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次看吴劲松教授的门诊,J先生第一次听说了“胶质瘤”这种疾病。

2020年,偶然的一次头疼,让一向很谨慎的J先生紧张了起来,他认为:头痛是从内向外产生的,如果要判断是否脑袋里面有情况,需要通过拍片这一辅助检查来进行。所以J先生在头疼以后选择了最基础的CT检查。这一检查,果然发现了异常信号灶,但仅仅通过CT的检查,并不能确定到底是什么疾病,随即J先生又做了头颅核磁共振(MRI)的检查,当时MRI提示:右侧小脑占位。

J先生开始查询相关的疾病信息并找该领域的专家,最终找到了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的吴劲松教授。第一次看吴教授的门诊,J先生才知道胶质瘤这种疾病。后来J先生在网络上查阅了很多关于胶质瘤的信息,还买了一本《脑肿瘤免疫治疗及转化研究》学习,以便了解胶质瘤方面的知识和新研究。吴教授看完片子,结合J先生的情况,告诉J先生,需要做手术来进行治疗。
听到要手术,而且还是在头上动刀,J先生心里开始害怕,也对手术这种治疗方法犹豫了。由于对疾病的不了解,当时以为不用开刀的质子重离子也能解决头上的问题,但去了医院医生告知J先生,必须得先做手术才行。
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加上肿瘤生长的位置以及片子的情况显示肿瘤是低度恶性,担心不做手术,肿瘤会有进展,还有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手术的主刀医生是吴劲松教授,J先生还是决定手术。于是,第二次看吴劲松教授门诊的时候,J先生便明确告诉了吴教授自己的决定。
在等待了一段时间以后,J先生终于住进了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经过术前一系列的检查,在入院后的第四天,J先生进行了胶质瘤切除手术。手术结束以后,病理报告显示J先生的肿瘤属于:低级别胶质瘤,NOS,WHO Ⅱ级。因为吴教授将肿瘤进行了全切,所以J先生并没有进行后续的治疗,包括放化疗还有原本打算做的质子重离子治疗都没有做。
今年10月就是J先生做完手术的第三年了,直到目前为止J先生一直感觉身体情况良好。谈到治疗过程中最深刻的事情,J先生表示:要感谢吴劲松教授及时让我有了想做手术的想法,虽然后来病理结果是二级。如果不是吴教授,自己可能不会做手术或者不会及时做手术,也是出于对吴教授的信任以及对吴教授在胶质瘤方面专业的认可,才让自己有勇气去接受做开颅手术。
虽然距离手术已经过去了快三年,提到吴劲松教授团队,J先生的印象却是十分深刻的:吴教授团队认真负责,为病人考虑。同时J先生也希望,以后咱们的医生团队可以对NOS的这份样本做更详细的研究,使胶质瘤的分子病理诊断更加趋于完善。J先生后来告诉我们,其实一开始看吴劲松教授的门诊的时候,并不知道吴教授是胶质瘤方面很有名、很厉害的专家,这都是后来才知道的。但正是因为J先生无条件的信任以及吴教授对患者认真负责,让J先生做出了正确的选择,也让自己如今的生活没有受到胶质瘤这个病魔的影响。
在这个故事中,J先生无疑是幸运的,幸运地在疾病没有恶化前就及时发现了疾病,幸运地在发现疾病以后找到了吴劲松教授团队,幸运地相信了吴教授团队,幸运地术后病理显示是低级别胶质瘤......在治疗胶质瘤的道路上,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至关重要的,同时对医生的选择以及信任也非常关键,所以J先生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吴劲松教授一直在胶质瘤领域有丰富的治疗经验,更是对胶质瘤中预后最差的胶质母细胞瘤展开了溶瘤病毒的临床试验。溶瘤病毒是一种已被证明的有效的肿瘤治疗方法,它能特异性感染并裂解肿瘤细胞,且对正常细胞无损伤;此外,还可以诱导机体局部和全身免疫反应,激活T细胞,靶向杀伤肿瘤细胞。华山医院吴劲松教授团队领衔:溶瘤病毒JL15003注射液治疗复发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试验正在招募中(点击查看),如有符合条件的复发胶质母细胞瘤患者,请点击下方链接报名↓↓↓
复发胶质母细胞瘤患者,请点击下方链接报名↓↓↓
如果您想查询更多临床招募信息,请点击下方招募专栏,获取更多临床试验详情↓↓↓
注:报名需填写部分患者信息便于后续筛查使用,所以请确保您所填写的信息真实准确。非患者本人填写,请确保已获得患者知情(提交后,默认信息已获得患者知情)。
了解胶质瘤,抗击胶质瘤,治疗之路有你有我。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关于胶质瘤方面的知识,想进病友群交流,想把您抗击肿瘤的故事分享给大家,欢迎您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小助手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