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70岁的张奶奶因为头上长了肿物,而且越来越大,像是头顶长了角一样!到脑科医院就诊后,这个“角”被诊断为脑膜瘤。据悉,12年前张奶奶就曾因肢体乏力、发软在当地医院就诊,当时就查出脑部有一个肿瘤,并进行了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显示是脑膜瘤。首次手术之后,张奶奶身体恢复很好,不料2年后,张奶奶例行复查核磁时,发现肿瘤又复发了。截止目前,张奶奶的肿瘤已多次复发,经历了4次手术治疗。

图源京视频
脑膜瘤原来还能长到脑袋外面去吗?脑膜瘤多是良性的还会复发,那早期做哪些检查能判断?能不能预防呢?本期就为大家带来解答,希望能够帮助广大患者朋友进一步认识脑膜瘤。
在人的颅骨与大脑组织之间,有三层膜,从外到内依次为硬脑膜、蛛网膜和软脑膜,合称脑膜。脑膜瘤就是一种起源于蛛网膜帽状细胞的脑肿瘤,好发于大脑半球的凸面、颅底和鞍旁区域等部位,发病率占颅内肿瘤的19.2%,发病高峰年龄在45岁,儿童少见。
绝大多数的脑膜瘤属于良性肿瘤,生长慢,病程长。因肿瘤呈膨胀性生长,病人往往以头疼和癫痫为首发症状。根据肿瘤位置不同,还可能出现视力、视野、嗅觉或听觉障碍及肢体运动障碍等。脑膜瘤运动障碍表现为从足部开始,渐至下肢,继而上肢肌力障碍,最后波及头面部,如肿瘤向两侧生长,可出现双侧肢体肌力弱并伴有排尿障碍,癫痫,颅内压增高症状等。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脑膜瘤的类型,根据临床病理特点脑膜瘤分为三级:
良性脑膜瘤(WHO l级):
占所有脑膜瘤的65%~80%,生存期最长,侵袭性低,复发率低,组织分化良好,生长缓慢,多能通过手术完全切除肿瘤,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非典型脑膜瘤(WHO ll级):
占所有脑膜瘤的20%~35%,侵袭性和复发率介于良、恶性脑膜瘤之间,5年复发率达40%;
间变型或恶性脑膜瘤(WHO Ⅲ级):
占所有脑膜瘤的<3%,生存期较短,5年复发率可达80%。
关于脑膜瘤是否能长到脑袋外面,这取决于肿瘤的类型和生长方式。良性脑膜瘤一般生长缓慢,并且通常局限于脑膜内部,不会突破脑膜扩展到脑袋外面。然而,非典型或恶性脑膜瘤有可能会突破脑膜并侵犯周围的组织,包括脑组织和颅骨。
当脑膜瘤长到颅外时,可能会对周围组织和器官产生一些影响,如头痛、恶心、呕吐、视力改变、面部或颈部疼痛等。需要注意的是,脑膜瘤的症状和影响因个体差异而异,取决于瘤体的位置、大小和生长速度。如果出现相关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专业的诊断和治疗。
核磁共振成像(MRI)
核磁共振成像是诊断脑膜瘤的重要依据,可提示肿瘤附着于脑膜并且沿着脑膜生长等情况,以及判断肿瘤是否将重要血管神经包裹等情况。
计算机断层扫描(CT)
CT检查能够显示肿瘤是否存在钙化、有无颅骨增生或破坏,对MRI是一个良好的补充,有助于帮助医生制定手术计划。
脑血管造影(DSA)
各种类型的脑膜瘤都是富于血管结构的,DSA和超选择血管造影,对证实肿瘤血管结构,肿瘤富于血管程度,主要脑血管的移位,以及肿瘤与大的硬膜窦的关系,窦的开放程度都提供了必不可少的详细资料。同时造影技术也为术前栓塞供应动脉,减少术中出血提供了帮助。
活检(Biopsy)
脑膜瘤通常主张尽可能全切除,如果患者全身情况差,不能耐受全麻手术,必要时还可进行肿瘤活检以明确肿瘤的病理分型。
此外,腰椎穿刺可反映颅内压增高、脑脊液蛋白含量增高的情况,在诊断与鉴别诊断上也有一定参考意义。
很多肿瘤在形成以前是能够预防的,1988年美国的一份报告详细比较了国际上恶性肿瘤相关情况,提出许多已知的恶性肿瘤其外部因素原则上是可以预防的,参照一般肿瘤预防方法,了解肿瘤的危险因素,可以制定相应的防治策略以降低肿瘤发生的危险。





避免接触有害物质
致癌物质是指能够引起癌症的化学物质或物理因素,如常见的烟草烟雾、酒精、高温烹烤和炒制食物时产生的多环芳烃、苯并芘、亚硝胺等物质。日常生活中应避免接触以上这些物质。

提高机体免疫力
关注和改善那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因素,例如戒烟、合理饮食、有规律锻炼和减少体重,遵守这些简单、合理的生活方式能减少患癌的机会。

注意饮食安全卫生
低盐、低油饮食,避免辛辣食物的刺激,不吃霉变的食物。日常生活中,应多食用些黄绿色蔬菜和水果,如胡萝卜、南瓜、西红柿、莴苣、油白菜、菠菜、大枣、香蕉、苹果、芒果等。

保持积极心态
要有良好的心态应对压力,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养成良好作息习惯,不要过度疲劳。如出现情绪问题及时疏解,必要时寻求专业帮助。
此外,可以多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防止病毒感染。同时,避免脑部外伤,发生脑外伤时应及时就医治疗。
脑膜瘤会对身体造成极大影响,因此预防脑膜瘤的发生就成了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才能更好的预防疾病的侵扰。如果出现不适,请及时就医咨询专业医生以获取准确的判断和治疗建议。

若您还想咨询更多脑膜瘤相关问题,可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小助手,了解更多脑膜瘤知识,加入脑膜瘤病友群!
参考:医学百科词条、钟书医生,部分内容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