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20日发布 | 1539阅读
脑肿瘤-胶质瘤

聚力华山 探脑论道丨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脑胶质瘤MDT专科联盟病例会诊双周汇(2023年10月第一期,总第213期)

神外资讯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作为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主体单位之一,正在积极开展“国家-区域-地方”远程会诊指导,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下沉专家资源,提高基层和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对神经肿瘤的诊疗能力,积极探索分级诊疗制度的落实,推进医疗资源结构优化和布局调整。


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脑胶质瘤MDT专科联盟正在开展多中心疑难病例会诊活动,为神经肿瘤诊疗资源薄弱地区提供远程MDT会诊指导,脑医汇-神外资讯有幸参与其中并提供技术与媒体支持。全国广大医院中心如有神经肿瘤疑难病例,欢迎整理并提交相关病例,与脑胶质瘤MDT专科联盟专家成员共同连线探讨。(病例提交流程详情可咨询华山医院神经外科秘书陈燕老师:13681949466


2023年10月12日,由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肿瘤MDT团队牵头的脑胶质瘤MDT专科联盟病例会诊于线上召开。本期病例整理单位: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病例提供单位: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会诊单位: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海市东方医院、武警上海市总队医院肿瘤放射诊疗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病例1

病史:

患者女性,31岁,曾于2022年7月因头痛就诊,诊断为右侧额叶恶性肿瘤,行右侧病损切除术,术后行替莫唑胺化疗(21/7方案,120mg/d),后因白细胞减少停药;现于2023年7月诉右额皮下肿块进行性增大2月余,伴全身骨骼疼痛入院,MR示疑似肿瘤复发,继续化疗;8-10月患者肿块进行性增大,全身骨骼疼痛剧烈,FDG-PET显示肿瘤局部复发伴多发骨转移。

体格检查:

GCS 15;KPS 90;MS V级。

免疫组化:

GFAP(+),Olig2(+),ATRX(+),TP53(-),IDH(+),H3K27M(-),Ki67(热点区15%)。

分子学监测:

IDH1 P.R132H突变型,IDH2 R172野生型,TERT C228T突变型,TERT C250野生型,1p/19q杂合性共缺失 阳性,CDKN2A/B纯合性缺失 阴性。

组织学诊断:

弥漫性高级别胶质瘤。

整合诊断:

少突胶质细胞瘤,WHO 3级,IDH突变,TERT突变,1p/19q共缺失。

MDT讨论:

该患者肿瘤出现骨质转移,其实这类转移并不少见,2005年AGNR报道了30个颅外转移的少突胶质瘤,其中有19个就是弥漫性的骨转移,特点即为骨头椎体不变形,具体机制不清。鉴于其异质性比较大,血管非常丰富,最起码应该是三级胶质瘤,基因拷贝数变异可能较高,可以检测其H3K27M拷贝数变异以判断预后。常规术前行全身肿瘤标记物监测,排除其他肿瘤播散可能性。对于该患者的治疗不提倡再次手术,建议全身化疗+局部放疗。

后续跟踪:

2023年10月19日:该患者骨髓穿刺检查示肿瘤弥漫性转移,出现自发性出血,建议返其本院便于输血维持治疗,并将持续跟进后续化疗方案的改进和化疗结果。






病例2

病史:

患者女性,57岁,曾于2020年11月突发昏迷收治外院急诊,诊断为左侧小脑前下后下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行Ommaya置入术+右侧侧脑室引流术治疗,并于隔天行动脉瘤微弹簧栓塞术,术后发现颅内感染行腰大池引流+抗感染治疗;2021年2月,患者因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2023年7月出现频繁发热,自行服药降温,8月份突发左侧肢体无力+嗜睡,查体肌力Ⅲ级,MR示脑水肿+右侧额顶叶异常信号结节,于当地医院治疗后好转;现欲行进一步治疗。

体格检查:

GCS 15;KPS 90;MS 左IV 右 V。

脑脊液常规检查:

潘氏试验阳性,有核细胞计数13*10^6/L,颜色无色,葡萄糖2.81mmol/L,血糖6.39mmol/L。

MDT讨论:

该患者首先要考虑是否为脑室装置导致的继发感染,感染是因前期手术诱发所致,但不太像是继发感染,患者经治疗以后体温正常,病灶的改变不太明显。另一个判断依据为葡萄糖的指标,由装置感染继发的脑膜炎或脑室炎,一般来说脑脊液的葡萄糖是会偏低的,但是这个病人的脑脊液葡萄糖跟血糖比大于1/3,脑脊液糖为2.81mmol/L,血糖为6.39mmol/L。至于肉芽肿的考虑则需要看感染的性质,一般感染会在局部形成脓肿,但根据影像学检查更似水肿,并且脑室装置间隔时间较长,再继发感染概率不是太高。再者,该患者于2021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如果感染应该会累计腹腔,但该患者并未出现腹腔感染,所以从目前这个情况来看,感染依据不是太充分,建议抽取装置内脑脊液做NGS检查,或者撤出装置做细菌培养以进一步明确诊断。






