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2日发布 | 1037阅读

老年人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中国专家共识(2023)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周围血管疾病管理分会
吴洲鹏
李凤贺
戴贻权
郭相江
陈作观
李亮
王伟
王力田
庄佩佩
温世奇
唐红英
出处: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23年10月第 30 卷第 10 期
达人收藏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周围血管疾病管理分会


通信作者:赵纪春;赵渝;张岚;黄建华;郭平凡;汪涛;李拥军;王海洋;陈泉


执笔 吴洲鹏(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李凤贺(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戴贻权(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郭相江(上海交通大学仁济医院);陈作观(北京医院);李亮(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王伟(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王力田(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第十医院);庄佩佩(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温世奇(甘肃省人民医院);唐红英(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摘要】
在老年人群中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的发生率较高,同时由VTE导致的致残率、致死率以及医疗费用也较高,但是在大量VTE相关随机对照及非随机对照研究中并未对患有多种基础疾病的老年人群给予足够的重视,因此,绝大多数的VTE指南所推荐的研究结果均是来源于较年轻患者和健康的老年人。同时大多数相关VTE防治指南或者共识是针对住院患者制定,而对于真正需要关注的存在VTE风险的居家、养老机构等非医院内老年人群来说,其推荐意见是不确定的。在此背景下,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周围血管疾病管理分会结合国内外指南、相关研究等循证证据,制定了老年人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中国专家共识。 


【关键词】
静脉血栓栓塞症;诊断;预防;治疗;老年人;养老机构


Chinese expert consensus o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venous thromboembolism in the elderly


Peripheral Vascular Disease Management Branch of the Chinese Geriatrics Society Corresponding authors: ZHAO Jichun, Email: zhaojc3@126.com; ZHAO Yu, Email: 820994765@qq.com; ZHANG Lan, Email: lucky200207@aliyun.com; HUANG Jianhua, Email: 13507319258@139.com; GUO Pingfan, Email: fjxgguo@126.com; WANG Tao, Email: 794479116@qq.com; LI Yongjun, Email: liyongjun4679@bjhmoh.cn; WANG Haiyang, Email: wanghaiyangguan@163.com; CHEN Quan,Email: 13919093907@126.com


【Abstract】

The incidence of 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 is relatively high in the elderly population, and the disability, mortality, and medical expenses caused by VTE are also high. However, in a large number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and non-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ies related to VTE, sufficient attention has not been paid to the elderly population with multiple underlying diseases. Therefore, the vast majority of research results recommended by VTE guidelines come from younger patients and healthy elderly people, at the same time, most relevant VT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guidelines or consensus are formulated for hospitalized patients, and for non-hospital elderly populations such as home and elderly care institutions that truly need attention and risk of VTE, their recommended opinions are uncertain. In this context, the Peripheral Vascular Disease Management Branch of the Chinese Geriatrics Society has developed a consensus among Chinese experts o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venous thromboembolism in the elderly, based on evidence-based evidence such as domestic and foreign guidelines and relevant research. 


【Key words】

venous thromboembolism; diagnosis; prevention; treatment; elderly people; elderly care institutions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包括两个方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和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VTE的发病率在年龄<1‰,而在年龄>80岁的人群中,其年增长率达到6‰~8‰[1-3]。大约有60%的VTE发生在65岁以上的人群中,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VTE的老年人群比例也在上升。虽然在老年人群中VTE的发生率较高,同时由VTE导致的致残率、致死率以及医疗费用也较高,但是在大量VTE相关随机对照及非随机对照研究中并未对患有多种基础疾病的老年人群给予足够的重视,在很多关于VTE防治的具有重要意义的临床试验中,常常将具有高出血风险、肾功能不全、近期内脑卒中以及8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排除在外。因此,绝大多数的VTE指南所推荐的研究结果均是来源于较年轻患者和健康的老年人,同时大多数相关VTE防治指南或者共识是针对住院患者制定,而对于真正需要关注的存在VTE风险的居家、养老机构等非医院内老年人群来说,其推荐意见是不确定的。在此背景下,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周围血管疾病管理分会结合国内外指南、相关研究等循证证据,制定老年人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中国专家共识,希望为更多老年人群VTE防治提供指导建议(按照国际规定,60周岁以上的人确定为老年;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2条规定老年人的年龄起点标准是60周岁,即凡年满60周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都属于老年人)。





