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18日发布 | 763阅读

【精选编译】动脉溶栓和未完全取栓后残余闭塞血管的延迟再通相关

张颖影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周玉会

编译文章投稿作者

李子付

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

洪波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本次周玉会医师编译,为大家带来《动脉溶栓和未完全取栓后残余闭塞血管的延迟再通相关》,欢迎大家阅读分享!






来自瑞士伯尔尼大学医院的A Mujanovic通过后续灌注成像来评估经动脉内溶栓治疗的延迟效果,相关结果在线发表在2023年7月的《American Journal of Neuroradiology》上。

——摘自文章章节






【REF: Mujanovic A, et al. Am J Neuroradiol. Jun 15, 2023. doi:10.3174/ajnr.A7943】



研究背景


机械取栓后不完全再通,可采用挽救性经动脉内溶栓治疗远端闭塞血管。来自瑞士伯尔尼大学医院的A Mujanovic通过后续灌注成像来评估经动脉内溶栓治疗的延迟效果,相关结果在线发表在2023年7月的《American Journal of Neuroradiology》上。



研究方法

该研究纳入一项前瞻性卒中登记表(2015年2月至2022年9月)中的患者,这些患者接受了机械取栓治疗,并出现了不完全再通(扩展TICI评分2a–2c),并进行了24小时灌注成像。灌注成像的评估结果被定义为延迟再通,如果时间敏感的灌注图中未显示出楔形延迟,提示机械取栓治疗后依然存在闭塞,这与血管造影结果相对应。将接受经动脉内溶栓治疗的患者与对照组进行比较,使用多变量逻辑回归和反向处理概率权重匹配,以校正基线差异和与延迟再通相关的因素。



研究结果

纳入研究人口(n=459)的中位年龄为74岁(四分位距63-81岁),61%的病例出现了延迟再通。接受额外经动脉内溶栓治疗的患者(n=40)年龄较轻,扩展TICI评分较差。匹配后,经动脉内溶栓治疗与更高的延迟再通比率相关(调整后OR=2.7;95%CI,1.1-6.4),并与机械取栓治疗后残留低灌注区的新发梗死比率较低相关(调整后OR=0.3;95%CI,0.1-0.7)。在功能预后良好方面(90天的修改Rankin量表0-2分)未见明显差异(调整后OR=1.4;95%CI,0.4-4.1)。



研究结论

该研究结果表明经动脉内溶栓治疗与不完全取栓术后的残余闭塞血管发生延迟再灌注相关联,该疗法可能对预后有改善,并且相对安全。



关注经动脉内溶栓治疗

动脉内溶栓作为机械取栓补救措施效果分析—STRATIS亚组分析


组 稿




张颖影 副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编 译




周玉会 医师


审 校




李子付 教授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终 审




洪波 教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https___www.medtion.com_app_subspecialty_index.html_channelId=4&channelTitle=介入&mpId=730&ocsId=788.png

点击上方二维码

查看更多“介入”内容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