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16日发布 | 690阅读

【精选编译】RED 062抽吸导管配合7F导管经桡治疗前循环牛型弓AIS一例

张颖影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凌冶平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卢旺盛

北京天坛普华医院

洪波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本次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凌冶平医师编译,为大家带来《RED 062抽吸导管配合7F导管经桡治疗前循环牛型弓AIS一例》,欢迎大家阅读分享!






意大利都灵大学神经放射科Stefano Molinaro等报告一例左侧颈内动脉未端闭塞且主动脉弓解剖结构复杂的患者,采用RED 062抽吸导管和7F导管的组合接受TRA-MT,实现了完全再通,患者早期神经功能得到改善,并且没有出现颅内及入路并发症,相关内容在线发表于2023年6月的《Clinical Neuroradiology》上。

——摘自文章章节






【REF: Molinaro S, et al. Clin Neuroradiol. 2023;10.1007/s00062-023-01297-9. doi:10.1007/s00062-023-01297-9】



研究背景


经桡动脉入路(TRA)神经介入手术在与经股动脉入路(TFA)相比时,少见不良事件,因此越来越受欢迎。在进行机械取栓术(MT)时,我们认为对于主动脉弓上血管解剖结构复杂的前循环卒中患者,如牛型弓和III型主动脉弓,TRA可能更为优越。在这些患者中,传统的TFA方法需要更长的导管到位时间,且再通失败的可能性更大。由于桡动脉的平均直径是2.7毫米,TRA-MT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在无鞘6F导引导管或使用6F鞘管时适当减小抽吸导管的直径之间做选择。全新的RED 062抽吸导管可以兼容7F导管(如Rist,Medtronic,Irvine,CA,USA或Fubuki,Asahi-Intecc,Japan),减小了三同轴TRA-MT中传统6F抽吸导管之间的间隙。意大利都灵大学神经放射科Stefano Molinaro等报告一例左侧颈内动脉未端闭塞且主动脉弓解剖结构复杂的患者,采用RED 062抽吸导管和7F导管的组合接受TRA-MT,实现了完全再通,患者早期神经功能得到改善,并且没有出现颅内及入路并发症,相关内容在线发表于2023年6月的《Clinical Neuroradiology》上。



研究病例

89岁,女性,存在多种血管风险因素,但无房颤病史,因急性失语、右侧面瘫和右侧偏瘫症状入院,NIHSS评分为18分。在发病后55分钟被转诊至作者单位医院。CT检查未见早期缺血改变(ASPECTS 10分),CTA显示左侧颈动脉末端闭塞。患者的主动脉弓类型为2型,伴有明显的动脉粥样硬化和扭曲,左侧颈总动脉与头臂干同起源(图1和图2)。


图1. a.CTA,矢状位视图,显示位于床突上ICA的闭塞点(灰色箭头);b.冠状视图,显示主动脉弓复杂解剖结构以及头臂干和左侧CCA同起源。


图2. DSA显示:a.导管置入;b.将7F导引导管置入至左侧CCA。


由于对近期抗凝治疗存在疑问,该患者未接受静脉溶栓(rTPA)治疗。考虑到主动脉弓情况的极端不利因素,患者全程在局麻镇静状态下进行手术,术者选择右侧桡动脉插入7F/16cm细长鞘管(Terumo,Somerse,NJ)。采用Rist 7F 100cm导引导管(Medtronic)、5F 130cm SIM诊断导管和0.035in导丝构成的共轴系统顺利推进到左颈总动脉,从穿刺到导管插入仅需不到10分钟(图3和图4)。


