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1月12日发布 | 868阅读

美力管例局 | 钱聪教授深谈:2024经典弥新,Navien™在通路策略中的匠心妙用

钱聪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达人收藏

在神经介入手术中,建立稳定有效的支撑通路能为手术后续的顺利进行保驾护航。Navien™颅内支撑导管自问世以来,以其“高到位、强支撑、大内腔”集于一身的特点深受临床医师的青睐。


本期访谈,我们邀请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钱聪教授为我们分享:Navien™颅内支撑导管在通路策略中的使用心得。




访谈心得

01

您目前使用中间导管的手术场景有哪些?


钱聪教授:

1.动脉瘤的介入栓塞;

2.脑动静脉畸形;

3.颅内动脉狭窄的球囊成形或者支架植入;

4.急性颅内大血管闭塞。


02

这些手术场景中使用中间导管的原因是?


钱聪教授:

1.通过性比较好;

2.内径也比较大。

由于这两个特性,所以一般遇到迂曲血管路径会用到。另外在急性大血管闭塞中,SWIM疗法:中间导管抽吸结合支架提高取栓的成功率,这时需要大口径的中间导管与血栓接触。


03

弹簧圈栓塞/血流导向术式中,中间导管最看重的性能是?


钱聪教授:

支架辅助下的弹簧圈栓塞,以及血流导向疗法往往需要多个系统。

需要两个系统存在的时候,需要中间导管具备:

第一,强支撑,特别是多导管时,能保持通路的稳定。

第二,大内径,需同时容纳支架微导管与弹簧圈微导管,在大内径的导管中,能使两套系统不相互干扰。

第三,中间导管本身的通过性要好,如今高龄患者越来越多,血管都较迂曲,那么中间导管的通过性能很关键,如果是离我们目标的动脉瘤距离很远的话,那么它就起不到一个好的支撑。

第四,耐折性,有时手术过程中需要反复调整中间导管,进出动脉鞘时,耐折性很关键。目前有一些国内的产品,就可能出现进出鞘管的时候,头端出现变形。但是Navien™颅内支撑导管就不易出现变形打折的状况。


04

有哪些Navien™到位的技巧可以分享一下?


钱聪教授

Navien™颅内支撑导管本身通过性以及非常好,所以一般情况下,用泥鳅导丝或者是在支架导管与导丝到位的情况下,就可以比较轻松的到位。

如果在一些特殊病例,比如极其扭曲三型弓,这些血管通路比较差的患者,我们会选择一些特殊的器械去辅助,第一个用比较好的支撑动脉鞘,第二会使用多个系统去支撑Navien™颅内支撑导管,比如用双系统,同时有支架导管跟弹簧圈微导管在的情况下,我们能够给予Navien™颅内支撑导管比较好的支撑。这种情况下能顺利的把Navien™颅内支撑导管到达我们的目标血管,比如颈内动脉海绵窦段或者是眼段。


05

Navien™自2014年中国问世以来,手术过程中有哪些帮助?


钱聪教授:

1. 手术通路建立的成功率更高,使得手术过程中,导管的稳定性非常好。

2. 以往都是用ENVOY这种导管,手术过程中的支撑性比较差,术中经常会碰到弹簧圈微导管来回摆动幅度非常大,导致弹簧圈逃逸,支架释放的不精准,经常会过远或者过近,甚至支架移位这种状况。有了Navien™颅内支撑导管后,问题就迎刃而解。

3. 同时用了Navien™颅内支撑导管后,也可以大大的降低术后脑梗并发症的概率。



病例讲解

左侧椎动脉v4段动脉瘤病例

这是一个大约40岁左右的中年女性,他是因为突发的头痛到我们医院诊治的,术前的影像学CT、CTA的检查发现是一个左侧椎动脉v4段的巨大动脉瘤,内有少量的血栓。患者入院以后又进一步做了脑血管造影,进一步确认最大径大概有两公分的血栓性动脉瘤。这样的患者首选治疗是用血流导向密网支架达到一个比较高的治愈率跟较低的复发率。

由于患者瘤颈是非常宽,大概有15毫米,需要用到最长的型号的Pipeline™,所以整个手术第一个间导管需要一个比较好的通过性,然后又需要有一个比较好的支撑,因为我们选择比较长的支架,对它释放过程中,需要一个好的支撑。另外在密网支架Pipeline™释放过程中,也需要给导管一定的张力,促进支架的打开、贴壁,提高动脉瘤治愈率。基于这样的设计,我们就选择了6F的cook鞘,然后5F-115的Navien™颅内支撑导管

术中非常顺利,在Marksman™带领下,Navien™颅内支撑导管很容易就抵达了载瘤动脉的近端。

释放支架的过程中,Navien™颅内支撑导管也能够有一个比较好的支撑。术中,根据我们的需要去调整Navien™颅内支撑导管的位置。如果是感觉支架打开近端可能已经在Navien™颅内支撑导管内了,我们可以把Navien™颅内支撑导管再往回撤一些,那就非常从容的能够调整中间导管以及微导管跟支架之间的位置关系,一次性就释放到位了。

目前来说患者愈合非常好,而且术后没有任何的神经功能障碍,没有脑梗,过程都非常顺利。



专家简介

钱聪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医学博士,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

浙江大学医学院医学院外科学(神经外科)硕士研究生导师。

浙江省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委会青年委员,浙江省医师协会卒中学会委员。

浙江省数理医学学会脑血管疾病精准诊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擅长脑血管病的神经介入治疗,如破裂或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栓塞、急性缺血性中风机械取栓、硬脑膜动静脉瘘栓塞等神经介入治疗,以及颅内肿瘤(脑膜瘤)的辅助栓塞治疗。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二项,参与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三项;已发表专业论文近20篇(其中SCI论文10余篇)。


特别说明:本信息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阅读和参考,不构成对任何诊疗方式的推荐。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