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OI:10.7507/2096-0247.202209016
通信作者:周水珍,Email:szzhou@shmu.edu.cn
癫痫是儿科神经系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据统计,全球儿童癫痫患病率约0.9%[1],中低收入地区如亚洲、非洲的疾病负担明显高于发达地区如北美、西欧[2]。随着多学科的发展和协作,癫痫的诊断、分类与处理日臻完善并逐步与国际接轨,但我们对于癫痫患儿共患精神行为障碍的临床意义认识还很不充分,诊断和干预往往不够及时和完善。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行为障碍之一,癫痫共患ADHD发病率高,除了癫痫本身对患儿的影响外,注意缺陷、多动和冲动等症状严重影响患儿和家庭的生活质量,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经济负担。有研究统计发现,ADHD患儿父母的经济支出是正常家庭的5倍以上,且ADHD患儿父母的工作效率更低、失业率更高[3]。尽早诊断和治疗干预能够有效改善癫痫共患ADHD患儿的预后[4]。中国抗癫痫协会共患病专业委员会于2018年首次颁布《儿童癫痫共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诊断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成为临床医生规范化诊疗癫痫共患ADHD的有力依据。随着对疾病研究的深入、筛查或诊断技术的提高、相关治疗药物的研发等,癫痫共患ADHD的诊疗在近些年有一定进展。为此,中国抗癫痫协会共患病专业委员会对共识进行更新,旨在为临床医生诊治癫痫共患ADHD的患儿提供最新的临床依据。
1癫痫共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现状
1.1癫痫共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流行病学
ADHD是癫痫患儿中最常见的共患病之一[5]。基于人口的流行病调查显示,癫痫患儿中ADHD共患率在13%~70%[4]。丹麦一项纳入90万名儿童随访22年的前瞻性研究提示,癫痫患儿中ADHD共患率是普通人群的2.72倍[6];台湾地区学者报道癫痫患儿中ADHD的共患率为非癫痫患儿的2.54倍,而ADHD患儿中癫痫的共患率也高于普通儿童[5]。国内研究提示,癫痫患儿中ADHD患病率明显高于健康儿童(24.76% vs .5.17%)[7],6~11岁癫痫患儿合并ADHD比例高于11~16岁癫痫患儿(29.29% vs. 13.85%)[8];与中国相似,土耳其的一项回顾性分析也发现5~11岁癫痫患儿合并ADHD的比例较12~18岁癫痫患者显著更高(81.3%
vs. 18.8%,P=0.001)[9]。
1.2癫痫共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特点
由于癫痫本身的特点,癫痫共患ADHD在发病年龄、性别分布、症状特点、ADHD亚型、智商、发病原因等方面,不同于单纯的ADHD[10](表1)。西方多数研究认为与女性癫痫患儿相比,男性癫痫患儿合并ADHD的风险并未增加[10-13]。而中国、印度、韩国等亚洲国家有研究显示男性癫痫患儿合并ADHD概率高于女性癫痫患儿[8,14,15]提示癫痫共患ADHD可能存在人种或地域差异,但需要更多研究予以证实。另外,某些癫痫及癫痫综合征患儿更容易出现ADHD样行为[16]。

