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4日发布 | 1056阅读

为临床神经科学好医护加油!4人入围【中国好医生 中国好护士】2023年12月月度人物候选,点赞评议环节期待您的参与和鼓励!

脑医专题汇

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开展的“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之“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2023年12月月度人物候选人网上评议环节正式启动。经广大群众热情推荐线索、各省(区、市)卫生健康委认真审核报送,2023年12月共有51位候选人接受点赞评议。其中,临床神经科学共有4名优秀医护工作者入选候选人,他们分别是(按“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2023年十二月候选人展示顺序排列):


冀丽娜
长治市中医研究所附属医院护理部副主任
脑病科一病区护士长


刘克勤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


沈伟
武汉市第四医院古田神内肾病党支部书记
神经内科主任兼神经内科古田病区主任


仲丽芸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神经外科学中心总护士长、副主任护师


投票通道

微信扫描上方二维码,
找到“冀丽娜”、“刘克勤”、“沈伟”、“仲丽芸”,
点击“投票”和“提交”,
每人每天可投票一次
活动截止日期为,
2023年12月31日


接下来,
一起来了解一下他们的事迹吧!


冀丽娜事迹简介:
做好患者的“贴心人”

冀丽娜,女,中共党员,1984年出生,2006年毕业于长治医学院,长治市中医研究所附属医院护理部副主任、脑病科一病区护士长。工作十余年来,她对待病人如亲人,钻研业务不断取得实用新型专利和技术创新成果,特别是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她主动请战,奔赴湖北抗疫最前线。


她曾先后获得“最美太行护士”、“长治市巾帼建功标兵”等多项荣誉,荣记三等功一次并被授予立功奖章一枚。2020年援鄂抗击疫情期间,被湖北省政府表彰为“湖北省工人先锋号”、“最美逆行者”,被潜江市政府授予潜江市“优秀工作者”、“潜江五四青年奖章”等荣誉,被中共山西省委山西人民政府授予嘉奖。


浇灌爱心进病房

2006年5月,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冀丽娜参与了对一名危重病人的紧急抢救工作。配合其他医护人员完成了心电监护、抽血、开放静脉通路等各项流程之后,病人的病情逐渐平稳。这时,大家才注意到,这名患者是个处理泔水的工人。天气已经很热,但他还穿着4、5层衣服,浑身散发着泔水的臭味。冀丽娜马上端来一盘温水,拿来一条新毛巾,先为患者一层层的脱去脏衣服,又认真的为他清洁了全身,最后为他换上了洁净的病号服。她的行为被在场人员看在眼里,获得大家的称赞,但她觉得,这只是自己作为一名护士应该做的。2018年,冀丽娜工作的病区接收了一位90岁的多脏器衰竭患者。老人病情很不稳定,营养情况极差,身上还有长期卧床造成的17处压疮,看到老人痛苦的样子,冀丽娜不顾自己已经8个多月的身孕,精心护理着这位老人。每天一上班,她都要先到病房看望老人家,为他检查病情,翻身拍背。她还凭着自己的营养师资质,为老人制定营养餐食,特别是治疗处理老人的压疮,她更是格外上心。生孩子的前一天,她在交班记录上写道:今天,老爷爷的压疮已减少到7处……


技术精湛钻科研

冀丽娜认为,作为一名护士只有自己的业务更精进,才能更好的服务于患者。多年来,无论工作多忙多累,她都要坚持业务学习,从护理基本业务拓展到了营养学、中医特色技术、护理管理等,使自己成为了临床护理中真正的“多面手”。她先后取得了临床营养师、注册营养师资格证书,并身兼山西省首期护理员(医疗/养老)培育师,老年能力评估专员,长治市中医药学会中医护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长治市康复医学会康复护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等多项学术研究会委员职务,擅长心血管疾病、中风老年病、呼吸系统疾病及急危重症患者的护理,及糖尿病、痛风病等患者的营养指导。


她的创新成果《八段锦在新冠肺炎患者中的应用》被长治市护理学会授予2020年护理管理创新三等奖。此外,她还获得了《瓶塞穿刺针》实用新型专利证书(第三创作者)、《灌肠肛管》实用新型专利证书(第三创作者)两项专利证书。


