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23日发布 | 670阅读

【精选编译】经闭塞岩上窦静脉入路栓塞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一例

张颖影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张雨杭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刘建民教授团队

吴培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许奕

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

达人收藏

本次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刘建民教授团队张雨杭编译,为大家带来《经闭塞岩上窦静脉入路栓塞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一例》,欢迎大家阅读分享!






日本仓敷中央医院神经外科的Natsuki Akaike等研究者通过闭塞岩上窦(superior petrosal sinus,SPS)完全栓塞CS-DAVFs,并获得良好临床预后的案例,相关内容已于2023年6月发表于《Journal of Neurosurgery:Case Lessons》。

——摘自文章章节






【REF: Akaike N, et al. J Neurosurg Case Lessons. 2023;5(25):CASE23143. Published 2023 Jun 19. doi:10.3171/CASE23143】



研究背景


经静脉入路栓塞治疗是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cavernous sinus-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s,CS-DAVFs)的一线治疗方式,然而由于进入海绵窦的路径有限,使得该治疗方式具有一定挑战性。日本仓敷中央医院神经外科的Natsuki Akaike等研究者通过闭塞岩上窦(superior petrosal sinus,SPS)完全栓塞CS-DAVFs,并获得良好临床预后的案例,相关内容已于2023年6月发表于《Journal of Neurosurgery:Case Lessons》。



病例介绍

患者,女,74岁,双侧视网膜色素变性和白内障病史,伴有3个月的球结膜充血、眼球突出和复视。


影像学资料:脑血管造影结果提示,左侧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cavernous sinus-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s,CS-DAVFs)由双侧脑膜垂体干、咽升动脉和左侧脑膜中动脉海绵窦分支供血(图1.A-B),3D旋转血管造影提示瘘口位于左侧海绵窦的后上区域(图1.C-D),引流静脉为左侧钩回静脉和左侧眼上静脉(superior ophthalmic vein,SOV),但血管造影上难以观察到左侧SOV引流和左侧岩上窦(superior petrosal sinus,SPS)、岩下窦。左侧椎动脉血管造影提示岩静脉汇入左侧SPS后段,但前段无法观察,推测SPS前段闭塞。增强CT证实左侧SOV扩张、闭塞,左侧SPS闭塞处-海绵窦距离约10mm,呈线状。左侧椎动脉和颈内动脉造影、增强CT均提示左侧颈内静脉闭塞(图1.E-F,2A-E)。体积各向同性涡旋自旋回波(turbo spin echo,TSE)黑血T1WI MRI扫描显示SPS前段信号强度降低,提示SPS前段闭塞(图2F)。诊疗计划:该患者CS-DAVF引起了明显的眼部症状,并伴有软脑膜静脉逆流,故计划全麻下行经静脉入路栓塞治疗。


图1.术前脑血管造影资料


图2.术前增强CT和体积各向同性TSE黑血T1WI MRI扫描



血管内治疗

诊断导管置入左椎动脉以观察左侧SPS后段,8-Fr导引导管经右股静脉推进至右颈静脉,并将一根6-Fr Cerulean导管(Medikit)置入右侧横窦。通过该导管,使用Chikai black/14 soft tip(200cm,Asahi Intecc)轴向推进4.2-Fr Fubuki导管(Asahi Integc)和Headway Duo微导管(Terumo),并将Headway Duo微导管尖端放置在左侧SPS后段闭塞处(图3A)。Headway Duo的微血管成像显示,SPS的前部有一个朝向海绵窦的喙状口(图3.B-C)。将Chikai black/14 soft tip被放置在喙状口中,在路图下不断缓慢旋转,缓慢地向左侧海绵窦推进(图3.D-E),直至Headway Duo微导管上的凸起在左侧海绵窦入口处卡住,无法继续推进。SPS前段的微血管造影显示,微导管已经置入左侧海绵窦中(图3F)。移除Headway Duo微导管和Chikai black/14 soft tip,置入Marathon导管(Medtronic)和Traxcess 14导管(Terumo)。Marathon导管优先置入左侧海绵窦中,从SOV近端开始填满整个海绵窦区域,总计使用了198cm的弹簧圈(图3G),末次血管造影提示海绵窦完全闭塞(图3H)。


图3.术中血管造影资料



治疗结果

手术没有引起新的神经功能缺损。术后一个月时,患者左侧球结膜充血、眼球突出和复视症状完全消失。术后6个月进行影像学复查,血管造影提示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完全闭塞。



研究结论

本案例通过SPS闭塞端静脉造影观察到的闭塞处的喙状口进行穿透,通过了闭塞的SPS到达海绵窦,实现了DAVF的完全栓塞,为进入海绵窦区主要路径有限时,提供了一项可行的治疗方法。通过充分的影像学资料与术前造影评估,通过闭塞的静脉窦进入海绵窦区栓塞硬脑膜动静脉瘘是可行的,但要注意操作引起的静脉穿孔导致的严重出血性并发症,需要充分评估通过闭塞静脉窦进入时的安全性和可及性。



关注海绵窦硬脑膜动静脉瘘

海绵窦硬脑膜动静脉瘘的血管内治疗


经眼上静脉行静脉栓塞治疗海绵窦硬脑膜动静脉瘘可减少放置弹簧圈数量


组 稿




张颖影 副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编 译




张雨杭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刘建民教授团队

审 校




吴培 副主任医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终 审




许奕 教授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https___www.medtion.com_app_subspecialty_index.html_channelId=4&channelTitle=介入&mpId=730&ocsId=788.png

点击上方二维码

查看更多“介入”内容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