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17日发布 | 799阅读

【精选编译】接受颅内动脉血管内闭塞治疗患者的长期稳定性研究

张颖影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孙博文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卢旺盛

北京天坛普华医院

许奕

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

本次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史怀璋教授团队孙博文医师编译,为大家带来《接受颅内动脉血管内闭塞治疗患者的长期稳定性研究》,欢迎大家阅读分享!






日本东京大学神经外科Satoshi Koizumi教授团队最新研究的目的是阐明PAO患者治疗后的长期临床和影像学预后,以便更好地了解PAO术后脑血流量的长期稳定性,并制定最佳治疗策略,以确保患者获得最佳预后,相关内容已于2023年9月在线发表于《Stroke: Vascular and Interventional Neurology》。

——摘自文章章节






【REF: Satoshi Koizumi, et al. Stroke Vasc Interv Neurol. 2023;0:e000968. doi: 10.1161/SVIN.123.000968】



研究背景


颅内大动脉(颈内动脉或椎动脉)的血管内动脉闭塞术(PAO),是治疗夹层动脉瘤、大型/巨大动脉瘤以及血管损伤的成熟方法。这种治疗通常通过前后交通动脉的代偿血流对先前由闭塞动脉供血的区域起重要作用。为了评估患者对PAO的耐受性,通常在选择性病例中进行相应动脉的球囊闭塞试验,当测试不能确保对PAO的耐受性时,搭桥手术可作为另一种选择。尽管PAO被认为是一种标准的治疗选择,但脑血流的长期稳定性仍然存在争议。有文献报道PAO术后长期随访期间存在脑梗死和新生动脉瘤形成的风险,但对这些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和结局的长期随访期研究仍然不足。目前,使用支架辅助和血流导向装置对靶血管区域进行血管内重建治疗在技术上已经变得可行,血管内PAO已经不再是唯一的治疗选择。然而,为每位患者选择新技术或传统PAO的客观标准仍然缺乏。日本东京大学神经外科Satoshi Koizumi教授团队最新研究的目的是阐明PAO患者治疗后的长期临床和影像学预后,以便更好地了解PAO术后脑血流量的长期稳定性,并制定最佳治疗策略,以确保患者获得最佳预后,相关内容已于2023年9月在线发表于《Stroke:Vascular and Interventional Neurology》。



研究方法

本观察性研究纳入2011年4月至2022年3月期间接受颈内动脉或椎动脉血管内PAO治疗的患者,收集了患者的基线特征、血管内治疗细节、临床和影像学随访结果等信息。



研究结果

研究共纳入8个中心的104例患者(平均年龄52.9±12.6岁),其中男性73例(70.2%),椎动脉PAO病例95例(91.3%)。大多数病例是在急诊情况下进行的,其中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破裂最为常见(73例[70.2%])。PAO在所有病例中都取得了成功。术后30天内发生卒中33例(31.7%),其中缺血性卒中(29例)占最大比例,其中椎动脉PAO 31例,颈内动脉PAO 2例。85例患者接受了1个月以上的临床随访。在平均随访45.8±25.8个月的期间,只有1例椎动脉PAO患者发生脑卒中,且无神经功能恶化。影像学随访包括75例患者,其中2例闭塞的血管出现再通现象,其余影像学变化为椎动脉PAO后对侧椎动脉狭窄。临床和影像学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每个患者年1.2%和1.1%。


表1.患者特征


表2.PAO手术资料和早期结果


图1.动脉闭塞后随访期间临床(A)和影像学(B)无事件发生的Kaplan-Meier曲线。只有随访>1个月的患者被纳入本分析。半透明范围表示95%CI;ICAO,颈内动脉闭塞;TIA,短暂性脑缺血发作;VAO,椎动脉闭塞。



研究结论

通过这项多中心观察性研究,我们展示对颈内动脉或椎动脉进行PAO患者的血流长期稳定性。尽管存在一定的早期卒中风险,但接受PAO的患者在中长期内表现出病程的稳定性,迟发性卒中或新生动脉瘤形成的风险低于文献中的预期。了解PAO术后脑血流的长期稳定性有助于制定最佳治疗策略,确保患者获得最佳的预后。未来研究需要直接比较PAO与支架辅助栓塞和血流导向装置置入等重建技术。


研究点评

本研究表明尽管存在一定的早期卒中风险,但接受PAO的患者在中长期内表现出病程的稳定性,迟发性卒中或新生动脉瘤形成的风险低于文献中的预期。当然未来研究需要直接比较PAO与支架辅助栓塞和血流导向装置置入等重建技术的优缺点。



关注PAO治疗

治疗性颈内动脉闭塞的围术期及远期并发症


载瘤动脉闭塞治疗和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颈内动脉瘤后健康侧血管内血流动力学压力的比较


组 稿




张颖影 副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编 译




孙博文 医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史怀璋教授团队


审 校




卢旺盛 教授

北京天坛普华医院


终 审




许奕 教授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https___www.medtion.com_app_subspecialty_index.html_channelId=4&channelTitle=介入&mpId=730&ocsId=788.png

点击上方二维码

查看更多“介入”内容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