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病例简介
1.患者,男 ,63,岁 ,既往体健。
2.此次因“头部外伤后头痛头晕2周,发现脑血管畸形可能1天。”入院。
3.查体:神志清,精神可,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2mm,对光反射灵敏,向各方向运动正常,伸舌居中,四肢肌力5级,肌张力两侧对称。
4.2022-11-26CT:颅内多发占位性病变。
二 、影像学检查
头颅CT:患者因头部外伤就诊,CT骨窗提示眶壁骨折
头颅CT:颅内可见巨大血管影
头颅CTA:右侧动静脉瘘
DSA检查
右侧颈外动脉-正位
右侧颈内动脉-正位
右侧颈内动脉-侧位
术前-3D
三、手术过程
工作角度微导管进入瘘口
球囊充盈弹簧圈填塞
手术结束
术后CT
术后情况:
患者神志清楚,诉轻微头痛,四肢肌力5级,言语清楚。
四 、讨论
1.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定义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CCF)是指颅内海绵窦段的颈内动脉本身或其在海绵窦段内的分支破裂,与海绵窦之间形成异常的动、静脉沟通,导致海绵窦内的压力增高而出现一系列临床表现。
2.颈内海绵窦瘘的诊断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诊断主要是靠其典型的临床症状及典型的眼征,尤其是加上有颅脑外伤史即可确定诊断。头颅CT、MR可发现突眼,海绵窦显影增强或眼静脉增粗,可作为辅助诊断。
本例患者因外伤行CT检查,有明确外伤史,同时CT平扫又可见明显的扩张静脉球伴血液瘀滞,从而通过CTA进一步明确诊断。但患者静脉扩张明显,表现为慢性病变,与本次外伤无直接相关性。
3.颈内海绵窦瘘的鉴别诊断
诊断脑血管造影能为血管内治疗提供全面信息。但应与其他原因引起的突眼相鉴别:
(1)突眼性甲状腺肿;
(2)眶内肿瘤;
(3)眶内血管性肿瘤;
(4)海绵窦血栓形成;
(5)脑膜膨出。有经验的医生常能作出正确的判断。
4.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病因
(1)直接型 75%外伤引起,尤其颅底骨折;医源性创伤,如三叉神经痛治疗,蝶窦及经蝶窦手术
(2)自发性 动脉瘤,大动脉炎,妊娠期
本例患者虽有外伤史,但是患者的影像学提示动静脉瘘诊断明确,不仅静脉早显,同时静脉严重扩张,呈现为慢性改变,患者的实际病因难以追溯。
5.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发病机制
(1)盗血 脑缺血及眼动脉供血不足
(2)引流静脉扩张淤血 经眼上静脉向前方流入眼眶,引起搏动性突眼。
(3)出血 颅内出血,视网膜静脉出血,鼻出血
6.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典型临床表现
(1)搏动性突眼(文献95%以上),因为海绵窦内的压力增高,影响了眼静脉的回流造成。
(2)震颤与杂音,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工作和休息,治疗过程中以杂音消失为标准。
(3)结膜水肿和充血,由眼静脉的回流受限造成,是病人就诊的原因之一。
(4)眼球运动受限(不多见),是因为通过海绵窦的颅神经受压所致视力减退 。
(5)神经功能障碍及蛛网膜下腔出血,在外伤的早期出现,与外伤的部位和程度有关。
(6)致命性鼻出血,可能与假性动脉瘤有关 。
本例患者因外伤而意外发现动静脉瘘,由颈内动脉供血,经海绵窦-皮层静脉,引流入上矢状窦、横窦、乙状窦,并伴有多发静脉球形成,静脉逆流明显。但患者没有眼静脉的逆流,所以没有眼球充血、突眼等症状,无眼球活动障碍,主诉既往无明显不适。如无意外,此类患者往往会以出血症状就诊。
7.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治疗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治疗目的:
(1)保护视力;(2)消除杂音;(3)使眼球回缩;(4)防止脑缺血或出血。
由于CCF的临床症状呈进行性加重,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以减少动脉血液流入海绵窦。但由于瘘的供血是多途径的,故对本病的治疗仍然是一个艰巨的任务。
根据血流量的大小可分为低流量型和高流量型,其中1/2的的低流量型可自行愈合,所以对于发病早期,症状不明显,造影提示血流量不大的患者可以选择保守治疗,部分病例可采用手法治疗,但对患者要求较高,医从性较差,效果不确定。高流量型难以自愈,为了保护神经功能,延缓疾病进展,需要尽早接受手术治疗。临床上常用Barrow分型(下图),根据不同的类型,需要的血管内治疗方式不尽相同。
治疗方式:
(1)传统手术治疗(基本上淘汰) 20世纪70年代以前外科治疗大体分3个阶段:第一阶段(19世纪初~1930年):结扎患侧颈动脉,有效率30%~40%,缺血加重且易复发;第二阶段(1931~1960年):孤立术。先结扎颈部动脉,继之开颅夹闭床突上段,有效率56.9%;第三阶段:放风筝填塞;开颅借穿刺针导入铜丝、马尾;个别报道开颅行直视下修补手术。
(2)血管内治疗 自1974年Serbinenko首次报道以可脱球囊栓塞治疗TCCF获得成功,随着医学影像的飞速发展和栓塞材料的不断改进,以及30多年来栓塞技术的不断完善,血管内治疗已成为治疗CCF的首选方法。技术手段包括弹簧圈栓塞、弹簧圈结合ONXY胶栓塞治疗、可脱球囊栓塞和覆膜支架。
本例患者首选血管内治疗,患者瘘口明确,但瘘口较大,血流量大,同时引流静脉粗而广,所以经颈内动脉途径,球囊辅助动静脉瘘栓塞术成为我们的首选方案。首先通过弹簧圈栓塞海绵窦及瘘口,通过球囊保护颈内动脉,从而使瘘口近端形成一个保护栏。然后再注射Onyx胶,以弹簧圈为附着点,进行海绵窦-及瘘近端的栓塞,如“钢筋混凝土”一般,达到封闭瘘口的目的。
图文 张伟忠,郑匡
审核 钟鸣
终审 苏志鹏
编辑 张伟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