1 老年人VTE的流行病学及危险因素


1.1 老年人群VTE的流行病学特征


1.1.1 老年人群VTE的发病率


目前国内针对大规模人群VTE发病率的研究较少,国外大样本量数据[4-11]显示,欧洲人群VTE年发病率介于1.04‰~1.83‰之间。我国VTE发病率逐年升高,12年间由0.28‰(2004年)逐渐攀升至0.48‰(2016年)[12]。VTE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呈指数上升:50岁人群年发病率<1‰,80岁以上人群年发病率达6‰~8‰[1-3]。75岁以上老年人VTE发病率是50岁以下成年人的7~10倍。


1.1.2 老年VTE患者的死亡率


既往数据[13-17]表明,老年人群VTE30天和1年死亡率分别为10.6%和23.0%。值得注意的是,只有部分死亡病例在生前得到正确诊断,因此,在结合尸检数据后,老年人群VTE30d内死亡率可高达30%,死因大多为PE。我国一项多中心研究[18]发现,随着国家静脉血栓栓塞防治项目(NCPPT)的实施,PE死亡率在11年间自25.1%下降至8.7%,但即使如此,老年VTE中发生PE的比例及VTE相关死亡率仍明显高于年轻患者。

 

1.1.3 老年VTE患者的复发率


老年VTE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在停用抗凝治疗后的前两年复发率较高,且随着时间延长,复发率呈逐渐升高趋势,其所带来的风险及社会负担仍居高不下;因此,对于老年VTE患者,详细评估出血风险后,建议适当延长抗凝治疗周期。


1.2 老年人VTE的危险因素


近年来,高龄作为VTE的独立危险因素已得到广泛共识。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可能积累多个危险因素,从而累加VTE患病风险。老年VTE患者中,通常可识别到几个不同的危险因素[3,19-26]


1.2.1 衰老致血管及凝血功能改变


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壁逐渐老化,内皮下间质胶原含量增多,弹性蛋白紊乱与断裂致内皮自发性损伤,可能是老年人VTE高发的原因之一。


1.2.2 创伤、手术及制动


VTE多发生于各种制动状态,如各种创伤、手术后、重病卧床、骨折、失能、长期坐轮椅等;老年人因骨质疏松、恶性肿瘤等原因更易暴露于骨折、创伤、手术等VTE发生的高危因素,因而更易发生VTE;衰老本身亦可引起老年人活动功能减弱,导致静脉回流减慢及VTE的发生。


1.2.3 内科疾病及恶性肿瘤


内科基础疾病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多,是老年人群易患VTE的重要因素之一,诸多内科疾病如呼吸功能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源性心脏病、冠心病、糖尿病、脑卒中等均与VTE的发生相关。因此,内科住院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应当列为VTE高危人群。同时,恶性肿瘤与VTE的关系密切而复杂,VTE不仅是肿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有时也是隐匿性肿瘤的征兆和信号,尤其是老年肿瘤人群,更应注意预防VTE的发生。


1.2.4 患者认知水平


认知水平降低是老年人群VTE的重要危险因素。随着年龄增长,部分老年人理解力和判断力下降,对知识接纳能力差,造成对VTE治疗的依从性差,导致治疗周期不足、血栓复发风险增加。


推荐意见1

1-1 老年急性VTE患者,建议积极寻找相关危险因素:包括可去除的危险因素(如手术、创伤、骨折、急性内科疾病、制动因素等)和非可去除危险因素(如恶性肿瘤、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炎症性肠病、肾病综合征等)

