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1日发布 | 970阅读
神经介入-狭窄

浅谈“BASIS”技术对亚急性颈动脉闭塞开通的优势

吴燕敏

福建漳州市医院

陈文伙教授团队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达人收藏




病例简介

患者基本信息:患者男, 70岁。


主诉:突发左侧肢体无力5天, 加重半天入院。


现病史:5天前无明显诱因突发左侧肢体无力,尚能行走及持物,就诊当地医院查头颅CT未见出血,按“脑梗死”经双联抗血小板聚集、稳定斑块等治疗,半天前症状较前有所加重转诊我院。


既往史:糖尿病病史。


查体:BP 136/70mmhg,NIHSS 5分,神志清楚,构音清晰,言语  流利,对答切题,查体合作,双眼球活动自如,无眼震,无复视,左侧鼻唇沟浅,左侧口角低,伸舌偏左,左侧肢体肌力3+级, 右侧肢体肌力5级,双侧病理征未引出。


CE-MRA:颈内动脉起始段闭塞,大脑中动脉可见显影,基底动脉、椎动脉颅内段有狭窄


头颅MRI-DWI提示内分水岭及基底节区梗死


颅脑MRI-SWI:没有微出血灶


CTP:小核心梗死,大缺血半暗带

· 核心梗死:2ml

· 缺血半暗带:72ml

· Ratio:37



术前讨论

这个病例带来如下问题

01

梗死的发病机制?如何解释?

要不要做?怎么做?

02

03

病变在哪里:颅内段还是起始段?通过什么手段可能判断?

对于非急性颈动脉闭塞的病例如何判断闭塞段是否有血栓?如 何预防操作过程中的血栓异位?

04


DSA

右颈内C1段闭塞

眼动脉无代偿


前交通开放

大脑前动脉通过脑膜支代偿大脑中动脉至分叉部


后循环造影示基底动脉、椎动脉狭窄,后交通代偿血供


后交通代偿至主干,豆纹动脉的血流最差容易出现远端的低灌注即出现上述基底节区的梗死,故该基底节区梗死为低灌注所致


大脑前动脉→经脑膜支逆流→代偿主干远端(豆纹动脉),后交通开放→主干近端,因此导致豆纹动脉远端低灌注



要不要做?





做的理由

01

患者老年男性,轻型卒中,进展加重,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 基础,考虑ICAS病变或颈动脉狭窄性闭塞可能

磁共振提示右侧颈内动脉闭塞, 内分水岭及豆纹远端低灌注

02

03

CTP提示小核心大缺血半暗带(72ml>48ml)



2022-07-15颈椎动脉超声

1. 左颈动脉斑块

2. 左侧颈内动脉血流正常

3. 右颈总动脉“单峰样”  血流

4. 右颈内血栓充填、闭塞


血管壁MRI平扫+增强:平扫为高信号提示新鲜血栓,增强扫描整段未见明显强化提示非起始段的动脉粥样硬化所致也未见机化的血栓


根据彩超及高分辨核磁判断为颅内狭窄性闭塞所致



术前准备

手术策略

近端球囊阻断+远端支架保护下球囊扩张(BASIS):预防操作过程的血栓异位,预防气栓,简化操作流程。


术前诊断

1.急性脑梗死(右侧额颞叶、基底节区、侧脑室旁)

2. 右侧颈内动脉闭塞

3. 左侧椎动脉V4狭窄

4. 基底动脉狭窄

5. 糖尿病


手术准备

· 术前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

· 目标血管:右侧颈内动脉

· 麻醉方式:局麻

· 手术路径:经右股

· 手术器械: 8F FlowGate2、泥鳅导丝、Catalyst6F 、Rebar18、PT2微导丝、Synchro-14微导丝、Syphonet取栓支架(4x30mm)、Marevick 2.5x15mm



治疗过程

8F FlowGate2到位冒烟见右侧颈内动脉起始段闭塞负压抽吸近端血栓


微导管(Rebar18)在微导丝(PT2)引导下上至右侧大脑中动脉M1段


将Syphonet取栓支架(4×30mm)半释放于右侧大脑中动脉M1段


造影见颈内动脉C1段以远充满血栓,C4-C7显影差


上高中间导管回撤微导管


沿支架的导丝推送球囊


Maverick球囊(2.5x15mm)送至C7狭窄处并充盈


5分钟后抽瘪球囊


扩张后,明显看到血管结构,血栓负荷程度


Catalyst 6F上至C2,充盈FlowGate2球囊,负压下同步撤出支架及中间导管(BADDASS技术),取出大量血栓并予刮栓


将支架释放予C4后造影见C3-C4段仍有血栓



在路图下, Catalyst 6F上至C2段,负压下同步撤出支架 及中间导管,取出少量血栓,最大约0.2×0.3cm


造影见颈内动脉C4段管腔狭窄,管腔内未再见明显血栓影


将Syphonet取栓支架释放于M1段


中间导管上至C3,沿支架输送导丝将Maverick球囊(2.5x15 mm)送至C4狭窄处并充盈


6分钟后抽瘪球囊


造影见C4狭窄处较前稍改 善, C4水平段夹层样改变


Syphonet取栓支架释放至C4夹层处,并予替罗非班0.2mg/h持续静脉泵入


支架植入与否?


观察20分钟后复查造影见C4水平段夹层较前明显好转,大脑中动脉显影良好,颈内动脉未见明显血栓影


术后DynacT:右侧基底节区及颞叶高密度灶,考虑造影剂渗出



亚急性颈动脉颅内段闭塞开通:近端球囊阻断+BASIS技术

01

更好地清除近端血栓,减少异位栓塞的机率,减少气栓,同时处理远 端狭窄 ,减少手术时间

减少器械交换,降低因器械交换所致的并发症发生风险

02

03

支架远端保护情况下近端造影可看清近端情况,让手术更从容




术后CTA:依然可见狭窄,术后继续双抗、稳定斑块,5天后神经功能恢复正常出院


3个月后复查彩超:未见血栓,仅见一斑块,TCD示血流通畅


MRA


3个月复查MRA与术后CTA对比,狭窄未见进一步加重


1年余复查CTA,血流通畅,但眼段狭窄仍存在




总结



01

大血管闭塞合并轻型卒中的患者缺血半暗带大于48mI易出现进展加重,结局不良,经多模式影像筛查行血管内治疗可获益


BASIS技术+近端球囊阻断在亚急性颈内动脉闭塞开通中可简化流程、降低异位栓塞风险、改善预后

02


// 专家简介//

吴燕敏

漳州市医院

神内介入科副主任医师,神经病学硕士;

福建省神经介入学组委员;

福建省漳州市医学会第一届糖尿病学分会委员;

2019年第三届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年会暨第六届中国神经介入大会--缺血病脑血管并发症讨论会中荣获“深入病例分析奖”;

参与发表关于脑血管病SCI文章7篇;

所在团队提出了“PEARS”技术、“double PT”技术及“微导管首过”效应。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器械使用指南

1325内容2367阅读

进圈子
关键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