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9日发布 | 138阅读

【中国声音】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累积暴露与缺血性卒中的关系

陈有仁

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吴寿岭

开滦总医院

脑医汇,由外而内,融“汇”贯通






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是缺血性卒中的替代标志物,但长期升高的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对缺血性卒中影响的证据有限。为探索累积暴露于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与缺血性卒中风险之间的关系,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陈有仁主任在Cardiovascular Diabetology(中科院一区,IF=9.3)杂志在线发表《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累积暴露与缺血性卒中的关系: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umulative exposure to atherogenic index of plasma and ischemic stroke: 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的研究论文。研究结果显示,累计暴露于高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可能会增加缺血性卒中的风险,长期监测和维持适当的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水平可能有助于预防缺血性卒中。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陈有仁教授联合中国唐山开滦总医院吴寿岭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Zheng H, Wu K, Wu W, Chen G, Chen Z, Cai Z, Cai Z, Lan Y, Wu S, Chen Y.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umulative exposure to atherogenic index of plasma and ischemic stroke: 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Cardiovasc Diabetol. 2023 Nov 15;22(1):313. doi: 10.1186/s12933-023-02044-7. PMID: 37968612; PMCID: PMC10652447.]







1

研究背景

卒中是全球常见的疾病,与高死亡率和高残疾率有关。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卒中最常见的病因,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P)作为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的生物标志物,其计算为[log(TG/HDL)],反映了甘油三酯(TG)和高密度脂蛋白 (HDL-C)的循环浓度。最近的研究表明,AIP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血管疾病风险的潜在生物标志物。然而,以往很少有研究证明长期暴露于AIP对缺血性卒中风险的影响。因此该研究利用大型的开滦队列,评估累积AIP(包括AIP值和暴露于高AIP的持续时间)与缺血性卒中之间的关系。


2

研究方法

开滦研究是2006年在中国唐山开始的一项大型前瞻性队列研究,共有101510名参与者纳入研究,年龄在18-98岁之间。所有参与者均在开滦社区11家医院之一接受基线和随访检查,收集有关人口学信息、空腹血样、病史和用药史相关信息。随访的终点是首次缺血性卒中的发生,无缺血性卒中事件的患者的随访结束时间为死亡时间或最终随访时间(2021年12月31日)。


3

研究结果

排除不符合相关要求的参与者后,共有54123名受试者纳入本次研究(图1)。参与者的平均年龄为49.05±11.84岁,其中男性41303 (76.3%),女性12820 (23.7%)。受试者根据累积AIP四分位数被分为四组,累积AIP较高的参与者更可能是男性,BMI、血压、空腹血糖(FPG)、TG、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总胆固醇(TC)和TG较高,HDL-C和肾小球滤过率(eGFR)较低。


图1


中位随访时间为11.03年(四分位数10.67-11.32),共发生2742例缺血性卒中事件。Q1、Q2、Q3和Q4组缺血性卒中事件发生率分别为3.50、4.38、5.17和5.80/1000人年。根据Kaplan-Meier曲线,Q4组参与者缺血性卒中的患病率最高,从Q1到Q4组增加(log-rank检验P < 0.01;图2A)。调整潜在的混杂因素后,与Q1组相比,模型3中Q2-Q4组的HR(95% CI)分别为1.17(1.03,1.32),1.33(1.18,1.50)和1.45(1.28,1.64)(表1)。


图2


表1


表2显示缺血性卒中的累积发病率随着暴露于高AIP的时间逐渐增加(P < 0.01; 图2B)。0、2、4和6年组缺血性卒中事件发生率分别为4.07、5.04、5.71和6.09/1000人年(log-rank检验P < 0.01)。调整潜在的混杂因素后,与未暴露组(0年暴露)相比,2年、4年和6年暴露组的风险分别为1.17(1.06,1.30),1.28(1.14,1.43)和1.31(1.15,1.48)(表2)。


表2


4

研究结论

累计暴露于高AIP可能会增加缺血性卒中的风险,长期监测和维持适当的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水平可能有助于预防缺血性卒中。

缩略词:

AIP Atherogenic index of plasma

TG Triglyceride

FPG Fasting plasma glucose

TC Total cholesterol

SBP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DBP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hs-CRP 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BMI Body mass index

HDL-C High-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

LDL-C Low-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

eGFR 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HR Hazard ratio

CI Confidence interval


陈有仁 主任医师

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内科主任,主任医师,医学硕士,博士研究生导师,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内科学教授,内科学教研室主任,心血管内科副主任(主持CCU工作)。


学会任职: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常委、副总干事;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基层心血管病分会常务委员;国家心血管病专业质控中心专家委员会高血压专家工作组专家;国家心血管中心高血压专病医联体粤东中心负责人;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委员;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理事;广东省医学教育协会医药教师发展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内科学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心脏重症医师工作委员会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委员;汕头市医学会第六届心血管内科专业委员会常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讯评审专家,国家执业医师考试基地主考官;汕头大学司法鉴定中心专家;汕头大学医学院伦理委员会委员。


专业特长:从事心内科临床工作30余年,擅长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尤其擅长高血压急症、难治性高血压、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肺栓塞、急慢性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的诊治及抢救,心脏病的健康教育和康复治疗。

吴寿岭 主任医师

中国唐山开滦总医院

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原院长。


享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河北省省管专家,河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省新世纪“三三三工程”人才。作为“开滦研究”总负责人,其团队开展的“开滦研究”是一项以中国人群为研究对象的大规模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调查及干预研究,现已建立大约10万人的健康普查数据库。其在中国人群中进行的Framingham研究,对在中国人群中如何有效预防心血管疾病将有重大意义,已得到国内外众多知名专家认同,并在国际顶尖专业杂志上发表。现任《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中国循环杂志》、《中华高血压杂志》编委,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分会常务委员,中国高血压联盟第五届理事会理事。近年来发表SCI论文250余篇,在《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中华高血压杂志》等国家级核心期刊公开发表论文400余篇,论著20余部。承担国家、省、市科研项目10余项,获省(部)级、市级科技进步奖8项。


技术专长:从事心血管内科临床医学近30年,有着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高血压的研究、治疗以及心血管疑难、危重疾病的诊治等方面造诣高。

点击跳转 研究原文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临床研究

4003内容1097阅读

进圈子
来自于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