1-2 对有明显诱因形成的老年VTE患者,不推荐进行易栓症的检查

1-3 对无明显诱因的老年VTE患者,推荐进行性别特异性恶性肿瘤的筛查,而不是进行常规广泛的筛查,尤其不推荐进行常规易栓症的检查

1-4 家族性VTE且没有确切可逆诱发因素的老年VTE患者,建议进行易栓症筛查





2 老年人VTE的风险评估


目前缺乏老年人VTE相关风险因素的研究,也没有专门针对老年人的VTE评估方法。应参照、借鉴既往的VTE相关指南以及一些不同专业背景的专家共识等,对老年人VTE的风险进行评估。


研究[3,19,27-32]表明,VTE风险与高龄相关,随着年龄增长呈指数增长。老年人可能因各种基础问题进一步增加发生VTE的可能性。恶性肿瘤本身大多处于高凝状态,19%~30%的VTE合并有恶性肿瘤,老年VTE人群发生恶性肿瘤及隐匿性癌并不少见。另外,肿瘤手术治疗和化疗也容易诱发VTE的发生。高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与老年人VTE发生有明显线性关系,肥胖老人发生VTE的风险比非肥胖老年人增加2倍以上。


老年人VTE的其他风险因素包括:既往VTE病史、制动或者卧床时间长于3天、易栓症、近期外伤(特别是髋关节骨折、骨盆骨折或者下肢骨折等)、手术、急性心肌梗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感染性疾病、风湿性疾病、炎症性肠病、糖尿病、正使用激素治疗等。如果合并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危险因素,老年人罹患VTE的概率将大大增加。


后新冠疫情时代,老年人新冠肺炎相关VTE仍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多项研究[15,24,33-36]表明:感染、ICU、机械通气、长时间卧床等多个危险因素的叠加,老年新冠患者发生VTE特别是致死性PE的风险极大增加。


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庞大的群体中不仅仅包括住院的老年患者,还包括居家、养老机构等普通老年群体,都是VTE的危险人群,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亟待制定一种简易、有效的VTE风险评估模型,它不仅需要对老年人进行具体的风险评分,又能通过一些危险因素的预警有效筛查出老年人的VTE高危群体,从而做出相应的预防措施、转诊建议或者进一步的检查检验,有效提高VTE的防治效率,减轻社会、医疗负担。


推荐意见2

2-1 非手术老年患者建议选用Padua评分量表进行VTE风险评分,此模型包括11个危险因素,按照不同Padua评估分值,将VTE风险分为:低危(0~3分)、高危(≥4分)。其把年龄≥70岁作为危险因素之一,尽管该风险评估模型存在固有的不足之处,但它仍然是目前可以用来评估非手术患者VTE风险的模型

2-2 手术老年患者建议选用Caprini评分量表(2005年版)进行VTE风险评分,此模型包括38个危险因素,按照不同Caprini评估分值,将VTE风险分为:低危(0~1分)、中危(2分)、高危(3~4分)、极高危(≥5分)





3 老年人VTE的预防


近20年的循证医学证据[15,24,33-61]表明,根据VTE风险分级实施规范合理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减少VTE的发生。VTE的预防包括基础预防、机械预防及药物预防。机械预防包括间歇充气加压装置(intermittent pneumatic compression,IPC)、抗血栓袜(anti-embolism stockings,AES)和足底加压泵(venous foot pump,VFP)。药物预防包括使用凝血酶间接抑制剂、凝血酶直接抑制剂、维生素K拮抗剂、凝血因子Ⅹa直接抑制剂、凝血因子Ⅹa间接抑制剂等。


推荐意见3

3-1 根据老年患者的VTE风险等级,VTE风险为低危的老年人群,其预防措施以健康教育、鼓励活动为主,也可以选择机械预防;VTE风险为中危或高危的老年人群,如有抗凝禁忌证,建议单用机械预防;VTE风险为高危的老年人群,如无抗凝药物应用禁忌,建议机械预防与药物预防联合应用

3-2 基础预防是预防VTE的最基本方法:

3-2-1 合理饮食:多吃应季蔬菜、豆类、全麦面粉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品,保持大便通畅