1.3癫痫共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危害
癫痫共患ADHD的患儿更容易出现情感、行为和认知方面的异常,如对立违抗障碍、发展性协调障碍等[17]。与癫痫的症状为发作性不同,ADHD的核心症状为持续性,癫痫共患ADHD进一步影响患儿的心理健康、长期受教育水平、社交功能、社会地位等,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5]。部分患儿症状持续至成年,不仅影响身心健康,而且危及就业情况[18]。有研究显示,成年癫痫患者中ADHD的共患率达35%,其中高达72.9%的患者存在认知功能异常[19]。单纯ADHD和癫痫共患ADHD的特点比较详见表1。
专家共识意见一:ADHD在癫痫患儿中共患率高,影响患儿的学业、社会行为和心理健康。建议尽早采用综合治疗降低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2癫痫共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发病机制
癫痫共患ADHD发病机制复杂,目前不完全清楚。可能包括:
2.1癫痫共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神经生物学基础
定量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显示,癫痫共患ADHD的患儿额叶的灰质容量异常增加,脑干体积减小,而这一改变在第一次癫痫发作之前即存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对体积增大的额叶研究发现,其灰质容量异常部位为感觉运动区、辅助运动区和额叶前区,这些区域的异常与运动、精神运动过程、注意、执行功能的核心神经心理学异常相关,推测这些异常可能导致了癫痫共患ADHD的发生。有研究人员通过脑功能网络构建及检测,发现癫痫、ADHD、孤独症谱系疾病共享重叠的全局网络属性,且有很强的相似性。这一结果支持癫痫和ADHD存在共同的病理生理机制[20]。虽然目前癫痫共患ADHD的机制未明,但两者可能存在共同的神经生物学基础。
2.2癫痫共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遗传与环境相关因素
ADHD和癫痫存在共同的潜在病因。ADHD及癫痫有共同的遗传易感性,部分相关基因出现重叠。另外,生物化学因素方面,两者的儿茶酚胺水平均低,提示肾上腺素能系统功能失调可能是导致癫痫及ADHD的共同原因。这些导致癫痫的遗传和环境因素交互作用继而影响了脑可塑性、神经细胞凋亡及神经再生的病理改变,导致癫痫以外的其他行为或认知功能改变,从而发生癫痫共患ADHD[21]。有研究显示,儿科用于治疗癫痫的生酮饮食对于ADHD亦有改善作用,这也提示癫痫和ADHD可能具有共同的神经发育方面的易感性[22]。ADHD和癫痫都是儿童期常见疾病。这两种常见病有可能同时发病于同一个患儿[21]。
2.3癫痫共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直接因果关系
癫痫发作本身能够导致或者加重ADHD。研究发现,癫痫患儿与健康同胞[21]相比,ADHD发生率明显增加;癫痫病程越长,癫痫共患ADHD的发病率越高。另外,部分的抗发作药物(Anti seizure medications,ASMs)本身也可能导致ADHD及行为障碍[21,23]。反之,ADHD患儿发生癫痫的风险也增加。有研究显示,癫痫患儿在首次发作之前出现注意障碍的比例比正常儿童高2.4倍。同时,ADHD患儿脑电图异常的比例也较正常儿童更高[5]。
3癫痫共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筛查
目前尚无关于何时开始筛查ADHD的研究,但有报告显示新诊断癫痫和有一次痫性发作的患儿合并ADHD的风险更高[24],建议有条件者从6岁开始对每例癫痫患儿每年进行ADHD筛查。对于>6岁者,尽量在首次诊断时进行筛查。在对ASMs进行调整后建议重新进行评估[7]。
6~18岁的癫痫患儿和青少年,如果存在以下问题,应进行ADHD筛查/评估(表2):
目前ADHD筛查/评估常用的量表主要包括:评估ADHD症状或共患病量表包括:ADHD症状量表或SNAP-IV量表、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PSQ)和教师评定量表(TRS)、长处和困难问卷(SDQ)等;心理测试包括:持续性操作测试(Continuous performance test,CPT)、划消测验、Stroop测验等。

