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1日发布 | 297阅读

吃药不管用?帕金森病遇上「剂末现象」如何应对?

脑医咨询助手


很多帕金森病患者都有这样的经历:在疾病早期按时按量服用药物治疗,症状一直控制得不错;但过了一段时间后,会开始觉得吃药不像以前那样管用了、药效缩短了,还没等到下一顿药,手脚又不听使唤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其实,这种情况叫做“剂末现象”。


01
什么是剂末现象?


左旋多巴是目前治疗帕金森病最有效的药物,但药物治疗的“蜜月期”只有大约3-5年,随着帕金森病的疾病进展,长期使用左旋多巴治疗的患者会出现运动波动及运动障碍等并发症。其中,“剂末现象”是最早出现也最为常见的运动并发症

帕金森病患者在药物治疗蜜月期后,
药物治疗的疗效逐渐减退,每次用药的有效时间缩短,症状的缓解与加重随血药浓度发生规律性波动的情况被称之为“剂末现象”。临床表现为:规律用药≥3次/d,患者每次服用原有剂量的左旋多巴,可缓解症状时间小于4小时,即不到4个小时症状又重新出现。

剂末现象会使患者出现运动迟缓、震颤、姿势步态等运动症状,也会出现疲劳感、疼痛、烦躁等非运动症状,相关调查报告显示运动症状的波动发生率更高。


02
如何识别剂末现象?


剂末现象发生率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而升高,应用左旋多巴治疗5年的帕金森病患者发生运动症状者超过90%。因而,剂末现象是帕金森疾病进展的重要信号,也是重要的调药节点,早期识别并及时采取措施可以让患者的症状得到有效改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但是早期识别并不容易。
国际运动障碍疾病协会(MDS)推荐应用WOQ-9自评问卷量表(Wearing-Off Questionaire-9)来识别剂末现象。该量表简单易行,包含了剂末现象最常见的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敏感性和准确性较高,可用于常规筛查。

WOQ-9自评问卷量表如下,我们可以看到量表上每个症状都有两个选项,必须同时具备“有症状”且“该症状在下一次用药后能改善”这两项条件,才记作1分。如果光有症状,下一次用药后不能改善,则不记分:



结果判断:

如果有一项或以上的症状出现,并且在下次服药后得到改善或消失(即:同一症状在第一栏和第二栏均有),则说明“剂末现象”已经存在。


03
出现剂末现象怎么办?


对于帕金森病明确伴有运动并发症的患者,应给与确定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结合文献报道以及指南推荐,针对患者出现的剂末现象,主要有两种方式来改善,一种是优化药物治疗,另一种是进行脑深部电刺激(DBS)治疗。

 

优化药物治疗的方法

(1)避免饮食(含蛋白质)对左旋多巴吸收及通过血脑屏障的影响,需在餐前1 h或餐后1.5 h服用复方左旋多巴。
(2)以仍能有效改善运动症状为前提,不增加服用复方左旋多巴的每日总剂量,而适当增加每日服药次数,减少每次服药剂量。
(3)复方左旋多巴由常释剂换用缓释片以延长作用时间,更适宜在早期出现的剂末恶化,尤其发生在夜间时为较佳选择,但生物利用度低,剂量需增加20%~30%。
(4)根据病情需要加用其他药物,比如加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普拉克索、罗匹尼罗等);加用COMT抑制剂(恩他卡朋);加用MAO-BI抑制剂抑制剂(雷沙吉兰、司来吉兰等),其中雷沙吉兰为A级证据,司来吉兰为C级证据。

在这里需要提醒大家,药物的选择需基于药物的安全性、耐受性以及医生的经验和患者的倾向。
当帕金森患者出现在出现剂末现象后,不能自主调整用药,需要及时联系主治医生,以免造成病情加重的局面。

  

DBS手术治疗
当优化药物治疗难以获得理想的疗效时,可以考虑进行DBS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

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是一种微创手术,即通过微创手术将微小电极植入到大脑的特定部位,然后让电极发放电脉冲刺激作用于脑组织,修正异常的神经元电活动,在不损伤脑神经的情况下,恢复不同脑区神经环路的功能平衡。这样,就能达到控制患者震颤、运动迟缓等症状的作用了。

 

虽然剂末现象无可避免,但是患者和家属也不需要因此感到灰心丧气,如果能在前期充分配合医生制定治疗方案,严格遵循医嘱用药并积极与医生沟通病情变化,能够延缓剂末现象的出现。如果已经出现剂末现象,也可以通过调整用药或进行脑深部电刺激治疗,保证患者的正常生活。



咨询更多帕金森病问题、进入帕金森病友交流群,请识别下方二维码添加脑医咨询助手为好友,我们将为您提供帮助。

文章对你有用的话
记得收藏+点赞+转发哦~

 

参考文献:

[1]张许平,张丽梅.剂末现象研究进展[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13,(4):3533-3535
[2]陈海波.应重视帕金森病治疗中剂末现象的识别与防治[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10,17(3),157-159
[3]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第四版).中华神经科志,2020,53(12):973-986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