3-2-2 多饮水:每日饮水1500mL左右,心脏病、肾病疾病患者适当减少饮水量

3-2-3 加强运动:实施踝泵运动是有效的预防措施。禁忌证:全身情况极差、病情不稳定的;踝关节不稳或踝部骨折未愈、未作内固定的;罹患骨关节肿瘤的老年人;运动破坏愈合过程造成该部位新的损伤、疼痛或炎症加重时

3-2-4 如无禁忌,应抬高卧床患者的下肢,使下肢高于心脏平面20~30cm,避免膝下放置硬枕和过度屈髋

3-2-5 戒烟(注意避免吸入二手烟),避免长时间站立、久坐及不良坐姿,穿舒适的鞋袜

3-3 实施预防措施前,完成机械预防禁忌证评估。机械预防应当持续应用,直到患者可以正常活动或出院。以下老年人不推荐机械预防:

3-3-1 充血性心力衰竭、肺水肿,因为该措施可能导致体液量变化而影响心功能

3-3-2 下肢局部情况异常,如皮炎、感染、坏疽、近期接受皮肤移植手术等

3-3-3 新发的DVT、血栓性静脉炎

3-3-4 下肢血管严重动脉硬化或其他缺血性血管病、下肢严重畸形等;外周动脉疾病对于足背动脉缺如或者有外周动脉疾病的患者,应该先进行血管条件评估,包括踝肱指数(ankle-branchial index,ABI)的检测。如果ABI≤0.5,则为压迫治疗的禁忌证;对于ABI≤0.9的患者,实施机械预防都需要小心谨慎

3-3-5 严重的下肢水肿慎用,应查明病因后权衡利弊应用

3-4 住院老年人群的VTE预防应参考国内及国际指南进行指导,同样包括机械预防和药物预防两部分

3-5 应对老年患者及照护者进行VTE预防相关知情告知,包括VTE的不良后果、预防的意义及可能的不良反应等





4 老年人VTE的临床表现


4.1 DVT


老年人DVT的临床表现大多发生在下肢,其主要症状如肢体肿胀疼痛程度往往较轻,超过80岁的患者常无DVT典型症状。急性DVT多好发于住院、养老机构、卧床、坐轮椅和失能人群,以突发的肢体肿胀、疼痛、张力增高为主要临床表现,部分患者也可表现为下肢沉重感。但老年人的感觉功能减退,行走少,疼痛、胀感和沉重感较年轻人为轻,上述症状常不典型。查体可发现肢体皮肤发红、静脉扩张、皮温升高,沿静脉血栓部位可有压痛。血栓位于小腿肌间静脉丛时,Homans征(直腿伸踝试验)和Neuhof征(腓肠肌压痛)常呈阳性,严重的下肢DVT患者可出现肢体张力极度升高而缺血(股白肿甚至股青肿)。DVT慢性期可发生深静脉血栓后综合症(post thrombotic syndrome,PTS),其主要症状是体位性肿胀、疼痛(平卧时好转,下垂后加重),体征包括足踝区水肿、色素沉着、湿疹、静脉曲张,严重者出现皮肤脂质硬化和溃疡。


4.2 PE


老年人急性PE的临床表现多样化,与血栓的大小、阻塞的部位和患者的基础情况相关,且没有突出的特异性。症状和体征较典型者较少见,PE的典型三联征(胸痛、咯血和呼吸困难)较年轻患者少,晕厥、肺部啰音等症状体征更常见。老年患者出现无法解释的或与原有疾病无关的症状或体征时,应考虑PE可能。老年人PE和非老年人PE在体征上没有明显差异,常见体征有:发热、呼吸变快、心率增加(>90次/min),肺部可闻及哮鸣音和湿啰音、胸膜摩擦音、肺动脉瓣第二心音亢进、胸骨左缘第2肋间可闻及收缩期杂音等。


PE未正规治疗可引起慢性肺动脉高压,可能会出现类似心功能衰竭的症状,如劳累后气短、乏力,以及呼吸困难、胸闷、胸痛、下肢水肿、夜间不能平卧,严重时可以出现头晕、晕厥,甚至猝死。老年人肺动脉高压是指在静息状态下肺动脉平均压>25mmHg(1mmHg=0.133kPa),可以引起右心功能衰竭。


