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26日发布 | 92阅读

高原脑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是怎样的?

刘锐

东部战区总医院

达人收藏

本文来源于公众号:第91病区


 


高原脑病(highland encephalopathy)是由于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地区空气稀薄,气压及氧分压低,初上高原者对环境适应能力不足,出现全身及脑缺氧,脑小血管痉挛后扩张,通透性增加产生脑水肿及神经细胞变性、坏死及灶性出血,治疗不当可危及生命。


初上高原者机体需要对缺氧产生某些适应性变化,如呼吸加深加快、心率增加、心输出量增加,这一逐渐适应过程通常需1~3个月,称为习服(acclimatization)。由于适应能力有一定限度和个体差异,当机体不能适应,出现缺氧的临床表现时即为高原病或高山适应不能。


(1)临床特征

1)急性高原病(acute high altitude sickness):平原地区的人快速进入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时,50%~75%出现急性高原病,多在数小时或1~3天内发病。临床常见急性高原反应(acute high altitude reaction),初入高原地区或快速登山时出现搏动性或爆裂样头痛,伴头晕、心悸、胸闷、气短及乏力,严重时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记忆力及思维能力减退,失眠,口唇发绀。一般前1~2天症状明显,1~2周适应后症状减轻。


急性高原脑水肿(acute high altitude cerebral adema)多由急性高原反应进展而来,急进到4000米以上的高海拔地区可发生颅内压增高症状,如剧烈头痛、呕吐,伴神志恍惚、行为异常、震颤、共济失调、兴奋、烦躁、谵妄及幻觉,严重者出现抽搐,尿便失禁,嗜睡、昏睡以至昏迷;检查可见球结膜水肿,眼底静脉扩张、视网膜出血、视乳头水肿及合并脑出血。


2)慢性高原适应不全:可因急性高原反应患者症状迁延不愈,持续超过3个月,出现记忆减退、抑郁、焦虑等神经症表现和癔症样发作;另一类是长期居住在高海拔地区居民罹患慢性高原病,移居者发病显著高于世居者,由于长期缺氧,外周化学感受器对缺氧敏感性降低,导致肺泡换气功能下降,动脉血氧饱和度下降,继发红细胞增多、肺动脉高压和高原性心脏病等。


(2)治疗

1)急性高原病患者宜及早治疗,危重患者就地抢救,首要的措施是高流量吸氧或面罩给氧,可给予高压氧治疗,对症支持治疗,无医疗条件应将患者迅速转至低海拔地区。发生急性高原脑水肿应积极脱水降颅压,改善脑微循环及脑氧代谢,采用亚低温疗法,积极处理并发症如肺水肿、心脏病及高血压等。避免降低高原耐受性的各种诱因,如呼吸道感染、疲劳和饮酒等,老年体弱、婴幼儿和心肺疾病患者不宜进入高原地区。


2)防止高原脑病最有效方法是,在海拔1600~2300米地区停留2~7日,实行阶梯上升、逐步适应高原缺氧环境。碳酸酐酶抑制剂如乙酰唑胺和泼尼松可降低急性高原病的发生及严重程度。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