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次「精选编译」由温州市中心医院叶良智医师编译,为大家带来《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后的血压管理—BEST-II研究》,欢迎大家阅读分享!
大血管闭塞性(LVO)急性脑梗死(AIS)血管内治疗(EVT)术后的血压管理,目前仍是不清楚,美国辛辛纳提大学Eva A等研究者对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接受血管内治疗(EVT)并成功再灌注后前24小时内中等血压(BP)水平管理是否比较高BP水平管理能带来更好的临床结局进行了研究,结果发表在2023年9月的《JAMA》杂志上。
——摘自文章章节
【REF: Mistry EA, et al. JAMA. 2023;330(9):821-831. doi:10.1001/jama.2023.14330】
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成功再通后适度降低收缩压(SBP)的效果尚不确定,研究目的是确定血管内治疗后较低SBP目标(<140mmHg或160mmHg)与较高目标(180mmHg)相比的无效性。大血管闭塞性(LVO)急性脑梗死(AIS)血管内治疗(EVT)术后的血压管理,目前仍是不清楚,美国辛辛纳提大学Eva A等研究者对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接受血管内治疗(EVT)并成功再灌注后前24小时内中等血压(BP)水平管理是否比较高BP水平管理能带来更好的临床结局进行了研究,结果发表在2023年9月的《JAMA》杂志上。
这是一项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开放标签、盲法终点、无效性设计的2期临床试验。其中无效性设计是指如果低血压组满足以下条件将被认为是未达到预期效果:1.有明确的主要结局证据支持低压组的降压治疗有害;2.未来最大样本量为1500的试验预测成功概率<25%。
研究的入组标准:18岁以上急性前循环LVO-AIS成功再灌注(eTICI≥2b)患者,排除标准:心衰心脏射血分数低于30%;左室辅助装置;体外膜式氧合,同时妊娠患者和参加其他临床研究的患者亦排除在外,研究流程图见图1。随机分配(1:1:1)至<140mmHg降压组(收缩压目标<140mmHg)、<160mmHg降压组(收缩压目标<160mmHg)和≤180mmHg降压组(收缩压目标≤180mmHg),患者接受机械取栓术再通后1小时内将收缩压控制至目标范围并维持24小时,主要观察36h的脑梗死体积和90d神经功能预后结果(效用加权mRS评分),次要终点包括任何颅内出血和症状性出血。
图1.研究流程图。
自2020年1月17日至2022年2月25日,共招募了来自美国的3个综合性卒中中心的120名参与者。平均年龄为69.6岁,57.5%为女性,各研究组的基线特征相似,见表1。最大收缩压(SBP)定义90分位数的SBP,EVT后3组的最大SBP分别是≤180mmHg降压组为157mmHg,<160mmHg降压组为153mmHg,<140mmHg降压组为139mmHg;3组的平均收缩压依次是≤180mmHg降压组129(20)mmHg、<160mmHg降压组130(18) mmHg、<140mmHg降压组122(15)mmHg,见图2。
表1.两者的基线资料。

图2.血管内治疗随机后各组收缩压分布图。
113名患者(94.2%)随访了影像学梗死体积,<140mmHg降压组的平均随访梗死体积为32.4mL(95%CI,18-46.7 mL),<160mmHg降压组为50.7mL(95%CI,33.7-67.7mL),≤180mmHg降压组为46.4mL(95%CI,24.5-68.2mL)。校正基线ASPECT评分后,收缩压每下降1mmHg,梗死体积变化曲线的斜率为−0.29(95%CI,−0.81-∞;P=.99),即收缩压每下降1mmHg,随访梗死体积就会减少0.29ml,其益处可能与减少0.81ml一样多,见图3。<140mmHg降压组的效用加权mRS评分为0.51(95%CI,0.38~0.63),<160mmHg降压组为0.47 (95%CI,0.35~0.60),≤180mmHg降压组为0.58(95%CI,0.46~0.71)。校正基线mRS评分后,收缩压每下降1mmHg-mRS评分变化曲线的斜率为-0.0019(95%CI,-∞-0.0017;P=.93)。提示降压可能导致效用加权mRS分数的降低,但是其上限并未小于-0.005,因此不能证明降压可以明确导致效用加权mRS降低。
3组的症状性颅内出血比例分别为5%、2.5%和5%,见表2。
图3.36小时各组梗死体积以及90天mRS评分分布图。
表2.三组之间的临床结局。
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型缺血性卒中患者接受血管内治疗再通后,较低的SBP管理目标(<140mmHg或160mmHg)与较高的SBP管理目标(≤180mmHg)相比,未达到研究预先设定的无效性标准,因此不能证明较低的术后血压管理目标值是有害的。然而,研究结果表明,如果在未来更大规模的试验中进行测试,从较低SBP目标中获益的可能性很低。

关注LVO-AIS
组 稿
张颖影 副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编 译
叶良智 医师
温州市中心医院
审 校
易婷玉 教授
福建漳州市医院
终 审
洪波 教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点击上方二维码
查看更多“介入”内容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