推荐意见4

4-1 对老年人及照护者做好VTE相关知识宣教,一旦出现VTE相关临床表现,应及时就诊

4-2 医院、养老机构医务人员应了解急性PE急救技能,为早期识别急性PE,及时干预,遏制PE恶性事件的发生提供可能性






5 老年人VTE的诊断



老年人VTE存在临床症状和体征敏感性低、D二聚体水平随年龄增加而增加、有创检查不便等特点。


5.1 老年人VTE的检查


老年人VTE的检查包括血浆D二聚体检测及各种影像学检查。


5.2 老年人VTE的诊断流程


对于临床疑诊DVT的老年患者,进行简化的Wells评分(图1);对于临床疑诊PE的老年患者,推荐采用YEARS规则(YEARS研究的结论)进行临床评估(图2)。

43d9d3e28a32fb73c65779e2fc24eeb.png


3b60c3f3ab5e2c11baba8b8a449ffef.png


推荐意见5

本共识推荐采用简化的Wells评分作为老年人VTE的验前概率评分;年龄校正的D二聚体水平替代传统D二聚体水平用于VTE的评估;并且突出B超等无创检查的地位,弱化增强CT等有创性检查。具体的内容如下:

5-1 老年人VTE的验前概率评分(表1)。Wells验前概率评分适用于老年VTE患者,根据简化的Wells评分表,验前概率评分<2分,提示不太可能发生VTE;验前概率评分≥2分,提示很可能罹患VTE。由于老年人VTE症状、体征的特异性更低,因此进行Wells评分时需更加仔细鉴别非血栓因素导致的症状体征,以保证评估的准确性

af46ef50aa2394a80e1d7f42774e347.png

5-2 并非所有老年人群在服用抗凝药物时的出血风险都是相同的。除了高龄以外,许多因素可以影响出血风险,包括共患病(如恶性肿瘤、既往或出血事件、肾功能不全)、药物使用(特别是阿司匹林、非甾体抗炎药和其他抗血小板药物),以及抗凝治疗的时机和强度。目前通过出血风险评分工具来识别出血风险更高的患者。各种评分工具中有一些变量是相同的,如年龄较大、肾功能不全和出血史,不过也有一些存在区别的变量。这些变量在风险评分中的权重如何,不同评分的标准也不同

5-3 相对而言,ATRIA、HEMORR2HAGES、HAS-BLED的风险评估方案对于老年人群可能更有用





6  老年人VTE的药物治疗


6.1  抗凝治疗—基础治疗


由于老年人存在多种疾病,在各种VTE的治疗研究中均无明显代表性,所以对于老年人VTE治疗的最佳方案及抗凝的持续时间并未确定。有证据[62-64]表明,大约有30%的存在VTE的老年患者在维生素K拮抗剂的临床研究中被排除,其排除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他们相对于未排除人群来说,增加了2倍的出血风险。尽管现有的指南并没有在具体方案及抗凝时间上按照年龄进行具体的建议,但是指南仍然间接考虑了年龄的因素,认为对于无明显诱因、存在高出血风险的患者不需进行延长的抗凝治疗[65-73]


6.2  溶栓治疗


目前对于存在不稳定性PE的老年患者,由于其具有较高的出血风险,是否接受溶栓治疗仍然是一个具有争议的问题。基于目前有限的证据,系统性溶栓并不能作为老年PE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74-86]


6.3  静脉活性药物


目前常见的静脉活性药物包括:微粒化醇化黄酮(purified micronised flavonoid fraction,MPFF)类、七叶皂甙类、香豆素类、己酮可可碱、舒洛地特、马栗种子提取物、羟苯磺酸钙等药物[12,84,87-104]

 

推荐意见6

6-1 血浆D二聚体检测:推荐采用经年龄校正的D-二聚体浓度作为老年人VTE的评估项目(年龄>50岁,截断值为年龄×10ng/mL,这是因为老年VTE患者血液中D-二聚体的浓度随着年龄的增加也会随之升高)