冲锋一线战疫情

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后,她主动报名参加了山西省第七批援鄂医疗队,奔赴到抗疫最前线。在40多个日夜中,她身穿厚重的防护服,忙碌在隔离病房内外。不顾体力的加倍透支,她全力护理好责任区内的每名患者,并为他们做营养餐食指导,还为他们做一对一心理疏导。为了减轻隔离病房一个两岁小患者的病痛和恐惧,她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给予了小患者更多的陪护时间,和更周到细致的护理。在她的精心照护和母亲般的关怀下,小患者变得更加坚强勇敢,很快得以康复。


为更有利于患者康复,她建立了“患者健康宣教群”,利用休息时间录制视频,教大家按摩与呼吸系统疾病相关的天突、膻中等穴位,教授八段锦养生操,随时随地为患者们答疑解惑,被患者们视为“贴心人”。

刘克勤事迹简介:
在生命中枢“刀尖起舞”

刘克勤,男,1982年生,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2022年度获南溪山医院业务标兵;2022年度获南溪山医院优秀纪检干部;2023年获第一届广西最美医务工作者称号。


钻研技术 与病魔抢时间

2007年,刚刚毕业的刘克勤来到了南溪山医院神经外科,从第一次跟着前辈一同上手术台时起,他就下决心要努力成为一名“大脑拯救者”。


“科室接收的病人大多数都处于比较危重的状态,所以我们在接诊的时候一定要做到又快又准,这样才能降低患者伤残率,提升生存率。”由于神经外科的科室性质,医生们接诊的病患大多已经处于昏迷或者行动不便的状态,作为一名恶性脑肿瘤领域的医生,刘克勤深知与病魔抢时间对患者康复有多么重要的意义。


“当时神经外科所有人都是轮轴转,一刻不停地上手术台,跟病魔抢生命,这一刻,我才真正意识到,医生是在用手术刀为患者的生命披荆斩棘。”脑肿瘤包括原发性脑肿瘤和脑转移瘤,最佳治疗手段是手术彻底切除,但手术过程中既要避免波及到正常脑组织,又要考虑到恶性肿瘤向颅内广泛浸润性生长的特点,这无疑给医生带来了极大的考验。


手术难度高,医生压力大,刚从学校毕业来到诊疗一线的刘克勤并没有被这些困难吓退,反而更加激发了他提升自我、救治病患的决心。2013年,在他的不懈努力与钻研下,他终于第一次作为主刀医生独立完成了一台脑肿瘤手术。2016年,他前往北京神经外科学院及北京天坛医院进修学习,主修神经系统肿瘤;2018年至2019年,他作为技术骨干到医联体单位龙胜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工作并担任脑外科主任。


医患同心 治疗与关爱构筑亲密“医患情”

在神经外科工作16年来,刘克勤不断提高自己的医疗技术,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更新知识储备,将各种新技术运用于临床,在脑胶质瘤手术和综合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与科室同仁在桂北地区率先开展使用黄荧光下脑功能区肿瘤切除术、机器人辅助脑深部肿瘤穿刺活检术等先进医疗技术,均取得良好效果。


在神经外科的病房里,刘克勤忙碌的身影随处可见,有时是为患者听诊心肺,有时是向护士交流术后观察情况。因为细心的照料与精湛的技术,刘克勤与患者建立了良好的医患关系,每当出院患者复查的时候,他都会主动联系他们,询问是否有肿瘤复发征兆,及时了解患者的身体恢复情况。


如今,不少患者在出院后都与刘克勤成为了好友,他们通过电话、微信保持着联系,定期沟通病情,预约复诊时间,“能经常和刘医生及时沟通,我就安心了。”患者张阿姨说。


抗疫先锋 为守护人民生命逆风前行

不论是疫情期间还是日常的工作中,刘克勤都敢打敢拼,勇争第一,出色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2022年,全国多地新冠疫情相继爆发。在疫情防控关键时刻,根据国家、自治区及医院的部署,自治区南溪山医院党委高度重视,短时间内迅速动员组织建立先锋队,积极快速组织党员干部开展疫情防控。