病例3

病史:

患者男性,22岁,于2023年7月出现进食时呛咳,无明显诱因,无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四肢抽搐、肌力减退、感觉异常、语言功能改变、视觉改变、听力障碍,自诉发现脑干、右小脑占位9年,进食呛咳4年余,近一年加重;头颅MRI、 MRS提示双侧岛,脑干、小脑病灶多发占位,行右小脑神经导航下颅内病灶切除术。

术后免疫组化:

GFAP(+),Olig2(少+),ATRX(弱+),IDH1(-),P53(-),Ki67(1%+),H3K27M(-),CD34(血管+),NeuN(-),Syn(弱+),H3K27ME3(部分+),BRAF V600E(-),EMA(极少点状+),FISH:CDKN2A/B基因缺失阴性 。

分子学检测:

MGMT启动子甲基化(-)、IDH1(-)、 IDH2(-)、ATRX(-)、TP53(-)、TERT(-),1p/19q杂合性缺失(-)、7号染色体扩增/10号染色体缺失(-)、EGFR未见扩增,H3F3A基因K28M(-)、 HIST1H3B基因K28M (-) 、 HIST1H3C基因K28M (-) 、 H3F3A基因G35R/V突变(-)、BRAF V600E突变(-)、MYB/MYBL1变异(-)。

临床诊断:

右小脑脑干多发脑肿瘤;右侧顶枕部皮下囊肿;枕大池蛛网膜囊肿。

组织学诊断:

儿童弥漫低级别胶质瘤,星形细胞瘤,WHO 2级。

MDT讨论:

该患者需要继续做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诊断,目前在大部分检查均为阴性的情况下,仍然可以继续利用其他手段明确原因,可以采用NGS测序,以及检测甲基化明确是否具有放疗指征,再进行后续诊疗。






病例4

病史:

患者男性,45岁,于2023年4月诉头痛头晕5个月,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突发晕厥一次,数分钟后转醒,发作当时无四肢抽搐及二便失禁,醒后感头痛、头晕,呕吐一次余无特殊不适。CT示左侧颞叶低密度影,MRI平扫+增强提示左侧颞叶、左侧小脑半球异常信号,病灶有强化,PET-CT提示左侧小脑占位,血生化腰穿结果正常。

体格检查:

GCS 15;KPS 100;MS V。

MDT讨论:

该患者CT示左侧颞叶低密度影,磁共振示左侧小脑异常信号,左侧小脑半球多发血管流空影,完善FET结果显示SUV值达到了3.64,T/N为4.79,左侧的横窦显影不是特别清楚,左侧小脑半球,左侧颞叶有一些异常强化的影子,尤其矢状位上,脑膜强化太明显,包括盆窦强化信号特别明显,提示血管炎,血管畸形都有可能,需排查血管性、炎性病变。进一步行DSA示左侧横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左侧颈外动脉主要供血,左脑膜垂体干少量供血表明该患者存在左侧横窦乙状窦闭塞,可经AVF封堵术治疗。对于造成MET显影剂增高的可能原因,常规思路都会考虑是一个肿瘤代谢增高,但还有异常的血流灌注,文献表明在相关血流灌注方面,该影像学是灌注减低的表现。另外也有可能激发了神经胶质反应,造成假性的摄取以及存在皮质静脉反流,具体机制需要进一步探索。本病例刚开始诊断为脑肿瘤,但在经MDT充分讨论后,重新确诊为脑血管疾病。因此在诊断时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检查结果,尤其是在影像学检查出现矛盾时更需要慎重考虑,先做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再做后续治疗。


神经肿瘤病例精粹征稿活动


由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脑胶质瘤MDT专科联盟主办的探脑论道神经肿瘤病例精粹(第二季)征集中!


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脑胶质瘤MDT专科联盟向联盟成员单位广发英雄帖,征集神经肿瘤典型病例,以一个个案例的形式再现患者就诊情况,通过实际案例的形式带去探讨和启发。协助资深神经肿瘤专业人士磨炼诊疗思路,搭建学术沟通桥梁;帮助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加深对疾病的认识,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推进神经肿瘤规范化诊疗进程。


投稿邮箱:nationalgliomaMDT@vip.126.com


点击或截图扫码加入征集活动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