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02日发布 | 944阅读
神经介入-动脉瘤

【有励可说】经桡动脉入路治疗动眼神经麻痹后交通动脉瘤1例

陆鹏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达人收藏


术者简介


陆鹏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

德清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介入神经病学专委会委员

中国颅神经疾患诊疗协作组委员

浙江省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委会青年委员

浙江省神经介入科学与技术委员会委员

浙江省卒中协会会员

擅长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动静脉瘘等神经系统血管病的手术及介入治疗以及三叉神经痛微创治疗。对神经系统出血性疾病和三叉神经痛的诊治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并参与撰写相关专家共识











病史简介

患者基本信息:

患者74岁女性,因“头痛伴左眼睑无力2月”入院。


简要病史

患者2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头面部疼痛,表现为额颞部、面部隐痛,持续性,程度不剧,伴左眼睑上抬无力,视物重影,无恶心呕吐,无口齿含糊,无四肢无力。我院门诊就诊,颈部CTA(2023-10-09)提示:左侧颈内动脉交通段动脉瘤。


入院查体情况

神志清,精神可,左侧眼裂偏小,左侧瞳孔散大固定,对光反射消失,左眼球内收障碍。右侧正常。四肢肌力5级。病理征阴性。


术前影像学检查结果

颈部CTA(2023-10-09)提示:左侧颈内动脉交通段动脉瘤。







手术策略制定

初步诊断



  • 左侧后交通动脉瘤

  • 左侧动眼神经麻痹



术前讨论

患者完善术前检查,颈部CTA(2023-10-09)提示:左侧颈内动脉交通段动脉瘤,考虑动脉瘤卡压动眼神经导致第三颅神经麻痹。为避免动脉瘤破裂出血,拟急诊局麻造影,备全麻栓塞或开颅夹闭手术。



术中涉及介入材料选择

6F 桡动脉鞘

5F Sim 2造影管

200cm泥鳅导丝

125cm 5F多功能造影管(MPA)

6F 105cm Locaste 071远端通路导引导管

Echelon 10微导管

200cm Synchro 2微导丝

Axium 弹簧圈


治疗经过

局麻下5F Sim 2造影管常规行脑血管造影。


左侧颈内动脉造影可见左侧后交通动脉瘤。大小约7.4mm*5.5mm。考虑为致动眼神经麻痹的责任动脉瘤。


栓塞目标为左侧后交通动脉瘤,形态尚规则,瘤颈略宽,可尝试单纯弹簧圈栓塞该动脉瘤,瘤颈处可见后交通动脉发出,为保持丘脑前穿支动脉通畅,可适当避让。造影结果告知患者家属病情后,患者家属要求行血管内治疗。利用已有的桡动脉通路,拟行颅内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


125cm 5F多功能造影管(MPA)手动塑形Sim 2形状。蒸汽塑形15秒。冷却后塑形理想。


5F 125cm MPA外套6F 105cm Locaste 071远端通路导引导管,常规降主动脉成形。


继而MPA反折成Sim 2形状,勾选左侧颈总动脉。


路途引导下同轴技术将6F 105cm Locaste 071远端通路导引导管到达C2段,撤出MPA和泥鳅导丝,通路建立完毕。


3D下选择工作角度。


工作角度造影。


弹簧圈微导管Echelon 10到位。


Axium 3D 6/15、5/10、Helix 4/8、3/6、2/3栓塞瘤体。




术后影像

术后造影结果理想,瘤颈栓塞略保守,后交通动脉保留,丘脑前穿支保持通畅


术后双容积重建,可见弹簧圈位置理想,栓塞结果满意。


术后桡动脉压迫器压迫穿刺口,术后CT未见出血、梗死。患者术后即清醒拔管,无新发阳性症状。


病例总结

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在普通人群中的患病率为3.2%。颈内动脉交通段动脉瘤破裂的风险很高;与无症状未破裂后交通动脉瘤(posterior commutating artery,PcomA)相比,未破裂的动脉瘤伴随动眼神经麻痹(oculomotor nerve palsy,ONP)时破裂的风险显著增加。据报道,大约20%至30%的后交通动脉瘤累及动眼神经,人们普遍认为ONP预示着动脉瘤的生长。动眼神经受累可能受几个因素的影响,例如动眼神经和动脉之间的解剖距离、动脉瘤囊直接压迫动眼神经、动脉搏动的传播(在大多数研究中被认为是主要原因)、以及由于静脉阻塞引起的神经水肿[1]


据统计,血管内栓塞治疗ONP患者的PcomA动脉瘤可治愈或改善大多数患者的动眼神经功能障碍[2]。最初的不完全ONP和早期处理可能预示着血管内治疗后的ONP有更好的恢复[3]。特别是对中度和较短ONP病史的患者。年龄较小、发病时动眼神经麻痹的程度以及从发病到治疗的时间可能显著影响动眼神经麻痹的恢复[4]。对于18-60岁患者PcomA动脉瘤诱发的ONP,ONP完全恢复的最佳预后因素是及时治疗。ONP类型和治疗方法与ONP完全恢复相关[5]


