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于公众号:神经内科及重症医学文献学习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头部快速移动至某一特定位置时所激发的短暂的、阵发性眩晕,是一种具有自限性的周围性前庭疾病。其发病原因被认为是内耳椭圆囊囊斑上的耳石脱落于半规管中,刺激了神经末梢所致。BPPV的眼震特点是具有潜伏期,患者在向患侧卧倒时,到达诱发位置几秒后开始出现眼震和眩晕,眼震和眩晕仅在特定的诱发位置出现,在其他位置不出现。眼震强度先是增强后又减弱,持续5~20s,一般不超过1min(嵴帽型BPPV的眼震持续时间会超过1min)。当患者由卧位回归坐位后,出现强度稍低、方向相反的眼震。例如,后半规管BPPV的眼震特点是患者头向患侧转45°角快速卧倒后,患耳向地时出现以眼球上极为标志的垂直扭转性眼震(垂直成分向眼球上极,扭转成分向地);回到坐位时眼震方向逆转。经多次试验后,眼震和眩晕有疲劳性。前后半规管BPPV的诊断主要依靠Dix-Hallpike试验,水平半规管BPPV的诊断主要依靠Roll试验。如果通过Dix-Hallpike试验或者Roll试验诊断为BPPV的患者,应该对其进行手法或借助机器的复位治疗,致使脱落于半规管中的耳石离开原来位置,不再刺激神经末梢,眩晕也就不再发生。复位方法有Epley复位法、Semont复位法等。
梅尼埃病
梅尼埃病的病理生理学基础是内耳膜迷路积水,其病因包括耳蜗微循环障碍学说、内淋巴液生成和吸收平衡失调学说、膜迷路破裂学说等,但确切的病因至今尚无定论。患者除了眩晕外,还常伴有波动性的、低频下降型的感音神经性聋、耳鸣和耳胀闷感。梅尼埃病患者早期仅有轻度的低频听力损失;到了中期,中、高频率均有听力损失;到了晚期,全频听力损失达中重度以上,无听力波动。梅尼埃病的眩晕持续时间约数十分钟至数小时。听力学检查中的纯音测听和耳蜗电图检查对梅尼埃病的诊断有重要的价值。甘油试验阳性是诊断梅尼埃病的“金标准”之一。其治疗方法可用药物或手术治疗。可适当选用血管扩张药,如倍他司汀(甲磺酸倍他司汀片)等。手术治疗包括鼓室注射庆大霉素、内淋巴囊减压术、迷路破坏术和半规管阻滞术等。
前庭神经炎
前庭神经炎也称为前庭神经元炎,多数为病毒感染了前庭神经或前庭神经元所导致,患者在发病前大多有上呼吸道感染或其他病毒感染史。病毒侵犯前庭上神经的可能性大于前庭下神经,前庭神经炎多数为前庭上神经炎。前庭神经炎所致的眩晕通常在数小时内达到高峰,可持续数天,数周后逐渐减轻,部分患者的头晕、平衡障碍可能会持续数月。前庭神经炎患者无耳鸣、耳闷、听力下降及其他脑神经的症状。前庭神经炎会继发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发生。大部分前庭神经炎患者在前庭功能检查中可提示有一侧的水平半规管功能减弱。前庭神经炎的治疗主要是药物治疗,包括甲钴胺等营养神经的药物和激素。除了药物治疗外,前庭康复训练在前庭神经炎的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它可有效促进前庭神经炎患者中枢代偿机制的建立。
BPPV、梅尼埃病和前庭神经炎的鉴别诊断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梅尼埃病和前庭神经炎是就诊于耳鼻喉科的外周性“真性眩晕”疾病中排列前3位的疾病。它们的症状比较相像,患者都有显著的眩晕感觉,但它们的区别也很明显。例如,从发病时间上说,BPPV持续5~20 s,一般不超过1 min(嵴帽型BPPV的眼震持续时间会超过1 min),而梅尼埃病发病时间每次可持续20 min至数小时。梅尼埃病患者有耳聋、耳鸣、耳闷胀感觉,但BPPV和前庭神经炎患者都没有这种耳部不适感。
上述3种疾病的区别如表1所示。
表1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梅尼埃病和前庭神经炎的区别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