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过同轴技术,克服血管的解剖异常,建立稳定的通路是治疗的基石
本期为大家特别分享:赵开军教授的精彩会议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和分享!
*本文来源于会议,为方便读者阅读,仅做简要整理

会议内容
良好稳定的通路是治疗的基石
◆ 入路:股/桡动脉入路
◆ 器械:相关入路的材料
◆ 技术:同轴/交换/塑型技术
◆ 病例:基层医院实战病例

股/桡动脉入路相关器械与技术

股动脉入路相关器械与技术
器械
股动脉穿刺鞘、各种长鞘,诸如康德莱的6F/90cm长鞘等、猪尾巴造影管、单弯造影管、125cm的造影管、Envoy DA、105cm和115cm的中间导管、Simmon 1、0.035inch的(交换)导丝等
技术
同轴技术、交换技术、特洛伊木马技术、单弯塑型技术、支撑技术(0.018inch的导丝)等

桡动脉入路相关器械与技术
器械
桡动脉穿刺鞘、单弯造影管、Simmon 2/1、115cm的中间导管、Envoy DA、康德莱6F90cm长鞘等、125cm的simmon 2、0.035inch的(交换)导丝、猪尾巴造影管等
技术
同轴技术、交换技术、特洛伊木马技术、单弯塑型技术、支撑技术(0.018inch的导丝)等

同轴/交换/同轴-交换技术

同轴技术

快交换技术

同轴-交换技术(三型弓病变的治疗)

临床实战(基层医院)

case 1
高位桡动脉建立通路造影(穿刺导丝塑型)

· 材料:5F 桡动脉穿刺鞘、Simmon2微导管,0.035inch微导丝
高位桡动脉微导丝植入困难,同轴技术





case 2
高位桡动脉造影
造影结果



case 3
左侧桡动脉入路(微导丝S塑型)
1. 材料:6F桡动脉穿刺器鞘、加奇105cm的中间导管、0.029inch的Fastrack微导管、0.014inch微导丝
2.技术:中间导管+Fastrack的同轴技术+微导丝S塑型
S塑型的微导丝超选椎动脉开口



微导丝-Fastrack微导管-中间导管顺次同轴引导到位




case 4
造影导丝塑型
1. 材料:单弯造影管、0.035inch导丝S塑型、300cm的0.035inch交换导丝、6FEnvoy DA+125cm造影管
2. 交换-同轴技术:单弯造影管+造影导丝S塑型+交换导丝+同轴技术
床突旁动脉瘤
治疗过程







case 5
造影管塑型
1.材料:8FEnvovy导引导管+125cm造影管同轴+0.035inch 导丝+超硬导丝
2. 同轴:穿刺置鞘:微导丝+内外鞘
3. 造影管S塑形技术,未使用保护伞
4. 不同目的,不同方法建立通路(造影/治疗)
腹主动脉360度弯曲

造影评估


通路建立,治疗狭窄

Xact支架植入

支架形态


case 6-7
蜿蜒迂曲入路的脑血管造影(预制塑型)
材料:6F 桡动脉穿刺鞘、Simmon2微导管,0.035inch微导丝
病例6. 蜿蜒迂曲入路



病例7. 蜿蜒迂曲血管造影
蜿蜒迂曲入路的脑血管造影






桡动脉、腋动脉、肱动脉迂曲

锁骨下动脉迂曲

Simmon2成形

右侧颈总动脉超选

右侧锁骨下动脉超选等

右侧椎动脉造影

左侧颈总动脉超选和造影


case 8
主动脉弓置换术后颅内动脉瘤的治疗
材料:6F 桡动脉穿刺鞘、5F Envoy造影管、Simmon1-2造影管,0.035inch微导丝
股动脉入路造影困难,难以进入主动脉弓
双侧颈总动脉、右侧椎动脉造影

Simmon1 成型(猪尾巴支撑差,无法完成)

动脉瘤大小:4.35mm*2.83mm

case 9
中间导管跨越迂曲的椎动脉起始部
1. 材料:股动脉入路无法跨越迂曲的锁骨下动脉进入迂曲的椎动脉起始部,远端支撑力也难以维持
2. 6F中间导管+VASCO 27+0.014inch 微导丝
3. 同轴技术

锁骨下动脉入路迂曲,中间导管到达V3远端

改成右侧桡动脉入路

case 10
在机器损坏材料缺乏的条件下建立通路
材料:6F股动脉鞘、6F Envoy、0.035inch微导丝
技术:同轴技术
困难:GE单臂、没有旋转的3D、高压注射器坏了-报修中、助手第2次参加介入手术、机器放大倍数小、血管扭曲,没有DA等导管

case 11
材料缺乏的条件下建立通路治疗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2021年5月)
材料:6F桡鞘/8F股鞘、6F125cmSofia、SL-10微导管、0.014inch微导丝
技术:同轴+交换技术
入路:远侧桡动脉入路
客观条件、个子矮小、三型弓、颈内动脉迂曲

◆ 困难:身材矮小、三型弓
◆ 材料: 普通的Envoy、125cm的SOFIA(过长)
◆ 解决:剪断Sofia的尾端,桥接8F的尾端
通路建立模式图

6F Sofia+8F+2 SL-10的连接
远侧桡动脉入路(同轴+交换)

上干释放Atlas支架形成穹隆效应
下干预置的微导管撤出

case 12
在没有3D和放大倍数小的条件下,穿越极度
完曲伴有串联S弯的A1血管
1. 材料:普通Envoy、造影导丝、Echelon10、0.014inch微导丝

case 13
右侧桡动脉入路治疗右侧颈内动脉起始部狭窄
1. 材料:0.035inch的普通导丝、Simmon2、交换导丝、Ballast 088、Emboshield保护伞、Sterling球囊、Acculink6-8/40
2. 同轴+快交换技术
右侧桡动脉入路治疗右侧颈内动脉起始部狭窄

Ballast088+Acculink 6-8/40


小结
通过同轴技术,克服血管的解剖异常,建立稳定的通路是治疗的基石!


点击或扫描上方二维码
查看更多“介入”内容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