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05日发布 | 92阅读

文献查阅丨椎板成形术后脊柱前凸丧失的危险因素

江伟

西北大学附属医院(西安市第三医院)

达人收藏
颈椎椎板扩大成形术广泛应用于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术后保持颈椎的前凸和矢状面平衡对于良好的临床术后效果非常重要。
然而椎板成形术不可避免的会损伤后部结构,术后颈椎前凸的丢失、进而导致后凸畸形及矢状面失衡经常发生。本文阐明颈椎椎管扩大成形术后颈椎前凸缺失、后凸畸形和矢状面失衡的危险因素。
方法  Methods
将108名接受椎板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并随访≥2 年的患者纳入研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以确定术后2年发生LCL、后凸畸形(颈椎前凸<0°)和矢状面失衡(矢状纵轴>40 mm)的术前危险因素。
影像学测量
1C0-C2前凸度及C2-C7前凸度:下终板之间的Cobb
2C2-C7矢状轴距:C7后上角距离C2椎体中心垂线的距离
3T1斜率:水平线与T1上终板的夹角。
4K line倾率:C2C7椎管中点连线与垂直线之间的夹角

结果  Results

1.C2-C7 脊柱前凸和C2-C7伸展能力显示与颈椎前凸缺失显著相关,随着术前C2-C7前凸度的增大和C2-C7伸展能力的降低,颈椎前凸缺失增加;
2.年龄和C2-C7前凸与术后后凸畸形显著相关,较年轻的患者和术前C2-C7前凸度较小的患者在术后2年发生颈椎后凸的风险更大,术前C2-C7前凸10.5°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1.3%和82.4%;
3.术前K线倾斜率与术后2年的颈椎矢状面失衡显著相关,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K线倾斜截止值为12.5°,K线倾斜度>12.5。表明矢状面失衡的风险更大,预测术后矢状面失衡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8.6%和77.7%。

结论  Conclusion

术前C2-C7前凸度较高、术前颈椎伸展能力较差是颈椎前凸丢失的危险因素。术前C2-C7前凸度<10.5°年龄偏小是术后后凸畸形的危险因素。此外,较大的K线倾斜度将增加术后矢状面失衡的风险,截断值为12.5°

案例  Case

54岁的男性接受了C3椎板部分切除和C4-C6椎板成形术。由于术前C2-C7前凸度较小,术后出现后凸畸形。

78岁的男性接受了C3C7椎板部分切除和C4-C6椎板成形术。术前测量K线倾斜度为13°,术后2年随访前凸丧失,矢状轴>40 mm。然而,由于术前C2-C7前凸度较高,失去前凸度并不会导致术后后凸畸形。


Lee DH, Park S, Cho JH, Hwang CJ, Yang JJ, Lee CS. Risk Factors for Postoperative Loss of Lordosis, Cervical Kyphosis, and Sagittal Imbalance After Cervical Laminoplasty [published online ahead of print, 2023 Sep 25]. World Neurosurg. 2023;S1878-8750(23)01336-0.
[ PMID 37757942

稿:王策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来自于专栏
关键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