6-2 辅助检查:推荐彩色多普勒超声作为老年人VTE诊断的首选方法,其检查敏感性、准确性均较高,且具有无创的优势。尽量减少非必要的有创性检查。如对于验前评分结果提示很可能但超声阴性的疑诊DVT,推荐5~7天后再次进行超声监测评估。对于超声结果不明确的近端DVT,可以考虑CT静脉造影(CT venography,CTV)、磁共振静脉造影(MR venography,MRV)或静脉造影。对无症状老年DVT患者,不推荐进行常规PE筛查。对于疑诊PE,超声发现下肢近端DVT,可以确立PE诊断。疑诊高危PE患者,推荐使用床旁超声心动图或急诊肺动脉CTA(computed tomography pulmonary angiography,CTPA)进行诊断





7  老年人VTE的压力治疗


VTE的压力治疗包括弹性绷带(elastic bandage)、梯度压力袜(graduated compression stockings,GCS)及IPC[2,12,84,102,105-119]


推荐意见7

7-1 对于临床疑诊DVT的老年患者,进行简化的Wells评分,对于血栓发病因素明显、症状体征典型的患者,首选超声检查。当患者无明显血栓发生的诱因、症状体征不典型、Wells评分为不太可能时,行年龄校正的血D-二聚体检测,阴性则排除血栓,阳性者进一步行超声检查。必要情况下可考虑CTV、MRV或静脉造影。在此流程中,D二聚体的地位也是与超声同等,甚至于前置于超声

7-2 对于临床疑诊PE的老年患者,推荐采用YEARS规则(YEARS研究的结论)进行临床评估。相较于传统PE的诊断方法,YEARS规则能减少14%的CTPA检查





8  老年人VTE的腔内治疗


老年人VTE根据血栓累及位置,临床表现严重程度、血栓形成的时间等,可以采取不同的个体化治疗方式,对于腔内治疗也需要仔细评估后进行选择[120-137]


推荐意见8

8-1 对于情况稳定且出血风险不高的DVT老年患者,建议开始抗凝治疗

8-2 老年人应用VKA(vitamin Kantagonist)后出血风险增加。≥75岁患者应用华法林后的出血风险较<75岁患者显著增加,老年人达到目标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后需降低VKA用量。中国老年人的INR安全窗为1.5~2.5,应用华法林期间需要定期监测INR,华法林剂量调整稳定在安全窗后,每3~4周监测INR1次

8-3 利伐沙班、阿哌沙班、依度沙班、达比加群酯等直接口服抗凝药作为首选,应基于一过性因素(如近期手术、创伤、制动)进行至少3个月短期标准剂量的治疗;基于永久性危险因素或特发性DVT或PE进行长期抗凝治疗。高龄患者的总清除率和肾脏清除率降低,因此高龄患者服药后血浆浓度比年轻患者高。用药剂量需要依据出血风险、肾功能及全身状态决定。由于存在药物间相互作用而影响代谢,使用下列药物的患者,一般不建议使用直接口服抗凝药:

8-3-1 多药耐药基因蛋白(multidrug resistance geneprotein,P-gp)和强效CYP3A4双重抑制药:酮康唑、伊曲康唑、洛匹那韦、利托那韦、茚地那韦、考尼伐坦

8-3-2 P-gp和强效CYP3A4双重诱导药:卡马西平、苯妥英、利福平、圣约翰草其他可削弱止血作用的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NSAIDs)阿司匹林等、血小板聚集抑制药氯吡格雷等、其他抗凝药、纤溶药、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药、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药,应格外注意。与这些药物联用通常会提高出血风险。如果没有特殊情况,不建议联合使用

8-4 普通肝素和低分子肝素:低分子肝素与普通肝素的效果相当,而出血率未见增加。普通肝素不经肾脏代谢,是肌酐清除率(creatinine clearance rate,CrCl)<30mL/min患者的合理选择。因此,普通肝素依然是肾功能不全老年人肠外抗凝治疗的合理选择,但仍需注意HIT(heparin-induced thrombocytopenia)和抗凝血酶Ⅲ缺乏的情况

