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6日发布 | 705阅读
神经介入-动脉瘤

【病例夹】Envoy DA导管经桡入路栓塞双侧后交通动脉瘤一例

杨海峰

武汉协和医院

沈寅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附属协和医院

达人收藏



病例简介





●男,58岁

●体检发现颅内动脉瘤两周

●神经系统查体未见明显异常

●外院DSA:双侧后交通动脉瘤。

image.png


image.png



介入治疗






术前

手术方案:

支架辅助下弹簧圈栓塞术;


主要手术材料:

●Cordis 5F SIM2 125cm

●6F Envoy DA 105cm

●Enterprise 2 支架 4.0mm

●弹簧圈数枚


手术关注点:

1.术中出血;

2.缺血性事件;

3.胚胎型大脑后动脉的保护


术中

穿刺右侧桡动脉并置入6F 桡动脉鞘,经鞘管给予桡动脉鸡尾酒。

image.png


右上肢逆行造影,评价血管管径及迂曲程度,该患者适宜建立经桡通路。


6F Envoy DA导管内衬5F SIM2导管,在加硬泥鳅导丝指引下上行至左侧颈内动脉C3段。


3D-DSA示左侧后交通动脉瘤,左侧胚胎型大脑后动脉。


●支架辅助下逐步填入弹簧圈,控制好成篮圈的形态及填塞圈的分布,保护后交通开口的通畅性。

●术毕示瘤体填塞满意,支架贴壁良好,颈内动脉主干及后交通动脉通畅。

image.png


左侧动脉瘤治疗结束后撤回Envoy DA导管,再次送入5F SIM2导管和硬泥鳅导丝,将DA送入右侧颈内动脉并上行至C3段。


3D-DSA示右侧后交通动脉瘤,右侧胚胎型大脑后动脉。


●将支架放置于颈内动脉主干以覆盖瘤颈口,填塞过程中同样依靠控制弹簧圈分布以保护后交通开口,最终在后交通开口处形成“壶腹”以保证血流通畅性。

●术毕示瘤体填塞满意,支架贴壁良好,颈内动脉主干及后交通动脉通畅。

image.png


术后管理

佩戴桡动脉压迫器6h,观察末梢血运;

术后常规双联抗板治疗,五日后出院。

image.png



经桡技术的通路导管选择

经桡通路建立技术可选用的导管包括:中间导管、远端通路导管、高性能长鞘;


●一般而言,中间导管的到位能力最强,其次是远端通路导管,最后是长鞘,而支撑性恰好相反;


●根据患者的病变部位和通路血管条件,若更强调管头的高到位,则宜选择中间导管,若更看重下段强支撑,则可选择高性能长鞘;


●设计优秀的远端通路导管,则可在通过性和支撑性两者间取得完美平衡,若病例选择得当,则大大提高手术效率和质量。


远端通路导管在该例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应用

●就目前趋势而言,在经桡神经介入领域(尤其是脑动脉瘤栓塞术中),大部分术者偏爱使用中间导管建立通路,但对于选择合适的病例而言,远端通路导管同样非常有助于经桡通路建立;


●Envoy DA是一款设计合理、性能优秀的远端通路导管,其完美兼顾了经桡通路建立过程中导管的通过性和支撑性,易于通过中等迂曲程度的血管,管头到位能力强,且导管近端在主动脉弓处提供强有力的下段支撑,手术操作稳定性好,此外还具备良好的形状保持能力和抗折性。


关于胚胎型大脑后动脉的保护

该例患者双侧均为胚胎型大脑后动脉,术中维持后交通开口通畅至关重要。一般而言,为保护后交通动脉可以选择采用“龙摆尾”或跨循环技术放置支架,将支架远端置入后交通动脉,但我们并未采用这类技术。


●需权衡使用这类技术发生操作失败的风险,以及其真正能为患者带来何等程度的获益。我们倾向于采用简单的思路完成既定目标(Simple is best),因此我们采用控制弹簧圈在瘤内分布的方式来处理,即在瘤颈处做疏松填塞,人为形成壶腹样结构,保证后交通血流通畅。



总结






1.经桡介入过程中通路导管的选择至关重要,需根据情况选择性能合适的导管类型;


2.Envoy DA良好的性能使其能够应用于多数经桡介入手术,尤其适于轻中度迂曲的血管条件。


3.在后交通动脉瘤手术过程中,后交通开口的保护非常重要,建议选择简单且熟悉的技术完成手术。






术者简介






杨海峰

武汉协和医院

副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

哈佛医学院BWH访问学者,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一项,发表论文十篇

The Journal of Nutritional Chemistry、Cancer Biomarkers、Medical Science Monitor等杂志审稿人,参编《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丛书》及《实用老年疾病诊疗学》

欧美同学会神经内镜分会会员

中国国际医疗促进会颅脑损伤分会会员

湖北省病理生理学会脑血管病介入学组委员


擅长颈动脉及颅内动脉狭窄、烟雾病等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治,以及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动脉瘤、动静脉畸形、动静脉瘘、高血压脑出血等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治。同时,对脑脊髓肿瘤、脑积水、颅骨缺损、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小儿先天性畸形等疾病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沈寅

武汉协和医院

主治医师,讲师;

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获博士学位后从事临床一线工作至今;

擅长神经外科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在颅脑外伤,各种颅内肿瘤及脑血管病方面具有较丰富的经验,专攻经上肢血管入路行脑血管介入治疗。曾以一作或共同一作身份在《Current Medicinal Chemistry》《World neurosurgery》《Current Alzheimer Research》等多家杂志发表SCI文章。


https___www.medtion.com_app_subspecialty_index.html_channelId=4&channelTitle=介入&mpId=730&ocsId=788.png

点击上方二维码

查看更多“介入”内容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