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质母细胞瘤是成人中枢神经系统最具侵袭性和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多以浸润方式生长,复发率高,患者预后极差。目前临床标准治疗是以手术切除为主,辅以替莫唑胺化疗,胶质母细胞瘤中位生存期仅为14.6月,5年生存率不足5%。其中,复发胶质母细胞瘤患者中位生存期仅为6~7个月,且缺少标准有效的治疗方案。 近年来,CAR-T细胞免疫疗法发展迅速,为胶质母细胞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希望。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黄煜伦教授在《脑胶质瘤过继性免疫治疗详解之CAR-T细胞疗法》科普直播中的部分实例分享,通过解析案例的方式让广大病友正确认识CAR-T细胞疗法对脑胶质瘤的治疗效果。 从2019年以来,黄煜伦教授团队开展了三项注册CAR-T细胞临床研究,对晚期胶质瘤患者采用了EGFRvlll、IL-13Rα2 、B7H3这三个靶点来给脑胶质瘤CAR-T细胞的疗效进行了初步探索。 患者: 女性64岁,因“右侧肢体活动障碍1周余”入院,诊断:(左颞叶占位)胶质母细胞瘤。 治疗经过: 2018年12月进行手术治疗,2019年1月开始同步放化疗方案,2019年3月进行替莫唑胺辅助化疗方案,化疗1个月后复查MRI发现肿瘤复发。经评估后于2019年5月15日在黄色荧光导引下复发胶质瘤切除术,并置入omaya囊。术后病理回示:星形细胞瘤IV级。 患者在经过CAR-T六次回输后复查头部MRI与治疗前对比,经影像学评估肿瘤获得完全缓解(CR),患者的状态也很不错。最终,该患者的总生存期(OS)达到了30多个月。 患者: 女性57岁,诊断为双侧额叶胶质母细胞瘤(WHO IV级别)。 治疗经过: 2021年2月1日行右侧额叶肿瘤切除术,3月份开始进行术后常规同步放化疗,4月20日复查头部MRI提示肿瘤复发,5月11日进行复发胶质母细胞瘤切除术,术后一侧还是有一些肿瘤。 2021年5月27日给予患者 CAR-T细胞回输方案,回输方式为腰穿鞘内注射,每次回输细胞数目2.5-3*107,回输靶点为B7-H3,回输完成后积极监测。 患者在进行CAR-T细胞回输2个疗程治疗后复查头部MRI,提示未见新发肿瘤病灶,原有肿瘤明显缩小,肿瘤的缩小范围在70%-80%,患者状态也有所改善,影像学评估部分缓解(PR)。总体来说通过中期分析,B7-H3 CAR-T对患者生存时间的延长会更为明显。 患者: 女性30岁,于 2020年12月2日行“左额顶叶肿瘤切除术”, 病理诊断为胶质母细胞瘤。 治疗经过: 术后行替莫唑胺与质子治疗, 2021年3月19日复发后参与了一个替莫唑胺联合阿帕替尼治疗的药物临床试验,没有效果,肿瘤逐渐增大,出组。后肿瘤复发,于2021年6月再次手术,术中有残留,8月开始B7H3靶点的UCAR-T细胞治疗,B7H3靶点CAR-T回输剂量为2.5*107 个。 患者在接受CAR-T细胞治疗5个疗程以后,残留病灶先有扩大后逐渐缩小,影像学评估部分缓解(PR)。患者目前仍存活,OS>24个月。 CART细胞治疗实体瘤目前还是有很大的挑战。 局部注射/鞘内注射开始显示更好的效果,BBB可能是避免全身CRS的一 个屏障。 根据靶点的不同,开展个体化CAR-T细胞治疗,可以使大部分的患者入组治疗。 有发热或者细胞因子释放的现象可能说明CART细胞与肿瘤发生战斗,目前看来副作用可控。IL-6以及IFN-γ释放较高,IL-8持续时间较长。 供者的T细胞质量有非常重要意义,供者的T细胞活性好,可能产生的效果更好。 免疫细胞治疗起效可能需要2-4个月的时间,以及影像学上免疫细胞浸润也可能是高信号表现,高信号的占位消退会更晚一些。理论上有记忆细胞残留,疗效会更加长。 目前,黄煜伦教授正在开展一项“通用型B7H3 CAR-γδT细胞治疗复发恶性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试验”,脑医咨询平台也在积极协助黄教授推进患者招募工作,为更好帮助符合条件患者入组,如有意向的复发高级别胶质瘤患者,请扫下方二维码按要求上传病历资料进行初步评估。 如想详细了解临床招募的病友,请添加/致电脑医咨询客服:13062815932(微信同号) 黄煜伦 教授 苏州大学附属独墅湖医院神经外科科主任兼学科带头人、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中国抗癌协会胶质瘤专委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胶质瘤专委会MDT学组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电生理学组委员 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脑神经药物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微循环学会神经变性病专业委员会脑积水学组委员 江苏省抗癌协会神经肿瘤分会委员 江苏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内镜学组委员 江苏省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颅底学组委员 长期致力于各类脑肿瘤临床、基础和教学工作,特别是脑胶质瘤、垂体瘤、颅底肿瘤、转移瘤的治疗;在正常压力脑积水以及复杂脑积水的治疗,注重手术中脑功能的保护,在胶质瘤规范化综合治疗以及免疫治疗(CAR-T细胞)方面有独到的见解。在国内外发表刊物论文60余篇,SCI论文30余篇,最高影响因子16.09分。承担国家级省部级基金共5项。
共有82名脑胶质瘤患者报名参与CAR-T细胞治疗,成功入组的患者有30例。通过免疫靶点的筛选,会根据靶点阳性强度来匹配患者进行入组。经过前期的不断摸索,黄煜伦教授团队发现,采用局灶CAR-T细胞回输治疗方式的效果相对较好,其中大部分是腰大池回输(不需要再做一次手术)。如果患者有Ommaya囊,那么也可以做Ommaya囊的回输。这些患者进行满两个疗程之后,进行临床及影像学评估的有24例,其中影像学CR 1例 ,影像学PR 15例,影像学SD 4例,影像学PD 4例。
关于IL-13Rα2 CAR-T细胞对复发胶质瘤的作用,从图表中可以看到有5例患者参与了靶点IL-13Rα2 CAR-T细胞治疗,其中一例患者达到了CR完全缓解,其他几例患者呈现PR部分有效,复发后平均存活时间10.4个月。
后期治疗方案:CAR-T细胞
第一次:2019-06-11 EGFRvⅢ CAR-T (108) 通过静脉回输
第二次:2019-07-28 EGFRvⅢ CAR-T (108) 通过静脉回输
静脉回输有良好的安全性,患者静脉输注后48小时,无发热、瘤腔内脑脊液检测到CAR-T细胞表达。截至2020年4月复查MRI,丘脑基底区瘤腔边缘有增强,但没有看到明显的肿瘤。考虑给予患者进行IL-13Rα2的CAR-T靶点筛选,结果显示IL-13Rα2强阳性,可以使用该靶点构建CAR-T细胞。
IL-13Rα2 CAR-T细胞回输治疗方案
起始时间:2020-09-02第一次回输IL13Ra2 CAR-T细胞
CAR-T回输方式为经OMMYA囊颅内注射或腰穿鞘内注射,回输周期为每月1次,每次回输细胞数目:2.5-3*107 个。
2023年11月29日发布 | 671阅读
黄煜伦教授实例分享:CAR-T细胞疗法对脑胶质瘤的治疗有效吗?
最新评论
登录 发表你的评论
登录 发表你的评论
相关临床评分小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