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话题
立即进入 loading……

INTERVIEW

“


吕明教授:C臂工作位是指介入手术所需要的C臂角度。在栓塞颅内囊状动脉瘤时,理想的工作位应满足以下要求:
1.C臂能达到的角度,这是前提。
2.瘤颈切线位,即该投照角度下,瘤颈平面恰好是瘤体与载瘤动脉的分割线。
再看这例左侧后交通动脉瘤,侧位是理想的工作位吗?
侧位似乎能展示瘤颈和瘤体的全貌,但瘤颈与胚胎型后交通动脉的解剖关系并不明确。
换左斜49°+足25°,这才是理想的工作位。该角度既能窥瘤颈和瘤体全貌,又能分辨瘤颈与后交通动脉的解剖关系。
理想的工作位使完全栓塞动脉瘤,并保留胚胎型后交通动脉成为可能。
这是一例前交通动脉瘤,狭小的前交通动脉上,生长了一大一小两个动脉瘤。
看似很麻烦,但是只要理想工作位容易找到栓塞动脉瘤就会得心应手。
术后左颈内动脉工作位造影,显示两个前交通动脉瘤完全栓塞,前交通动脉畅通无阻。
但是临床上也常会遭遇理想工作位不容易找到的情况,那又该如何应对呢?
这是一例前交通动脉瘤,大脑前动脉A2段双干,并左侧A2段开窗变异。
右斜26°+足22°,这个角度不能算是理想工作位,因为瘤体右侧半与右侧A2段起始部重合。
换新的角度,瘤体右侧缘似乎闪出来了,但瘤体左侧半又与左侧A2段重合,所以这仍然不是理想工作位。
再换一个角度。
那么像这种无论如何都找不到理想工作位的动脉瘤,还适合栓塞吗?
当然适合,任何困难都阻挡不了我们前进的步伐。
最终的栓塞结果满意。
这是怎样做到的呢?我想总结以下六点......
客官别着急,且听下回分解......
专家介绍


吕明 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出血性脑血管病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秘书。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
专门从事神经系统血管病的介入治疗,主攻颅内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畸形、颈动脉海绵窦瘘、硬脑膜动静脉瘘、脊髓血管畸形、脑动脉狭窄、缺血性脑卒中等各类脑脊髓血管病。
承担天坛医院部分协作单位的会诊工作,带动和促进了国内多家省市医院神经介入技术的开展。
目前科研方向致力于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规范化和个体化,受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北京市优秀人才项目和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计划资助。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