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脑内动脉瘤(CIAs)是一种不规则、巨大、宽颈的脑动脉瘤,或瘤颈合并动脉分支、穿支血管、瘤颈粥样硬化和部分血栓形成的动脉瘤。如何治疗急性破裂的复杂脑内动脉瘤(ARCIAs)患者一直是神经外科医生最棘手的科学问题。CIAs的血管内治疗已成为脑动脉瘤有效治疗方法之一。但最新数据表明,血管内栓塞CIA的复发率达到50%至60%。在对ARCIA进行血管内栓塞时,动脉瘤的致密线圈填塞对防止复发至关重要。要实现尽可能致密的线圈填塞,必须正确选择合适的栓塞策略。越来越多的文献报道使用双(多)微导管、支架辅助、微导管塑形和球囊辅助进行脑内动脉瘤(IAs)栓塞,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随访效果。这里,我们以病例汇报的形式,介绍了微导管引导下分区填塞(MCP)技术治疗ARCIA的初步经验。MCP技术是根据动脉瘤的类型、形状和朝向,将微导管塑成不同的形状,然后将微导管的尖端放置在动脉瘤内的不同隔室中,同时或依次展开栓塞,从而实现ARCIA的高栓塞率和低复发率。

患者基本信息:
女性,50岁,因“突发头痛4小时”为主诉入院。
入院查体情况:
PE:T 36.8℃;P 92次/分;R 20次/分;BP 154/100mmHg。神志嗜睡,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mm,对光反射灵敏。四肢活动大致正常,肌张力正常,病理征阴性。颈抵抗(+)。Hunt-Hess:2级。GCS评分:14分。
术前影像学检查:
颅脑CTA:1.右颈内动脉C7段动脉瘤。2.蛛网膜下腔出血;第四脑室少量积血。3.双侧脑室不对称,第三脑室稍扩大。

主要治疗挑战:
如何将不规则动脉瘤完全栓塞,避免动脉瘤残留以及复发。
应对策略:
1.应用编织型支架,发挥其半密网血流导向作用
2.不规则囊性动脉瘤需要用到分区栓塞的治疗技术,可考虑用双微导管,在微导管或者弹簧圈辅助弹簧圈先将远端动脉瘤破口栓塞。(相应的技术方法参考: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neur.2022.1020013/full)
术中介入主要耗材选择:
Headway 17支架微导管
瑞康通Willskey栓塞微导管
Synchro微导丝
LVIS支架

DSA造影后,对责任颈内动脉进行3D造影重建,了解动脉瘤的大小、形成和朝向:
脑动脉瘤3D结构图明确后,制定分区栓塞(MCP)治疗策略如:
如果术中双微导管并不能像这上面这个图这样完全到位,可以用微导管或者弹簧圈辅助弹簧圈先将远端动脉瘤破口栓塞。
还需要一根支架微导管即本治疗方案需要三系统。
栓塞微导管到位。
双微导管并不能完全到位,可以用微导管或者弹簧圈辅助弹簧圈先将远端动脉瘤破口栓塞。
释放Lvis支架。
先后填入弹簧圈。
造影显示动脉瘤不显影,脉络膜前动脉保留完好。
XperCT提示动脉瘤致密栓塞,弹簧圈铸形满意。
治疗后DSA即刻复查:

1.此例动脉瘤为颈内动脉C7段动脉瘤,动脉瘤有子瘤,行编织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加上脑动脉瘤以双微导管分区栓塞,能更好的达到致密栓塞,达到一期治愈,避免动脉瘤复发。
2.此病例使用三系统操作,手术尽量在短时间内完成,能协助更好地发挥分区栓塞治疗理念,使动脉瘤致密栓塞。

Zhang YB, Xie BS, Wang HJ, Huang SX, Fan WJ, Zhu M, Chen GR, Wang DL, Yao PS, Yu LH, Dai LS, Kang DZ, Zheng SF. Microcatheter-guided compartment packing of acutely ruptured complex intracerebral aneurysms (ARCIAs): Preliminary experience and technical note.Front Neurol. 2022 Nov 23;13:1020013. doi: 10.3389/fneur.2022.1020013. eCollection 2022.

潘志铭
福建省德化县医院
主治医师
毕业于福建医科大学,从事神经外科临床工作十余年,对神经外科各领域疾病的诊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参与完成泉州市科技项目数项,发表SCI及省级杂志论文数篇,擅长领域包括急慢性颅脑创伤的诊治、脑肿瘤(脑膜瘤、垂体瘤胶质瘤等)的综合治疗、脑动脉瘤血管病的介入手术治疗
谢冰森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福建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滨海院区神经外科主治医师
从事脑、脊髓血管疾病的临床(介入和开颅手术)和科研工作,参与多项课题及多中心临床研究,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在Neurosurgery、World Neurosurgery等杂志发表SCI论文6篇,影响因子>20分
2015年毕业于福建医科大学七年制临床医学,师从康德智教授
2022年赴上海华山医院学习血管搭桥技术,师从徐斌教授
2021年获得“神外有声”第二届脑脊液管理病例大赛全国第一名
2021年荣获“医生请上台”第一届神经外科医生演说家大会“别具医格”奖(全国第二名)
2022年荣获首届中国神经介入医师手术大赛全国第三名
郑树法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福建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滨海院区主诊医师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神经外科装备发展促进分会常务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脑血管病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脑血管病分会委员
卒中学会脑血管外科分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脑胶质瘤专委会青年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脑胶质瘤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脑胶质瘤专委会化疗与免疫治疗专委会委员
中国CBNS师资委员会委员
脑医汇-神介资讯「Neuro-Intervention」编委
福建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成员
福建省脑卒中质控中心专家组成员
主要研究方向为脑血管病的诊疗和脑肿瘤的生物治疗。擅长脑血管病,脑肿瘤,颅脑损伤,癫痫,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的诊疗。精通脑出血、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烟雾病、脑/脊髓动静脉瘘、脑静脉窦血栓(静脉性梗死)、静脉窦狭窄、脑梗死、急性颅内外大动脉梗塞或栓塞、颈动脉狭窄,颅内血管狭窄或闭塞等脑血管病的诊疗。2019年开始开展脑动脉瘤血流导向装置(密网支架)植入术治疗脑内复杂动脉瘤。目前为福建省能独立开展血流导向装置植入术治疗脑动脉瘤的术者和Pipeline密网支架植入术导师之一。首次提出MT-TDSA技术可用来治疗脑静脉窦血栓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