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桡而生 与众不同


术者:陈儇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陈儇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血管外科诊疗中心副主任。
2002年毕业于白求恩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七年制本、硕连读毕业且留校工作,2007年吉林大学毕业获博士学位。随后赴纽约西奈山医院、上海华山医院进修。
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专家委员会出血性卒中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脑血管病复合手术专业委员会委员。
吉林省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常委。
吉林省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吉林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青委。
吉林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神经介入学组委员。
《国际老年医学杂志》编委。
擅长出血及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介入及手术治疗。在省内率先开展脊髓血管病变外科及介入治疗、烟雾病颅内外血管吻合术、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颅内复杂动脉瘤介入治疗、脑血管病复合手术治疗等。主持并参加多项国自然及省部委科研课题,发表科研论文20余篇。
术者:殷浩源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殷浩源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医学硕士,主治医师,吉林大学临床医学硕士毕业并留校工作。
一直从事神经外科临床诊疗工作,尤其擅长脑血管疾病、颅内及颈动脉狭窄、脊髓血管疾病的诊断及治疗。
术者:马吉男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马吉男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医学硕士,主治医师。
2015年毕业于延边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8年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神经外科方向),2019年参加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专科医师培训,现从事脑血管病外科诊疗工作。
患者基本信息
患者:男性,71岁。
主诉:头晕1个月。
现病史:1个月前突发头晕,行头CTA见椎动脉狭窄。
既往史:3年前脑梗。
专科查体:神清语明,光反射灵敏,四肢肌力5级,肌张力均等。
辅助检查:头颈部CTA:右侧椎动脉远端见管壁钙化及非钙化斑块,管腔重度狭窄,右侧锁骨下动脉起始部中度狭窄。
术前影像


MRI:陈旧性梗死;DSA:右侧椎动脉V4段重度狭窄。
术前诊断
术前诊断:右侧椎动脉V4段重度狭窄。
狭窄测量:狭窄程度:70%;狭窄长度:20mm;狭窄近端参考血管直径:4.36 mm;狭窄远端参考血管直径:3.95mm 。
术前讨论
经桡动脉入路椎动脉支架植入术。
使用赛诺神畅APEX TRA SYSTEM桡动脉通路导引系统,建立右侧桡动脉通路,赛诺Neuro LPS®低压球囊扩张狭窄处,随后释放合适型号的颅内支架。
手术耗材
操作入路
经桡动脉入路
导管
穿刺鞘:6F
赛诺神畅APEX TRA(6F 115)远端通路导引导管
140 SIM2导引导管
微导管:SL-10
导丝
0.014" 微导丝
治疗器械
球囊:赛诺Neuro LPS®低压球囊 3.0*15
支架:4.5*28
手术过程



通路建立:经右侧桡动脉。近桡穿刺,2型弓且同侧锁骨下动脉与椎动动脉呈现锐角。
在泥鳅导丝引导下将GC导管送至右侧椎动脉。
术后情况


患者术后DSA影像:血管成形良好,前向血流通畅、稳定。
病例体会
APEX TRA桡动脉导管操作体会:
术前造影可明显看到该患椎动脉及锁骨下动脉呈现锐角。然而,令人欣喜的是,APEX TRA桡动脉远端通路导引导管仅在普通泥鳅导丝及内导管支撑下,就可顺利送至病变部位,支撑性足够,未出现下沉、弯折等情况发生,亦无需更换加硬导丝增加支撑力。
在V2-V3段,APEX TRA桡动脉远端通路导引导管表现得非常顺滑,没有出现任何卡顿或弹跳现象。在推送球囊和支架的过程中,APEX TRA桡动脉远端通路导引导管稳定性表现得十分出色,没有发生任何移位。
总体而言,赛诺APEX TRA SYSTEM桡动脉通路导引系统在神经经桡手术中无疑是我们得力的助手。
经桡介入手术技巧:
锁骨下开口狭窄患者,在头臂干塑形下降过程中容易出现内导管弯折情况,需在降主动脉重新塑形。
赛诺神畅APEX TRA System 产品介绍
内腔更大、支撑更强、到位更高:

桡动脉通路导管
(Radial Access Catheter)产品介绍
针对不同规格,更合理的分段设计:

针对弓部成角,更优的抗折性能:
更柔软的头端设计:
在头端打两个结情况下内腔仍能轻松通过0.027微导管:
三型弓对侧前循环,赛诺神畅APEX TRA到位C3支撑微导管到C5。
总结
RAC外导管:0.079大内腔设计,满足各种治疗场景所需,加强弓步支撑,更合理的差异化柔软段设计,到位更高 GC内导管:更长130cm/140cm有效长度,建立同轴系统后,便捷稳定到位


公司简介

说明:赛诺神畅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为赛诺医疗科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

点击上方二维码
查看更多“介入”内容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