觉功能预后的预测潜力。


然而,研究团队前期对VEP波幅变化主要采用的是定性的评估手段(波幅下降>50%时预警),并没有提出量化的预警标准。因此,在本研究中,研究团队深入分析了VEP波幅(包括N75-P100和P100-N145波形,参见图1)降低百分比与视力预后的关系,并在分析基础上提出了细化的VEP监测预警标准。


图1. 闪光视觉诱发电位波形


研究团队对96例接受经鼻内镜颅咽管瘤切除术患者的资料做了分析,男女患者比例为47:49。在所有患者的192只眼中均获得了重复可靠的VEP波形。N75-P100波形的平均基线波幅为4.61±2.22μV,P100-N145波形的平均基线波幅为4.78±2.27μV。肿瘤切除后,N75-P100和P100-N145的平均波幅分别为3.94±2.01μV和4.09±2.00μV,相比基线波幅均出现明显下降(p<0.001,Mann-Whitney U检验,图2)。


图2.(A)N75-P100(B)P100-N145波幅在肿瘤切除前后的波幅变化


来自23例患者(23/96,23.96%)的24只眼(24/192,12.50%)出现了术后视觉功能障碍。这些眼在肿瘤切除前后的N75-P100波幅下降比值要显著高于没有术后视觉功能障碍的眼(52.58±30.01% vs 18.06±20.87%,p<0.001,Mann-Whitney U检验,图3A),P100-N145波幅下降比值也表现出了类似的差异(39.97±27.72% vs 18.03±20.02%,p<0.001,Mann-Whitney U检验,图3B)。


图3. 有无术后视觉功能障碍眼之间的(A)N75-P100(B)P100-N145波幅下降比值的对比

随后,研究团队通过ROC曲线分析确定了用于预测术后视觉功能障碍的N75-P100和P100-N145波幅下降比值的最佳临界值,两者分别为51.76%和38.80%,结果参见图4。


图4. ROC曲线分析结果


最后,研究团队使用多因素回归分析评价了N75-P100和P100-N145波幅下降比值对预测患者术后视觉功能障碍的效度。N75-P100和P100-N145波幅下降比值被根据之前获得的临界值分类为二元变量,比如一旦N75-P100波幅下降比值超过51.76%,就可视作N75-P100异常变化。年龄、性别、术前视力损伤持续时间和肿瘤组织病理学类型等临床特征也被纳入回归模型,结果如图5所示。异常N75-P100变化被确定为术后视觉功能障碍的独立预测因素(OR 12.791,95% CI 3.310-49.426,p<0.001),异常P100-N145变化也同样(OR 4.828,95% CI 1.313-17.753,p=0.018)。


图5. 多因素分析结果



研究结果表明,N75-P100和P100-N145波幅下降比值都是术后视觉功能障碍的独立预测因素,其临界阈值分别为51.76%和38.80%。基于上述结果,研究团队建议,在术中VEP监测的全程中应同时关注N75-P100和P100-N145波幅的变化,在N75-P100波幅下降达50%或P100-N145波幅下降达40%时,神经电生理医师应及时向手术医师做出预警,从而有效避免术后视觉功能障碍。该研究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精确定量化的VEP监测预警标准,研究团队认为,预警标准的精细化和个体化是术中监测发展的必然趋势,同类研究不仅可以提高术中监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样有助于为术者提供更多的预后信息,使患者获益。





通讯作者简介


乔慧 教授

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

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神经电生理室主任

从事神经外科及神经电生理专业医教研工作30余年,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临床神经电生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神经电生理监测学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神经生理监测学组副组长

承担国家自然基金及北京市科委、组织部及卫生部级等多项科研课题;发表SCI及核心论文100余篇;获华夏医学科技奖及北京市科学技术奖等省部级奖项3项;组织编写《中国神经外科术中电生理监测规范》等多部指南及专著




·研究团队简介·


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神经电生理室创建于1960年,常年围绕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开展工作,是国内最早开展神经外科术中监测的中心。在科室主任乔慧教授的引领下,科室团队注重积累,善于总结,形成了一套适用于神经外科、骨科等手术科室,范围涵盖术前诊断、术中监测及术后评估的完整临床神经电生理技术体系。此外,基于科室建立的大样本术中监测数据库,科室团队围绕术中监测技术预警标准的精细化产出了大量研究成果,在该领域已初步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来自于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