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骨段或鼓室内迷走颈内动脉(aberrant internal carotid artery)是一种罕见的畸形,目前全世界报道的病例数仅百余例。虽然罕见,但如果诊断不清而进行耳科手术则往往会导致致命性大出血。事实上,世界上第一例报道的迷走颈内动脉就是一位五官科医生在进行鼓膜切开术时误伤颈内动脉,发生大出血。
我们近期诊断了一例该病例,与大家分享。
年轻,女性,因鼻骨骨折行CT检查发现“左侧中耳鼓室内占位”来院检查。
红圈为左侧鼓室内迷走颈内动脉,绿圈为右侧正常岩骨段颈内动脉,与鼓室有菲薄骨质隔开。
MRA
CTA
示意图,A为正常岩骨段颈内动脉,B为岩骨段迷走颈内动脉。颈内动脉通过颈内动脉管外口进入岩骨内,再经破裂孔进入颅内。通常颈内动脉管外口位于鼓室前面与鼓室有菲薄的骨性间隔。此骨性间隔可能因先天性或后天性因素(如外伤导致骨折),导致骨质缺损,颈内动脉可经缺损处突出,随着颈内动脉不停的搏动和生长,导致缺损的骨质越来越大,并最终使颈内动脉向中耳鼓室内扭曲延长。
临床症状无特征性,可以无症状,如有症状则以进行性听力下降和搏动性耳鸣最为常见。在耳内镜检查时可见鼓膜后搏动性占位。
治疗上无特殊,在进行耳科手术时需十分谨慎。
注:文章转载自“脑血管病随记”,作者: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 李丹东,脑医汇获授权转载
点击或扫描上方二维码
查看更多“介入”内容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