图3. 正位(a)和侧位(b)造影证实床突上ICA闭塞


图4. 取栓时支架、抽吸导管、导引导管的位置


然后,用4F 125cm 椎动脉诊断导管替换Rist管,引入颈内动脉,同时使用面向血栓近端的抽吸导管(RED 062,Penumbra)和一枚从MCA M1末端到ICA末端部署的stentriever(ERIC 6×33,Microvention,Aliso Viejo,CA, USA),从穿刺开始后的55分钟实现了TICI 3级再通,且没有手术相关的并发症(图5)。术后72小时,患者的右侧偏瘫症状减轻,但仍有轻度失语和有限的口头表达(NIHSS评分降至6分)。入院后第二天进行的CT扫描仅显示涉及左侧尾状核头和壳核的小范围梗死。患者康复进展良好,入院后第7天出院,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为1分。90天后的mRS评分为0分。



研究结果

虽然在椎-基底动脉这些后循环卒中的TRA入路已经得到充分描述并应用于难以应用传统TFA入路进入椎动脉的案例,但对于前循环卒中来说这种方法的应用仍然被认为是偶发情况,主要作为一种TFA入路失效后的备选方案。TRA入路治疗前循环卒中的数据很有限,主要来自个案报告或小型个案系列。这种方法存在一些技术问题,包括从穿刺到颈内动脉搭建起稳定通路所需要的估计时间较长,并且在老年患者中,前臂尺桡动脉的迂曲度更加明显。另一个相关问题是在使用6F导管作为长鞘时会增加尺桡动脉痉挛的风险,并需要使用0.035长泥鳅导丝进行交换,这在操作时可能非常具有挑战性;或者使用6F低剖面鞘,但这需要明显缩小抽吸导管的直径(5F)。正如Siddiqui等人在最近的个案系列中所描述的那样,后一种情况可能导致成功再通率降低,平均操作次数增加,最终造成TRA-MT组(所有操作均使用6F鞘)与TFA组相比,3个月有效功能预后较差。另一方面,Maud等人观察到在特定患者亚组中(主要是左前循环卒中的M1大动脉病变),对于牛型弓患者(左锁骨下动脉和头臂干从主动脉弓共同起源),TRA入路再通时间更快,3个月mRS结局更好。


新的RED 062导管是RED系列中最薄的一款,长度为132cm,外径为5.5F(0.075英寸)。尽管未经认定,但发现它与所有种类的7F导管(Rist、Medtronic和Fubuki、ASAHI等,其内腔直径范围从0.079英寸到0.081英寸)完全兼容,这种兼容性对建立标准的径向三同轴系统非常有帮助。使用7F低剖面鞘(如Terumo的Glidesheath Slender或Merit的Prelude IDEAL)可以降低在远端操作时尺桡动脉痉挛风险,并且即使对于单一操作者,也能简单安全地获得尺桡动脉通道。7F专用径向导管(Rist、Medtronic)在TRA置管过程中具有特定的过渡区,用于调整角度。而5.5F抽吸导管(Penumbra的RED 062)与传统的6F导管相比,具有足够大的内腔直径(范围从0.068到0.072英寸),旨在减少上述潜在问题,并简化前循环MT中的TRA学习过程。7F导管的另一个优点是,在合并颈内动脉狭窄的情况下,大多数颈动脉支架具有良好的兼容性(CGuard-InSpire MD除外)。因此,通过仔细选择适合的患者和适当的导管,在术前筛选中纳入特定解剖结构(例如,左锁骨下动脉从无名动脉起源的左前循环卒中,或右前循环卒中伴有II型或III型主动脉弓)的患者,以及具备良好的三同轴系统,通过TRA可以实现成功的快速、安全和有效的TRA再通治疗。



点评

这篇研究报告对于使用RED 062抽吸导管配合7F导管进行TRA-MT治疗主动脉弓上血管解剖结构复杂的患者进行了描述和评估,最后实现了完全再通,显示出良好的临床效果。该研究结果有助于指导临床实践,为选择合适的治疗策略提供了参考。



关注TRA-MT治疗

经桡动脉无鞘技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安全有效


组 稿




张颖影 副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编 译




凌冶平 医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审 校




卢旺盛 教授

北京天坛普华医院

终 审




洪波 教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https___www.medtion.com_app_subspecialty_index.html_channelId=4&channelTitle=介入&mpId=730&ocsId=788.png

点击上方二维码

查看更多“介入”内容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