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1月17日发布 | 90阅读

Stroke:癌症合并卒中患者,如何选择抗血栓药物?

杨中华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达人收藏

本文来源于公众号:脑血管病及重症文献导读

癌症和脑血管疾病是全球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随着癌症治疗水平的提高,患者的存活时间也越来越长;相应地,癌症患者的脑梗死发病率也在逐渐升高。癌症可能通过多种血栓形成机制增加脑梗死的风险,包括非细菌性血栓性心内膜炎(NBTE)、矛盾性栓塞以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引起的弥漫性动脉血栓形成。肿瘤细胞激活血小板和凝血级联,这是癌症血栓形成的原因。

由于血管内血栓切除术(EVT)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的成功应用,可以获得新鲜的动脉血栓。血栓分析可以深入了解血栓形成的机制,从而有助于确定治疗策略。癌症相关卒中患者血栓的组织学分析显示,血小板比例高,红细胞较少。这些发现证实了肿瘤细胞激活血小板,并表明血小板激活在动脉血栓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

尽管肿瘤细胞可以通过产生和激活凝血因子来诱导高凝状态,但凝血因子在癌症相关卒中患者动脉血栓中的表达尚不清楚。2023年12月来自韩国的Ji Hoe Heo等在Stroke上公布了他们的研究结果,探讨了癌症相关脑卒中患者血栓的组成和凝血因子在血栓中的表达。

在2014年9月至2020年6月期间接受血管内血栓切除术的卒中患者被分为癌症相关卒中患者(癌症组)和倾向评分匹配的非癌症患者(对照组),根据年龄和性别采用1:1匹配,本研究把癌症合并房颤的患者排除在外。对血栓进行免疫组化,并比较各组间凝血因子的组成和表达。

在320名接受血管内血栓切除术并获得血栓的患者中,本研究纳入了23名癌症患者和23名匹配的对照者。两组患者的中位年龄均为65岁,其中12名患者(52.2%)为男性。

癌症组的血小板成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中位[四分位间距],51.3%[28.0%-61.4%]对9.5%[4.8%-14.0%];P<0.001)。在凝血因子分析中,癌症组的凝血酶(26.2%[16.2%-52.7%]对4.5%[1.3%-7.2%];P<0.001)和组织因子(0.60%[0.34%-2.06%]对0.37%[0.22%-0.60%];P=0.024)较高,X因子较低(1.25%[0.39%-3.60%]对2.33%[1.67%-4.48%];P=0.034)。癌症组的凝血酶和血小板之间存在正相关(r=0.666;P=0.001),但对照组没有(r=−0.167;P=0.627)。

最终作者认为,癌症相关卒中患者的栓子中血小板、凝血酶和组织因子的比例较高,这表明它们在癌症动脉血栓形成中的关键作用,并为预防癌症相关卒中提供了治疗前景。

译者注:癌症组栓子的血小板和凝血酶所占比例很高,提示癌症相关卒中患者应该抗血小板治疗,或给予凝血酶抑制剂(比如达比加群)抗凝治疗。

文献出处:

Stroke
. 2023 Dec;54(12):2981-2989. doi: 10.1161/STROKEAHA.123.044910. Epub 2023 Oct 27.
Coagulation Factor Expression and Composition of Arterial Thrombi in Cancer-Associated Stroke

更多精彩内容 请关注作者


脑血管

神经内科

点击扫描上方二维码

查看更多“脑血管”&“神经内科”内容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临床研究

4733内容1188阅读

进圈子
关键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