8-5 磺达肝癸钠:磺达肝葵钠是Ⅹa选择性抑制剂。在磺达肝癸钠减少出血事件方面,65岁以上患者较65岁以下患者获益更高,且无肾功能受损的高龄患者(>75岁)无需调整剂量

8-6 阿加曲班和比伐卢定是凝血酶直接抑制剂,可应用于HIT或怀疑HIT的老年患者





9  医院外(居家、养老机构、社区等)老年人VTE防治的信息化管理


更多的老年VTE发生在医院外(居家、养老机构、社区等),所以医院外老年人VTE防治的信息化管理尤为重要。


综上所述,老年人尤其是居家、养老机构以及非住院老年人,是VTE防治的薄弱人群,具有更高的VTE患病率和高危致病因素,但这类人群VTE的预防与治疗现今仍然缺乏相关证据或依据[138]。目前老年人群VTE的诊断和治疗均参考了大多数相关国内外住院老年人指南和共识,期待本共识能够为住院和非住院老年人的VTE防治提供帮助,尤其是进一步规范非住院老年人的VTE防治,旨在减少老年人VTE的发生,并为不断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和生存质量提供指导建议。


推荐意见9

9-1 对于血流动力学稳定的老年急性PE患者,即便存在右心功能障碍和心肌缺血的表现,也需慎重使用系统性溶栓

9-2 对于急性VTE的老年患者,抗凝治疗是基础,优于系统性溶栓

9-3 对于急性中央型或混合型老年DVT患者,如全身情况好、预期生存期≥1年、出血风险较小,建议选用导管溶栓术(catheter directed thrombolysis,CDT)而非单纯抗凝治疗


推荐意见10

10-1 对于DVT或PTS的老年患者,建议静脉活性药物作为血栓性静脉炎和静脉高压所致炎症的药物治疗的重要补充


推荐意见11

11-1 对有PTS症状的患者,可尝试采用Ⅱ级及以上压力的GCS缓解症状

11-2 对于DVT慢性期,推荐穿着Ⅱ级及以上压力的GCS以预防复发,减少和控制慢性静脉高压和PTS并发症

11-3 对于急性DVT患者,GCS并不能有效减轻患者腿部不适、降低VTE的复发,可以适当抬高患肢,进行足踝运动。

11-4 鉴于老年人群对GCS的耐受性及依从性较差,可适当降低老年人群的压力治疗的等级,同时短筒的GCS或者弹力绷带也可以考虑,另外鼓励增加帮助老年人穿GCS的辅助装置,以增加老年人行压力治疗的依从性

11-5 压力治疗的禁忌证同机械预防措施


推荐意见12

12-1 对于急性期的髂股静脉血栓、预期生存期长、出血风险较低和心肺功能较好的老年患者,经皮机械性血栓清除(percutaneous mechanical thrombectomy,PMT)可作为早期血栓清除的一线治疗手段

12-2 对于血栓清除彻底、髂静脉狭窄率>50%的患者,应根据老年人具体病情,选择是否进行球囊扩张和(或)支架植入术,如已经进行支架安置的老年患者需进行足够的抗凝治疗

12-3 对于肢体症状较轻、呼吸状态稳定的老年DVT患者,不推荐常规应用下腔静脉滤器

12-4 除下腔静脉滤器安置的绝对指征外,下列情况可以考虑置入下腔静脉滤器:髂、股静脉或下腔静脉内有漂浮血栓;急性DVT,拟行CDT、PMT或手术取栓等血栓清除术;具有PE高危因素的老年人群需要施行腹部、盆腔或下肢手术

12-5 下腔静脉滤器建议使用回收时间窗较长的可回收滤器


推荐意见13

13-1 建议老年人接受“医院-社区-家庭/养老机构”三位一体信息化管理,管理成员包括三甲医院血管专科医生及护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及护士、养老机构工作人员

