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次「精选编译」由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刘建民教授团队陈润东医师编译,为大家带来《基底动脉闭塞直接抽吸与支架取栓术的比较》,欢迎大家阅读分享!
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医学中心Robrecht R.M.M. Knapen等进行BASICS研究的事后分析,回顾性分析比较BAO患者中直接抽吸与支架取栓术作为首选治疗的功能结局、再灌注率、并发症、手术时间和死亡率差异,相关结果已于2023年6月在线发表于《Stroke: Vascular and Interventional Neurology》。
——摘自文章章节
【REF: Robrecht R.M.M. Knapen, et al. Stroke: Vascular and Interventional Neurology. 2023;3:e000768. doi: 10.1161/SVIN.122.000768】
基底动脉闭塞(BAO)是一种少见的疾病,约占所有缺血性卒中的1%至4%,其死亡率及致残率都很高。研究表明血管内治疗(EVT)不仅对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有效,对BAO也有效。在前循环中,支架取栓和直接抽吸(作为首选方法)之间的功能结局相同。然而,在BAO患者中进行EVT技术的研究很少。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医学中心Robrecht R.M.M. Knapen等进行BASICS研究的事后分析,回顾性分析比较BAO患者中直接抽吸与支架取栓术作为首选治疗的功能结局、再灌注率、并发症、手术时间和死亡率差异,相关结果已于2023年6月在线发表于《Stroke:Vascular and Interventional Neurology》。
BASICS (Basilar artery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Study) 是一项多中心、开放标签、国际、随机、对照试验,比较EVT与常规治疗,包括静脉溶栓(符合条件)治疗BAO患者的差异。主要结局是良好的功能结局,定义为改良Rankin量表(mRS)0-3分。入选标准为:年龄> 18岁,CTA或MRA证实的BAO,EVT在发病6小时内进行。
图1为流程图,最终127例患者纳入分析,67例患者(53%)接受支架取栓作为首选治疗,其余60例(47%)首先接受直接抽吸。患者特征总结见表1,支架取栓组和直接抽吸组之间只有年龄和发作至腹股沟穿刺时间,存在显著差异。两组良好功能结局无显著差异(43% VS 45%;adjusted OR,1.80 [95%CI,0.68–4.76])(图2&表2)。两组之间的成功再通率(mTICI>2B)也无显著差异(82% VS 71%;adjusted OR,1.27[95%CI,0.43–3.81])(表3)。但直接抽吸组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支架取栓组(中位时间32min VS 47min,P=0.02)(表4)。直接抽吸组患者的90天死亡率为33%,支架取栓组为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OR,0.36 [95%CI,0.36-1.00])。直接抽吸组症状性颅内出血的发生率为3%,支架取栓组为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直接抽吸组在EVT后90天内的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0%,较取栓组的50%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3)。
图1.研究流程图
表1.直接抽吸组与支架取栓组的患者基线特征
表2.直接抽吸组与支架取栓组的临床和功能结局
图2.直接抽吸组与支架取栓组的mRS评分分布
表3.临床、技术、安全性结局的回归分析结果
表4.手术时间及再通时间的回归分析
在这项BASICS试验的事后分析中,BAO患者中与接受支架取栓患者相比,首选直接抽吸组手术时间更短,术后90天死亡率更低,但良好功能结局、成功再通率、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

关注基底动脉闭塞
组 稿
张颖影 副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编 译
陈润东 医师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刘建民教授团队
审 校
卢旺盛 教授
北京天坛普华医院
终 审
洪波 教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点击或扫描上方二维码
查看更多“介入”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