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次「精选编译」由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史怀璋教授团队邵将医师编译,为大家带来《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血栓切除术后强化降压与常规降压的比较—OPTIMAL-BP随机临床试验》,欢迎大家阅读分享!
对确定接受EVT并成功再灌注后前24小时内强化(intensive)BP管理是否比常规(conventional)BP管理能带来更好的临床结局,韩国延世大学医学院神经内科Hyo Suk Nam等研究者进行名为OPTIMAL-BP的临床研究,结果发表在2023年9月的《JAMA》杂志上。
——摘自文章章节
【REF:Nam HS, et al. JAMA. 2023;330(9):832-842. doi:10.1001/jama.2023.14590】
AIS患者EVT成功再灌注后的最佳BP控制尚不清楚。对确定接受EVT并成功再灌注后前24小时内强化(intensive)BP管理是否比常规(conventional)BP管理能带来更好的临床结局,韩国延世大学医学院神经内科Hyo Suk Nam等研究者进行名为OPTIMAL-BP的临床研究,结果发表在2023年9月的《JAMA》杂志上。
2020年6月至2022年11月(最终随访,2023年3月8日),在韩国19个卒中中心进行了多中心、随机、开放标签、盲法终点的评估研究。研究的纳入标准是年龄20岁以上,因大血管闭塞(LVO)的引起的急性脑梗死(AIS)进行血管内治疗并获得成功再通,成功再通定义mTICI评分为2b或更高(部分或完全再灌注),且成功再通2小时内每隔2分钟量一下血压至少2次收缩压≥140mmHg。关键的排除标准是EVT术后收缩压低于140mmHg,降压禁忌症,EVT术中或术后症状性出血(sICH),严重的内外科疾病,发病前mRS 3-5。本研究纳入306名接受EVT治疗的大血管闭塞性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强化血压组155个,常规降压组151个,常规组有4个排除了原发性分析,1个随机化后立即撤销知情,2个24小时转诊,1个在1个月后失访。18个患者因图里原因排除后最终有288个患者纳入符合方案集分析(见图1)。参与者被随机分配接受强化血压管理(收缩压目标值<140mmHg;n=155)或常规管理(收缩血压目标值140-180mmHg;n=150),持续24小时。主要结局是3个月时功能独立(mRS评分为0-2)。主要安全性结局是36小时内出现症状性脑出血,3个月内与卒中相关的死亡。
数据和安全监测委员会注意到了安全问题,建议该试验被提前终止。在306名随机患者中,305名患者被确认符合条件,302名患者(99.0%)完成了试验(平均年龄73.0岁;122名女性[40.4%]),2组的基线资料见表1。入组时,强化降压组的收缩压(SBP)的平均值为155.2mmHg,常规降压组的SBP的平均值为154.8mmHg,强化降压组24小时的SBP(129.2mmHg vs 138.0mmHg,P<0.001)和舒张压(DBP)(72mmHg vs 77mmHg,P<0.001)明显比常规降压组低。24小时SBP组间差别为-9.6mmHg(95%CI,-12.2至-6.9mmHg,P<0.001),24小时DBP组间差别为-5.5mmHg(95%CI,-7.6至-3.3mmHg,P<0.001),见图3 。强化降压组83%时间SBP值在靶目标值(SBP<140mmHg),常规降压组42.1%时间的SBP值在靶目标值(SBP 140-180mmHg),强化降压组99.6%时间的SBP值<180mmHg,常规降压组99.1%时间的SBP<180mmHg),强化降压组发生血压下降(SBP<100mmHg)的频率明显多于常规降压组(29.7% vs 17.3%,P=0.02),2组间血压超标事件(SBP>180mmHg)无明显差别(3.9% vs 9.3%,P=0.09)。强化降压组更经常规使用静脉降压药(74.2% vs 18.7%,P<0.001),26个常规降压组经历了低血压事件(SBP<100mmHg),其中2个静脉降压药,强化降压组46人中有35人(76.1%)使用了静脉降压药,2组的临床结局见表2。强化降压组3个月的功能独立的比例(39.4%)低于常规管理组(54.4%),具有显著的风险差异(HR)(-15.1%[95%CI,-26.2%-3.9%])和调整后比值比(adjusted odds ratio,aOR,0.56[95%CI,0.33-0.96];P=0.03),3个月2组间的mRS分布见图2。强化组症状性脑出血的发生率为9.0%,常规组为8.1%(HR 1.0%[95%CI,-5.3%-7.3%];aOR,1.10[95%CI,0.48-2.53];P=0.82)。卒中后3月内相关死亡发生率强化组为7.7%,常规组为5.4% (HR 2.3%[95%CI,-3.3%-7.9%];aOR,1.73[95%CI,0.61-4.92];P=0.31),见表2。
图1.入组流程
表1.基线特征
表2.主要和次要结局
图2.治疗组3个月时mRS评分分布
图3.随机后24小时内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改变
在EVT成功再灌注治疗大血管闭塞的急性缺血性中风的患者中,与传统的BP管理相比,24小时的强化BP管理导致3个月时功能独立性的可能性较低。这些结果表明,在急性缺血性卒中的EVT成功后,应避免强化BP管理。
试验注册:ClinicalTrials.gov Identifier:NCT04205305。

关注LVO-AIS
组 稿
张颖影 副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编 译
邵将 医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史怀璋教授团队
审 校
易婷玉 教授
福建漳州市医院
终 审
洪波 教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点击上方二维码
查看更多“介入”内容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