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简介
患者基本信息:男, 22岁。
主诉:突发头痛伴呕吐1天余。
现病史:患者2020-12-19无明显诱因突发头痛伴呕吐,不伴有意识障碍、肢体麻木乏力等症状,当地医院头颅CTA提示蛛网膜下腔出血,左侧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动脉瘤,对症治疗后转入我院。
既往史:高血压病史1年,收缩压最高达200mmHg,未正规治疗。
查体:神志清,对答切题,诉头痛明显,四肢活动好,脑膜刺激征阳性。
术前准备
外院头颅CT/CTA提示SAH,左侧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动脉瘤。
病例诊断:
1. 蛛网膜下腔出血(Hunt-Hess 2级);
2.左侧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动脉瘤;
3.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组)
治疗方案策略:
1. Willis覆膜支架植入治疗;
2.普通支架+弹簧圈栓塞(铆钉技术);
3.密网支架+弹簧圈栓塞;
4.开刀手术。
治疗过程
首次治疗
术中操作
左侧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动脉瘤,宽颈,5.7mm×3.6mm,考虑血泡样动脉瘤可能性大(左侧ICA造影)。
校正测量数据:载瘤动脉近、远端直径基本一致,为3.7mm左右。
手术计划:
Willis覆膜支架植入治疗;术后使用替罗非班维持24h,第二天重叠使用双抗(拜阿司匹林100mg+波立维75mg)。
准备器械耗材:
1. 8F指引导管
2. 普微森中间导管(070-120)
3. Synchro-14微导丝
4. XT-27微导管
5. Willis覆膜支架(4.0mm*10mm)
中间导管到达M1段。
Willis覆膜支架经中间导管跨过动脉瘤送入M1段。
回撤Willis覆膜支架定位。
充盈球囊精准释放支架,造影显示动脉瘤即刻不显影,脉络膜前动脉显影良好。
术后情况
术前术后对比,动脉瘤消失,脉络膜前动脉保留完好。
动脉瘤不显影,血管各分支显影良好,支架打开良好。
术后3周康复出院,mRS评分0分;建议持续双抗治疗,3月后造影复查。
首次随访
2021年3月24日(术后3个月):
造影检查
mRS评分0分;动脉瘤“复发” ,支架近端狭窄。
原因分析:
1.双抗停药时间过早,造成支架近端血管狭窄;
2.血压过高,在血管狭窄处形成高速血流,直接冲击瘤颈,造成支架外覆膜分离,脱离的覆膜疝入瘤腔,造成瘤颈部“复发” 。
二次治疗
术前准备
治疗方案策略:
1. 微导管穿网孔行弹簧圈栓塞,同时球囊扩张处理载瘤动脉近端狭窄血管;
2. 视结果决定是否再植入支架(普通支架或血流导向装置)。
准备器械耗材:
1. 8F指引管、6F中间导管;
2. Synchro-14微导丝;
3. SL-10微导管;
4. Gateway 球囊(3.25mm×9mm);
5. Target弹簧圈
术中操作
2.5mm×4cm;1.5mm×3cm;1.5mm×2cm;1.5mm×2cm;1mm×2cm
Gateway 球囊(3.25mm×9mm)(红色箭头)充盈扩张狭窄段
治疗后造影显示狭窄段明显改善
术后情况
第二次随访
2021年7月7日(首次术后6个月,二次术后3个月):
mRS评分0分;BBA未见显影,载瘤动脉通畅,近端未见明显狭窄情况。
第三次随访
2022年1月12日(首次术后12个月,二次术后9个月):
BBA未见显影,载瘤动脉通畅,近端未见明显狭窄情况;停用双抗。
第四次随访
2022年12月07日(术后2年),动脉瘤完全治愈。
术者总结
1.BBA短期内生长和再出血几率非常高,需要尽早治疗;
2.血管重建技术在BBA的治疗中有着极为明显的优势;
3.如果血管条件允许,覆膜支架治疗破裂BBA是不错的选择;
4.采用覆膜支架治疗BBA应特别注意分支血管的保护,多角度阅片,精准定位;
5. 术后足量、规律药物治疗是避免动脉瘤复发和血管内狭窄的关键;
6.对特殊耗材结构和性能的充分了解更有利于我们手术策略的制定。
术者简介
苏世星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脑血管病中心主治医师;
第二届中国神经介入医师手术大赛华南赛区冠军;
全国十佳手术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博雅书院学业导师;
广东省医学会神经介入学分会委员兼秘书;
广东省医师协会神经介入医师分会委员;
珠江脑血管病联盟秘书;
广东省保健协会脑卒中防治与康复分会常委;
广东省医学教育协会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脑血管病介入专业委员会委员;
专业特长:从事神经外科及脑血管病诊疗十余年,擅长颅内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硬脑膜动静脉瘘、颈动脉海绵窦瘘、脊髓动静脉畸形(瘘)、颅内血管狭窄(闭塞)等脑血管疾病的微创介入及外科手术治疗;以及烟雾病、颈动脉狭窄、硬脊膜动静脉瘘等显微外科手术治疗。
主持国家卫健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课题一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等多项;发表SCI论著10余篇,参编专著2部。
点击或扫描上方二维码
查看更多“介入”内容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