本次治疗的患者,因尚未出现动脉瘤破裂出血,一般情况良好,术后无需腰椎穿刺或腰大池引流,有早期下床活动的条件,所以手术初期计划经桡动脉建立通路。患者早期下床避免深静脉血栓的同时,也可以避免股动脉穿刺相关并发症。


经桡动脉入路建立通路,我们选择同轴的方式,相较交换,更加快捷、安全。使用Sim 2形状的MPA勾选目标血管,中间导管实现高到位。因市面缺少125cm的Sim 2导管,我们使用125cm 5F的多功能造影管手动塑形,也可达到Sim 2反向勾选颈总动脉的效果。


Locaste 071 励楷DA近端抗打折的设计,锁骨下动脉至颈总动脉的转折处,不易弯折而损失内腔,管腔可持续保持通畅。Locaste 071 励楷DA近端有良好的支撑力,故弯折处可承受较高的后座力,系统不易因上方张力过高而掉入主动脉弓或升主动脉,操作过程“稳坐钓鱼台”。Locaste 071 励楷DA头端柔软,实现了通路高到位,为微导管、导丝及后续的操作提供稳定的平台。


患者动脉瘤形态尚规整,微导管塑形理想,管头瘤内位置稳定,一根弹簧圈微导管操作即达到好的栓塞效果。考虑到保护后交通动脉供血区域的血供,瘤颈尚有残留,本团队也会关注后期复查的情况,必要时二期支架辅助栓塞治愈此动脉瘤。


参考文献

[1]da Costa MDS, Lima JVF, Zanini MA, Hatamoto Filho PT, Naufal RFF, Reys L, Goes P, Miguez CA, Bastos FA, Lopes DF, Dellaretti M, Buzartti I, Machado Filho MAS, Sako EA, Wainberg RC, Ferreira DS, Moura ALA, Chaddad-Neto F. Risks for Oculomotor Nerve Palsy and Time to Recovery After Surgical Clipping of Pos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 Aneurysms: A Multicenter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Neurosurgery. 2023 Jun 1;92(6):1192-1198. doi: 10.1227/neu.0000000000002349. Epub 2023 Feb 8. PMID: 36752634.

[2] Abdurahman E, Amod K, Royston D, Harrichandparsad R. Recovery of oculomotor nerve palsy after endovascular management of pos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 aneurysms. SA J Radiol. 2020 Aug 31;24(1):1887. doi: 10.4102/sajr.v24i1.1887. PMID: 32934839; PMCID: PMC7479415.

[3] Wang B, Liu S, Na SJ, Peng Y, Ding WB, Zhao LB, Jia ZY, Shi HB, Feng Q. Effects of endovascular treatment and prognostic factors for recovery of oculomotor nerve palsy caused by pos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 aneurysms: a multi-center retrospective analysis. BMC Neurol. 2022 Oct 8;22(1):380. doi: 10.1186/s12883-022-02911-y. PMID: 36209054; PMCID: PMC9547414.  

[4]Chen CG, Wang JW, Li JF, Li CH, Gao BL. Factors affecting resolution of oculomotor nerve palsy following endovascular embolization of pos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 aneurysms. Neurologia (Engl Ed). 2021 Sep 9:S0213-4853(21)00125-0. English, Spanish. doi: 10.1016/j.nrl.2021.07.004.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34511274.

[5] Hou Y, Chen R, Yang H, Li H, Wang J, Hu S, Xu W, Yu J. Predictors of complete recovery of oculomotor nerve palsy induced by pos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 aneurysms in patients aged eighteen to sixty. J Clin Neurosci. 2022 May;99:212-216. doi: 10.1016/j.jocn.2022.03.015. Epub 2022 Mar 12. PMID: 35290936.





产品介绍



Locaste 071 励楷DA采用九节段聚合物设计,管身过渡段的弓部支撑显著提高,防kink能力加强,获得更好的管腔保持。

两种版本供临床选择,柔软版适合经桡入路,柔韧抗折;标准版适合经股入路,加强支撑。

管身全程显影,无创头端安全可视,可轻松到达海绵窦段。





关于励楷科技



励楷科技成立于2019年,专注研发生产销售神经介入植入医疗器械产品,产品管线全覆盖出血类、急性缺血类、慢性缺血类产品。

公司致力于以神经介入为切入点,通过强大的自主研发能力+全球先进技术BD能力双轮驱动,以及完善的研发-产品-市场销售闭环体系,成为全球脑血管疾病器械,乃至整个医疗器械产业中领先的创新技术平台。励楷科技为目前国内极少数几家真正掌握神经介入底层核心技术、并已成功建成完全自有技术平台,且具有极强出海能力的公司之一。


https___www.medtion.com_app_subspecialty_index.html_channelId=4&channelTitle=介入&mpId=730&ocsId=788.png

点击上方二维码

查看更多“介入”内容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