4癫痫共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诊断
4.1诊断标准
ADHD以ICD-10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诊断标准为依据(附录1),当学龄前儿童出现过分喧闹捣乱、攻击的行为,学龄期儿童出现好动、注意力难以集中、好发脾气自控力差、对抗不服从或品行问题,青少年反应感到难以集中注意力、学习成绩大幅下降、与父母教师顶嘴争执等行为后,应及时就诊并进行诊断评估。以全面、客观、详尽地采集病史、临床检查与评估、辅助检查、综合分析并结合诊断标准确定诊断,流程可参考癫痫共患ADHD的规范化管理流程(附录2)[25,26]。
专家共识意见二:癫痫患儿家长主诉中如包括注意缺陷、多动、行为冲动,行为问题,或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议对学龄期癫痫患儿进行ADHD筛查。常用ICD-10诊断或ADHD父母评定量表。
4.2诊断注意事项
癫痫共患ADHD诊断时需要详细询问整个癫痫病程及治疗过程,分析产生ADHD症状的可能相关因素;进行智力及学习能力测试,以发现是否存在任何学习困难或认知障碍导致的类似ADHD行为;评估是否存在其他合并精神问题,如抑郁、焦虑等;评估是否存在睡眠障碍。另外要注意,ADHD症状常可先于癫痫首次发作出现,要注意ADHD症状与癫痫病程的关系,特别要注意抗癫痫治疗的变化与ADHD症状增加的关系。
此外,需要加以鉴别的还包括:儿童失神癫痫;其他癫痫共患神经系统疾病;癫痫共患家庭或学校的重大心理应激,如恐吓,校园欺凌;癫痫共患其他疾病,如物质滥用、颅脑外伤、甲亢等。
在癫痫共患ADHD的基础上共患多种疾病的情况也很多,如共患精神障碍性疾病,焦虑、抑郁、对立违抗障碍;共患发育问题,如学习和语言障碍或其他神经发育障碍;共患躯体疾病,如抽动障碍、睡眠障碍等。诊断时应予以重视。对于超出本专业范畴的共患病,要及时转诊或多学科会诊。
专家共识意见三:癫痫患儿除共患ADHD以外还可能共患其他疾病,诊断时注意共患病诊断的完整性。
5癫痫共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治疗
癫痫共患ADHD患儿的治疗同样以癫痫控制为优先,定期评估和调整治疗方案,需要家长、儿童、教师共同参与[27]。
5.1癫痫共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抗癫痫发作药物的选择
癫痫共患ADHD的风险因素包括:癫痫发作类型、癫痫发作频率、年龄和ASMs,因此癫痫共患ADHD治疗时建议优先遵循癫痫治疗药物选用原则,同时关注ASMs对ADHD的影响[28];。
可能改善ADHD的ASMs包括卡马西平、拉莫三嗪和拉考沙胺:卡马西平在部分患者中可改善注意力[29];拉莫三嗪可能有改善患儿行为与认知[30-33];拉考沙胺可能改善患儿的情绪和认知[34-37]。同时,有研究显示丙戊酸钠可能改善癫痫共患ADHD患儿的情绪及ADHD症状[38]。专家共识意见四:明确癫痫发作或癫痫综合征分类后根据需要使用ASMs。关注用药前后癫痫共患ADHD儿童的认知及行为改变,加强癫痫共患ADHD的筛查/评估,权衡个体化受益后谨慎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5.2癫痫共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治疗的选择
5.2.1系统治疗 足量,足疗程;定期评估和调整治疗方案和目标;需要医生、家长、儿童、教师共同参与。药物治疗、行为治疗、家长培训、学校干预综合进行。对于超出本科范畴的共患病,在诊断癫痫治疗的初期、过程当中出现新症状或者相关症状加重,或者治疗一个月内无改善,要及时转诊或多学科会诊,可参考癫痫共患ADHD的规范化管理流程(附录3)。所有药物应从低剂量开始用药,减少相关不良反应。
5.2.2对于有ADHD的相关表现但未达到ADHD诊断标准的癫痫患儿 不宜使用药物,对这部分患儿及家长进行疾病教育,内容包括:明确和消除引起注意力不集中、多动或冲动的诱因;行为管理措施,包括行为治疗或父母教育项目;传授改善患儿在校学习或行为的策略;给予针对注意力不集中和多动、冲动症状系统指导建议等。
5.2.3对于达到ADHD诊断标准的癫痫患儿 给予上述行为治疗的同时,在抗癫痫治疗的基础上,针对ADHD进行药物治疗。推荐药物包括盐酸哌甲酯、盐酸托莫西汀,详见表3。专家共识意见五:癫痫发作控制良好的儿童可以选用盐酸哌甲酯或盐酸托莫西汀控制ADHD症状。

5.3行为治疗
运用某些程序和方法,来帮助儿童改变他们的行为。要被改变的行为称为目标行为。行为过度和行为不足都可以成为行为矫正的目标行为。行为治疗目的是让儿童得以全面发展和提高儿童的生活质量,而不仅仅是处理儿童的行为问题[39]。
5.4治疗随访
患儿需坚持服药,每年随访。随访的内容包括针对核心症状和功能的系统性再评估;针对治疗目标的定期再评估;确认患儿家庭对协作治疗的其他医生是否满意;进一步进行患儿/家庭教育;确保协作性管理,并满足患儿和家庭期望;确认服用治疗药物的依从性,必要时进行调整;监测心率、血压、身高和体重。如果行为治疗不能完全控制症状,应该和药物治疗同时进行。
研究显示,2/3癫痫共患ADHD患儿的ADHD症状持续至成年[40],因此需引起医生和患者的重视,坚持服药和随访,ADHD症状持续至成人的患者建议转介成人神经科进行治疗。
专家共识意见六:建立儿童癫痫共患ADHD患者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儿童癫痫共患ADHD等患者向成年期过渡时,需要及时转介至成人神经科治疗及进行多学科协作综合诊疗,以进一步改善癫痫的预后。共识意见汇总表详见表4。

利益冲突声明 所有作者无利益冲突。
参考文献(上下滑动查看)
附录1 ICD-10多动性障碍诊断标准


附录2 癫痫共患ADHD的规范化管理流程1

附录3 癫痫共患ADHD的规范化管理流程2

![]()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