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展示
一
病历简介
患者:男,32岁,因“双眼视力下降1月余”为主诉入院。
现病史:1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眼视力进行性下降,双眼前飘雪感,强光下症状加重,无发热、头疼、头晕、恶心、呕吐、耳鸣症状。患者在当地医院行腰穿两次,压力分别为400mm水柱和340mm水柱,MRV提示双侧横窦乙状窦交界区显影不良。
简要病史:既往史、个人史无特殊。
二
入院检查
入院查体:神志清,高级智能未见异常,双眼1米左右指数视力,瞳孔对光未见异常,余颅神经查体和四肢查体未见异常。
血常规、血凝、肝肾功、易栓症、风湿免疫未见明显异常。
复查腰穿压力460mmH2O。
脑脊液生化及细胞学未见明显异常。
眼底照相见视盘水肿。
视神经磁共振提示视神经萎缩。



三
术前影像信息
头MRI+MRV。





脑静脉窦高分辨磁共振(右侧横乙交界区)。


术前脑血管造影(经右桡行右侧颈总动脉)。


术前脑血管造影(经右桡行左侧颈总动脉)。


术前脑血管造影(经右股静脉右侧横窦造影,局麻)。


Rebar27微导管静脉窦分段测压。

四
术前准备
目前认为静脉窦狭窄导致颅内压升高的机制包括:
1、脑静脉回流障碍;
2、静脉压升高、蛛网膜颗粒回吸收脑积液减慢、高颅压压迫静脉窦致其狭窄的恶性循环。
静脉窦造影见管壁不光滑,磁共振排除局部占位,考虑内生性狭窄。
左侧静脉窦发育纤细。
右侧横乙交界部位压力差25mmHg,考虑作为该患者干预的目标血管。
术前诊断:高颅压综合征:静脉窦狭窄。
治疗方案:静脉窦支架置入。
药物准备: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qd/po;华法林 4.5mg/qd/PO INR 2.2。
五
手术器械准备
六
手术过程
插管全麻;超滑导丝配合125cm多功能导管将GMAX导管引至右侧乙状窦。
超滑导丝将6F中间导管引至窦汇;100cm GMAX导管引至右侧横窦。
Transend 14微导丝引至上矢状窦;经100cm GMAX导管将8*40mm Protégé支架引至右侧横窦。
定位准确后路图下释放支架。
术中脑血管造影(经右桡动脉右侧颈总造影,全麻)。


支架后再次Rebar-27测压。
七
术后处理及随访
术后继续口服华法林(INR控制2-3)和阿司匹林肠溶片。
术后第3天腰穿压力210mm水柱(未使用脱水药)。
术后第4天出院,出院时视力较入院变化不大。
现出院1月,电话随访视力恢复至基本不影响生活。
计划半年后复查脑血管造影及眼底照相。

总结和讨论
脑静脉窦狭窄是一种罕见的脑血管疾病,发病率为1~2/10万人/年。
脑静脉窦狭窄的常见病因包括蛛网膜颗粒增生、颅高压的压迫、肿瘤侵犯静脉窦、脑膜炎或其他非特异性感染、脑膜转移癌、颅骨骨折等。
蛛网膜颗粒增生等内生性狭窄导致且狭窄两侧有明显压力差的可行脑静脉窦支架植入术,外压性狭窄导致颅高压谨慎选择静脉窦支架植入术。
怀疑静脉窦狭窄建议行脑血管造影、静脉窦内逆行造影及微导管测压术以明确狭窄程度及狭窄段远近端压力差,8mmHg或更高的压力梯度值可作为静脉窦支架置入的重要依据。
部分研究已经证明支架植入术治疗静脉窦狭窄的有效性,特别是对于药物治疗失败且合并进行性视野缺损或活动性视神经盘水肿的患者,但仍需要进一步研究验证。
静脉窦测压推荐使用较大内径微导管,压力导丝、电学测压传感器等新型测量方法需要进一步验证。
建议在清醒或清醒镇静状态下进行诊断性静脉造影和静脉窦测压以避免全麻对静脉测压的影响,静脉窦支架置入建议选择全身麻醉。
目前尚无专门用于静脉窦的支架,临床多选择径向支撑力足够大的动脉用开环自膨支架,但市面上的支架系统普遍存在整体通过性差,支架释放后顺应性差,易对静脉窦造成牵拉,支架容易移位及短缩率高等不足。
GMAX 088 (技转自Neuron Max)神经介入高性能长鞘头端有4cm柔软段,整体有多个硬度节段,过渡更平缓,长度上有80/90/100cm。在此病例中使用6F中间导管将100cm GMAX 088长鞘的头端引至横窦中段,快速建立一个稳定的近端通路;再通过内腔输送Protégé支架系统到位的方法可以改善支架在静脉窦内到位性差的缺点,释放支架时长鞘导管高到位也可以提高支架释放的准确性。

手术指导
管生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介入科主任
河南省神经介入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国家卫健委神经疾病质控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分会常委
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委员神经介入学组副组长
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常委
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介入学组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河南省卒中学会副主任委员
河南省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主任委员
河南省介入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郭新宾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神经外科学博士,博士后,主任医师,教授,博导
郑大一附院神经介入科副主任,郑东院区神经介入科主任
河南省卫健委中青年学科带头人
国家卫健委能力建设中心神经介入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青年委员会全国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委员会缺血组全国委员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学促进会神经介入委员会全国委员
河南省医师学会神经介入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2012、2014连续两年获得中华介入放射学会全国优秀青年介入医师研究奖。2021、2022年获河南省医学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部级课题6项。发表论文50余篇,发表第一作者SCI 23篇
完成各种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手术多例,独立完成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手术千余台,脑血管狭窄颅内支架成形手术等多台

术者简介
韩凯昊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神经介入科主治医师,从事脑血管病诊疗工作7年
河南省脑卒中防控专家委员会成员
河南省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委员
发表SCI论文5篇


点击上方二维码
查看更多“介入”内容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