13-2 所有成员均接受统一的知识和技能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老年人VTE发生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相关检查、评估工具,预防和健康行为指导。具体方式如下:

13-2-1 社区对辖区内老年人完成VTE风险评分和信息录入,并进行预防指导。定期复评,若老年人身体情况发生变化,随时更新。对于高危老年人,如果有肢体肿胀等症状需要进一步超声检查,若确诊DVT,及时转诊上级医院治疗

13-2-2 制作并发放健康手册,建立微信公众号,定期推送相关健康资讯

13-2-3 定期组织养老机构工作人员、老年人及家属参加关于VTE健康保健的相关知识讲座与互动沙龙

13-2-4 强化医院、社区、家庭/养老机构之间的沟通交流,定期举办沟通会议,了解社区健康管理情况

13-2-5 利用三级医院的技术优势,充分整合利用社区医疗资源,实现对VTE高危老年人全程、动态的延续管理

13-3养老机构需要逐步完善VTE防治能力建设,并定期培训和考核相关人员,必要时将其作为养老机构资质认证条件


名誉主任委员:

范利(解放军总医院)

陈忠(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安贞医院)

李为民(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主任委员:

赵纪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副主任委员:

赵渝(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张岚(上海交通大学仁济医院)

黄建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郭平凡(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汪涛(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

李拥军(北京医院)

王海洋(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陈泉(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第十医院)

委员:

曹文东(山西白求恩医院)

陈斌(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陈开(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

崔佳森(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

戴向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龚昆梅(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

管圣(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

郝迎学(陆军医学院西南医院)

胡志鹏(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

李肖(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

李毅清(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李震(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刘暴(北京协和医院)

刘建林(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刘建龙(北京积水潭医院)

刘仁贵(云南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刘勇(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禄韶英(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罗明尧(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马玉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王劲松(广东省人民医院)

文晓蓉(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吴学君(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

肖占祥(海南省人民医院)

叶志东(北京中日友好医院)

袁平(贵州省人民医院)

张磊(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张理(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

张望德(北京朝阳医院)

张艳(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张智辉(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周栋(兰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周建华(云南省大理州医院)

周为民(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郑理玲(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

蒋岚杉(绵阳市中心医院)

文军(深圳市坪山区妇幼保健院)

陈兵(浙江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吴华平(四川省达州市中心医院)


执笔人:

吴洲鹏(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李凤贺(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戴贻权(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郭相江(上海交通大学仁济医院)

陈作观(北京医院)

李亮(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

王伟(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王力田(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第十医院)

庄佩佩(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温世奇(甘肃省人民医院)

唐红英(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利益冲突:所有参与本共识编写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参考文献

f4b32b89161c28eb617bc45a0d7c49f.png

44946f8f6235a5101d18eaef1bc9f79.png

0fa693daae35de9669c7343204af7be.png

4be74b7244cfebd10694b4b4a1ddf33.png

35e4b43788071291c7a8428583edb96.png

3869dcd54e7a07c7a563205a6ce9f39.png

5c824170ab79b224164401f768fdbe4.png

96eb4f06795c8e2176dbc79302cd17d.png

9dadc1962b3df77743ceb97ddb01b17.png

722874c8be09bcfabbd5c89eec262e9.png

ab368176fe72ffcea15b08e858f7f3d.png

53671fe73a9705f89be3cf34a955372.png

78b2db30bfc1fb1b1796fa553ac5d3f.png

57b3095452f9718664411b862ec20e2.png

e184d7052243a824d812dce0d3d9c57.png

a4ea69dd7090ae4d29eeadd8beee333.png

f12d3a6fc98d04c7147437cc38c35f9.png

f743ad063c92b0a6dbcad691da80e34.png

9cfcb1b60717d10ecaa989ec2c5da5a.png

dbf1eed68f07e6c228406a8a0fa0b07.png

af3e0847d693a028590fd1415a9b157.png

553f1c610cde3f5f1696782c3d1163f.png

308c274ea5dc478196f5d0fb330fdb6.png

50fd3b6cd5992dd71dcd2359342cc00.png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