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例展播
病例简介
患者:女性,61岁。
现病史:
起病隐匿,病程短,高压病史明确,于我科明确诊断并行“左侧椎动脉V4段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
1+月前我科行“全脑血管造影术+左侧椎动脉V4段动脉瘤栓塞术”,出院后规律服用双抗抗血小板(阿司匹林100mg 1/日,氯吡格雷75mg 1/日)、控制血压(贝拉普利10mg 1/日)。现要求行“右侧颈内动脉C2段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
入院查体:GCS评分15分,意识清楚,言语清晰,对答切题,遵嘱活动,双眼睑无下垂,无复视,双眼球活动好,粗测双眼视力正常,粗测双眼无视野缺损,左侧瞳孔2mm,右侧瞳孔2mm,对光反射灵敏。四肢肌力5级,肌张力正常。
术前影像
➢术前CTA
➢术前DSA




术前诊断
1.右侧颈内动脉C2段动脉瘤;
2.左侧椎动脉V4段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
3.高血压3级,很高危;
4.外周动脉粥样硬化;
5.右侧肺炎;
6.左房增大;
7.尿路感染。
治疗策略
右侧颈内动脉C2段动脉瘤介入栓塞术。
术中器械
8F 95cm 通桥大禹™球囊导引导管
0.014" 200cm/300cm微导丝
颅内支架 4.5*30
球囊导引导管
通桥凤®弹簧圈(AEC-18-40-S、AEC-12-40-S、AEC-09-30-H、AEC-02-08-H)*1、AEC-16-40-S*2
弹簧圈 14-14-50*1、14-06-30*1
手术过程
患者平卧位,麻醉成功后,常规消毒、铺巾,行右侧股动脉穿刺成功后放入8F动脉鞘,在m型导丝引导下将5F造影导管送入双侧颈总动脉、双侧椎动脉行多角度造影及右侧颈内动脉、左侧椎动脉三维成像,见右侧颈内动脉C2段夹层动脉瘤,瘤体极不规则,有多个子囊,载瘤动脉近端狭窄明显。
椎动脉无复发,余血管未见明显动脉瘤及血管畸形显影。
造影示右侧颈内动脉C2段动脉瘤如图:


遂拟行“载瘤动脉狭窄处球囊扩张、支架辅助下右侧颈内动脉C2段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选择最佳工作角度,全身肝素化。
将球囊导引导管送至右侧颈内动脉C1段,路图下微导丝1根引导球囊送至右侧颈内动脉C3段,微导丝1根引导微导管,塑形后送至动脉瘤瘤腔内。
充盈球囊导引导管,阻断血流。
调整球囊导管位置,覆盖载瘤动脉狭窄处,连接压力泵,逐步增加压力泵压力至合适压力以扩张狭窄部。
缓慢释放压力泵压力后,使用造影见狭窄处改善、颈内动脉远端及分支血管显影通畅。



路图下微导丝引导支架配套导管送至右侧颈内动脉C3段,予以通桥凤®弹簧圈18-40-S栓塞动脉瘤,见弹簧圈部分突入载瘤动脉,不解脱弹簧圈,将颅内支架 4.5*30经配套微导管送至载瘤动脉,采用半释放技术,将支架锚定合适位置覆盖动脉瘤瘤颈,继续填塞弹簧圈成篮满意后解脱。
造影见动脉瘤填塞致密,瘤体未显影。完全释放支架,见支架打开满意。
为减少支架内血栓形成事件,术中给予替罗非班注射液20ml分次经微导管推入,静脉泵5ml/h维持。
造影见右侧颈内动脉系统及分支血管通畅;行Dyna-CT未见出血。





术者简介
朱刚
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南医院)
副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从事神经外科临床与科研工作30余年,颅脑创伤及脑血管病诊疗领域专家,连续四年入选中国名医百强专家。获重庆市2021年度“名家名师”称号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脑血管病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重庆市医师协会神经介入学会会长
重庆医学会神经外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介入学组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介入专家委员会委员等职
擅长颅内动脉瘤、颅内血管畸形、缺血性脑血管病、颈动脉海绵窦瘘等脑/脊髓血管病变的微创外科手术及介入治疗
承担国家“973”项目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课题等各级科研项目10项。以第一完成人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014)、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16)和中华医学科技进步二等奖(2018)各1项,参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主编及参编专著10部,发表论文120余篇,其中SCI收录61篇,培养博士后/博士研究生10名,硕士21名
缪洪平
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南医院)
教授,副主任医师
重庆市神经介入学会委员
从事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十九年,主要擅长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动静脉瘘的介入及手术治疗。在朱刚主任的指导下,年颅内介入手术量500台左右。在国内外期刊发表文章30余篇,参编书籍一部,主持省部级课题一项,参与课题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作线上专业交流
本内容不向非医学专业人士开放,敬请理解
讲课内容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非通桥医疗推广产品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