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 言
随着神经介入领域新材料、新技术的不断创新,谱高医疗利用现代化管理、科技手段,通过永无止境的创新、精益求精的完善和国内一流临床专家的合作,研发出了更加适合中国患者的微创医疗器械,赋能医者快速精准让患者获益,提高病患生存质量。
作为谱高医疗学术交流专栏,专注急性大动脉缺血、动脉粥样硬化、颅内动脉狭窄、动静脉畸形、动脉瘤等介入治疗的临床经验分享。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陆鹏副主任医师带来一例弹簧圈单纯栓塞动眼神经麻痹后交通动脉瘤病例分享,以下为您精彩呈现。

病史
简介

患者基本信息
患者:女性,65岁。
主诉:因“左侧眼睑下垂伴视物重影1年,头痛1月余”入院。
简要病史:
患者一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眼睑下垂伴视物重影,当时未予重视及进一步就诊。1月余前患者无明显诱因下出现阵发性头部胀痛,疼痛多位于后枕部,可自行缓解。
遂于2023-11-23至当地医院行头颅MR提示:左侧大脑角前方占位。颅脑MR增强示:鞍上池左侧结节,考虑动脉瘤伴附壁血栓。
患者于2023-12-08至我院查头颅CTA:左侧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起始部动脉瘤伴其内附壁血栓。病程中患者无头晕、无恶心呕吐、无视野缺损、无四肢麻木、无力抽搐等不适症状。
入院查体情况:
神清,精神可,定向力正常,GCS评分15分。
右侧瞳孔直径2mm,瞳孔对光反射灵敏;左侧瞳孔直径4mm,对光反射迟钝。左侧眼裂较右侧稍小,左侧眼睑下垂,左侧眼球向上、向下活动受限,余方向活动正常。视野无缺损。
双侧面部感觉无异常。双侧额纹、鼻唇沟对称,伸舌居中,无饮水呛咳,无转颈耸肩无力。颈软无抵抗,克氏征(-)。
四肢肌张力正常。肌力5级,四肢深浅感觉无异常。双侧腱反射正常,双侧巴氏征(-),指鼻试验(-)。

术前影像资料
外院颅脑MR增强示:鞍上池左侧结节,考虑动脉瘤伴附壁血栓。



我院头颅CTA:左侧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起始部动脉瘤伴其内附壁血栓。


入院完成脑血管造影(2023-12-21):左侧后交通段动脉瘤,瘤体大小10mm*11mm,瘤颈宽4.6mm。



治疗
经过

01
术前诊断
左侧后交通动脉瘤
左侧动眼神经麻痹
02
术前讨论
患者完善术前检查及脑血管造影,考虑动脉瘤卡压动眼神经导致第三颅神经麻痹。为避免动脉瘤破裂出血,拟“全麻栓塞或开颅夹闭手术”。
与家属充分交流后拟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
03
术中器械
8F 股动脉鞘
80cm MidAccess™088长鞘
200cm泥鳅导丝
125cm 5F多功能造影管(MPA)
6F 105cm PUGAO VasCruiser™远端通路导管
PUGAO PGCatheter™神经血管微导管
200cm Synchro-2微导丝
Axium™弹簧圈

治疗
过程

手术过程

病例
总结

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在普通人群中的患病率为3.2%。颈内动脉交通段动脉瘤破裂的风险很高;与无症状未破裂后交通动脉瘤(pos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PcomA)相比,未破裂的动脉瘤伴随动眼神经麻痹(oculomotor nerve palsy,ONP)时破裂的风险显著增加。据报道,大约20%至30%的后交通动脉瘤累及动眼神经,人们普遍认为ONP预示着动脉瘤的生长。动眼神经受累可能受几个因素的影响,例如动眼神经和动脉之间的解剖距离、动脉瘤囊直接压迫动眼神经、动脉搏动的传播(在大多数研究中被认为是主要原因)、以及由于静脉阻塞引起的神经水肿[1]。
据统计,血管内栓塞治疗ONP患者的PcomA动脉瘤可治愈或改善大多数患者的动眼神经功能障碍[2]。最初的不完全ONP和早期处理可能预示着血管内治疗后的ONP有更好的恢复[3]。特别是对中度和较短ONP病史的患者。年龄较小、发病时动眼神经麻痹的程度以及从发病到治疗的时间可能显著影响动眼神经麻痹的恢复[4]。对于18-60岁患者PcomA动脉瘤诱发的ONP,ONP完全恢复的最佳预后因素是及时治疗。ONP类型和治疗方法与ONP完全恢复相关[5]。
80cm MidAccess™088长鞘结合6F 105cm PUGAO VasCruiser™远端通路导管,整个通路系统有良好的支撑力,操作过程“稳坐钓鱼台”。6F 105cm PUGAO VasCruiser™远端通路导管头端柔软,实现了通路高到位,为微导管、导丝及后续的操作提供稳定的平台。PUGAO PGCatheter™神经血管微导管塑形后形态稳定,填塞过程可控性佳。
患者动脉瘤形态尚规整,微导管塑形理想,管头瘤内位置稳定,2根弹簧圈微导管相继操作可达到好的栓塞效果。因动脉瘤外层存在较厚的附壁血栓,实际瘤体远大于造影所见,故动脉瘤尚存在较高复发率,本团队也会关注后期复查的情况,必要时二期支架辅助栓塞治愈此动脉瘤。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文献内容)



术者
简介

陆鹏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德清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博士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介入神经病学专委会委员
中国颅神经疾患诊疗协作组委员
浙江省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委会青年委员
浙江省神经介入科学与技术委员会委员
浙江省卒中协会会员
擅长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动静脉瘘等神经系统血管病的手术及介入治疗以及三叉神经痛微创治疗。对神经系统出血性疾病和三叉神经痛的诊治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并参与撰写相关专家共识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