在此期间,刘克勤西出百色,东进上海,南下北海,北上新疆,一年内奔赴四地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出色完成了疫情防控任务。去时无畏,归来无恙,刘克勤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我是党员我先上,疫情不退我不退!”的铮铮誓言。


全面提升 医生与科室共同成长

还记得,在他刚到神经外科时,整个科室只有8名医生,面对不断送来的重症患者,大家都在拼尽全力地提升自我、钻研技术,开展抢救工作。


南溪山医院是全桂林市最早建立神经外科的医院之一,多年来医院学科不断发展壮大,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在全区也有着很高的学术地位,是广西临床重点专科。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以刘克勤为首的一批年轻医生也获得了良好的锻炼、教育提升环境,逐渐成长为科室的骨干力量。

沈伟事迹简介:
精益求精,最美健康守护者

沈伟,男,汉族,1971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武汉市第四医院古田神内肾病党支部书记、神经内科主任兼神经内科古田病区主任。从事神经病学临床、科研工作三十年来,沈伟对技术精益求精,在神经系统疾病诊断治疗上经验丰富,特别对帕金森病、记忆障碍、痴呆和脑血管病的诊断治疗上有独特的经验。先后荣获2023年荆楚楷模·最美健康守护者、湖北省抗疫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一年5000多次温暖紧握,医病更医心

十余年来,无论坐诊还是查房,沈伟都坚持跟帕金森患者握个手。一年5000多次的温暖紧握,他通过这种方式既能感受患者的肌力和肌张力,判断是否有震颤、迟缓,又能用肢体语言拉近与患者的距离,鼓励他们积极配合治疗,用一双温暖有力的大手将患者从彷徨无助中扶起,被患者称为“握手医生”。


坐帕金森门诊时,他检查得非常仔细,看一名患者最少20分钟,擅长从细节中找到疾病的蛛丝马迹。帕金森患者的症状不同,治疗目标不同,治疗方案也不一样。沈伟总会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最适合他们、性价比最高的治疗方案,并尽可能节省治疗费用。不少帕金森患者合并焦虑抑郁,一度失去治疗信心,沈伟和团队不仅治病更“医心”。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帕金森病患者逐年增多,沈伟带领团队为帕金森病患者进行长期随访,建立慢病管理数据库。10年来,他们为300余名帕金森患者病情“踩刹车”,帮患者尽早治疗,改善症状,让他们活得更有质量、尊严,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提升。沈伟长期投身于以帕金森及阿尔茨海默病为代表的神经变性病的临床基础研究,主持国家、省市科研基金共10项,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论文11篇,获科学进步奖2项。


创建卒中救治团队,打通患者生命之路

近年来,脑卒中成为危害国人生命健康的头号“杀手”,缺血性脑卒中最有效的治疗手段就是及时血管再通、再灌注治疗。2015年,沈伟带头创建卒中急诊救治团队,建立高效的卒中救治“绿色通道”。2019年,沈伟在湖北省率先引进“脑卒中急救智能AI辅助诊断”系统,建立了一套完善急性脑卒中“绿色通道”救治流程。依托放射科的CT和MR精准扫描多重序列,从组织时间窗等维度,挖掘各种病灶的独有特征,迅速完成病变的精确分割和性质判定,同时给出精确的病灶解剖定位,能在超窗口期实现较好的救治效果,提高患者的健康生存率,减少患者死亡和功能残疾。


4年来,医院卒中中心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再通、再灌注治疗率由7.8%提升到29.51%,静脉溶栓DNT时间,介入手术DPT时间均达到国内外领先水平。武汉市第四医院神经内科获湖北省临床重点专科,成功创建“武汉市高级卒中中心”。


