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患者:女性,52岁。
主诉:头痛1月余。
现病史:一月余前因“无明显诱因头痛”在当地医院行检查发现脑出血,住院治疗半月余,症状缓解;于一周前至郑州某医院行脑血管造影检查显示:右侧大脑前动脉动脉瘤。为进一步检查治疗入河南省人民医院。
既往史:无。
查体:T:36.6℃,R:16次/分,P:78次/分,BP:126/68mmHg。神志清,双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mm,对光反应灵敏。四肢:肌力5级,肌张力正常。反射存在。双侧Babinski征阴性。

右侧颈内动脉3D旋转:

术前诊断:右侧大脑前动脉A2段动脉瘤、右侧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
术前评估:
大脑前动脉A2段分叉处动脉瘤形状不规则,带有子囊且有出血征,危险性高,此次优先处理;
因动脉瘤在血管分叉处,如果用单纯弹簧圈栓塞治疗,则有可能出现分支闭塞,引起并发症,因此考虑用弹簧圈栓塞动脉瘤出血子囊,然后用血流导向装置密网支架覆盖载瘤动脉,治疗动脉瘤的同时,不至于使分支血管闭塞,以达到治疗动脉瘤的目的。

密网支架+弹簧圈栓塞治疗。

术前测量大脑前动脉A2段动脉瘤大小约7.96mm*6.16mm,瘤颈口直径约3.67mm,载瘤动脉近端血管直径约2.24mm,远端血管直径约1.87mm。拟选用Nuva®血流导向密网支架TJED-D-2.5-16(预期血管直径和长度:2.0mm*20mm)。


患者仰卧位,全麻满意后,常规消毒、铺巾,取右侧腹沟股处股动脉做穿刺点,穿刺置入8F股鞘。
同轴将6F中间导管至右侧海绵窦段,工作位置角度下,通过0.14" 200cm微导丝引入栓塞微导管至大脑前动脉瘤内,沿栓塞微导管依次引入6mm*15cm、4mm*8cm、4mm*6cm、3mm*4cm、3mm*4cm、3mm*4cm弹簧圈各一枚,造影可见动脉瘤子囊致密栓塞。
【术后正侧位造影】

1、Nuva®血流导向密网支架选用镍钛合金为主要材料,镍钛合金的超弹柔软性使得支架更加贴合血管壁,消除即刻管腔丢失,减少血栓事件。此外,Nuva®密网支架在不同规格型号下选用了48根、64根、72根编织丝,保证支架具有30%-35%的金属覆盖率,使得Nuva®血流导向密网支架具有足够血流导向作用。
2、Nuva®血流导向密网支架在治疗血管分叉处动脉瘤方面,具有传统弹簧栓塞不能比拟的作用,密网支架的血流导向作用使得进入动脉瘤腔内的血流减慢或减弱动脉瘤内的血流冲击,同时不至于出现分支闭塞,保证了手术有效性的同时也保证了安全性。
3、Nuva®血流导向密网支架全规格系列兼容内径0.027" 微导管,使得支架可以输送至更远端,治疗更远端动脉瘤。
4、Nuva®血流导向密网支架主要材料镍钛合金为记忆性金属,其自身在收到外界应力撤回后,可以完全回复最初形态,使得Nuva®血流导向密网支架可以不需要保护装置直接轻松打开及回收,术中操作更简化。
术者简介

河南省人民医院博士,神经外科博士后,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新乡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主任医师。
河南省医师协会神经介入委员会委员。
擅长出血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介入和颈内动脉内膜剥脱、颅内外血管重建和动脉瘤夹闭等脑血管外科手术治疗。
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在Cancer letters和Stroke等国际知名杂志发表SCI论文20篇,单篇最高影响因子11分。

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学硕士。
主要擅长颅内动脉瘤、颅内动脉狭窄、脑动静脉畸形、硬脑膜动静脉瘘的介入治疗,对颅脑损伤、神经系统肿瘤、脑血管病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有一定经验。
产品介绍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