红色头雁显担当,撑起守护患者安全线

作为古田神内肾病党支部书记,他带领党支部在2020年武汉新冠疫情期间受到湖北省委组织部通报表扬,被评为武汉市先进基层党组织。


2014年,沈伟所在党支部内的肾病内科成立了集“医疗、护理、卫教、营养师”为一体的肾脏病志愿管理团队,开展慢性肾脏病随访与管理志愿服务项目,先后服务肾脏病患者约1.2万人、545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50名腹膜透析患者,每人每年至少随访宣教4次,形成了可以复制的慢性肾脏病创新管理模式,志愿服务总时长超过5万小时。


2022年疫情防控期间,党支部书记沈伟带头号召“我是党员我先上”,在武汉市属三级医院中率先进入满负荷运行状态,拍摄“组织生活我规范”示范课和示范党课视频,被作为武汉市卫生健康系统范例学习。


在诊疗中,沈伟总是用一次次温暖的紧握、一句句耐心的沟通、一个个精细的慢病管理数据、一场场精准的卒中救治,让医生和患者心手相连,共同对抗疾病。

仲丽芸事迹简介:
为神经外科护理插上创新的翅膀

仲丽芸,女,汉族,1980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学中心总护士长、副主任护师。2022年获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优秀创新发明一等奖、北京医学会第三届首都医学创新与转化项目优胜奖、北京医学科技奖“医学科普奖”;2023年获世界卫生组织指南实施与知识转化合作中心“共识制订透明奖”、中国医疗器械创新创业大赛优胜奖。


创建MDC脑肿瘤门诊,提供个体化、全程化服务

脑肿瘤具有致残率高、病死率高、复发率高的特点。由于颅脑肿瘤的神秘性和综合治疗的复杂性,严重影响患者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仲丽芸以新的诊疗模式与照护需求为导向,开设了集肿瘤、伤口、静疗、康复、营养等多学科专科护士于一体的MDC脑肿瘤门诊,从围手术期的护理、药物管理、并发症预防、营养膳食、居家护理等多个方面为肿瘤患者提供个体化、全程化及专业化的护理服务,满足脑肿瘤患者的多元化需求。


激发护士创新活力,推动护理学科发展

作为医院神经外科学中心总护士长,仲丽芸持续探索护理科研与临床实践的深度融合,发挥了领头雁效应,带领团队聚焦学科交叉融合战略需求,不断推动神经外科护理学科发展。仲丽芸主持市局级、院级科研项目多项;发表SCI及科技核心论文20余篇,主持制定《胶质母细胞瘤肿瘤电场治疗头皮护理专家共识》,主编《胶质瘤必读500问》《脑胶质瘤百科问答》,填补了脑胶质瘤疾病科普领域的空白,副主编及参编书籍6部,发明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项。


神外患者功能康复一直是困扰医务人员、患者、家属的重要难题,仲丽芸带领团队在患者术后语言功能康复上进行了大胆实践,利用功能影像,结合AI技术,精准定位功能靶区,准确评估语言功能。她带领团队研发的“基于人工智能的失语症患者康复训练机器人”已进行专利成果转化,极大弥补了肿瘤失语患者康复治疗方法的不足,对未来康复医疗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集中专科优势资源,提升护理服务质量

护士所有工作内容都离不开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仲丽芸常说:“只有患者安全了,康复了,我们护理工作才有意义。”神经外科患者往往病情急、病情重,病情变化快,仲丽芸建立了神外专科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框架。


为高效贯彻落实北京天坛医院“强专科、强专病、强综合”的定位,统筹神经外科各亚专科护理的优势资源,成立涵盖亚专科护理发展、护理质量与安全、护理教学科研、MDC专科护理服务、科普信息宣传、护士人文关怀等6个方面的神经外科学中心护理发展工作委员会。在委员会的积极带动引领下,神外护理工作中的难点、要点及节点工作均有了规范指引,深入日常工作的每一个细节,极大促进了神经外科学中心护理学科的标准化、规范化与科学化发展。

快发动身边的朋友一起点赞,

为临床神经科学的优秀医护工作者助力吧!


投票通道

推荐通道


综合:健康中国、中国文明网、国家卫生健康委宣传司、山西省卫生健康委、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北京市卫生健康委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