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9月18日发布 | 139阅读

脊索样胶质瘤病例

胡建新

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

达人收藏

本文来源于公众号:神经影像视界

概 述

脊索样胶质瘤(chordoid glioma, CG)是罕见的、缓慢生长的非侵袭性肿瘤,1998年由Brat等首次报道。CG具有独特的组织病理特征,表现为脊索瘤特征,同时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染色阳性,支持胶质细胞起源,因此被命名为“脊索样胶质瘤”。


2021年中枢神经系统肿瘤WHO 肿瘤分类(第五版)中,被归类为局限性星形细胞胶质瘤,WHO 2级。


脊索样胶质瘤成人多见,平均发病年龄40岁,男女比例约为1:2,发生于鞍上池、下丘脑及三脑室前部。

影像特征

脊索样胶质瘤发生部位、信号和强化表现具有显著相似性。


(1)发生部位:鞍上池、下丘脑和三脑室前部;


(2)形态:肿瘤呈类圆形,边界较清楚;


(3)密度/信号特点:CT稍高密度;MR平扫呈等T1、稍长T2信号,FLAIR像高信号;信号均匀,钙化和囊变少见;DWI无扩散受限;


(4)肿瘤较大时累及视束,呈对称性分布的血管源性水肿。


(5)脑积水:肿瘤向上生长,压迫室间孔,引起阻塞性脑积水。


(6)增强扫描:肿瘤多表现为明显均一强化。


鉴别诊断

包括:脊索样脑膜瘤、实性颅咽管瘤、淋巴瘤、毛细胞星形细胞瘤、生殖细胞瘤、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



【病例分享】

(1) 简要病史:

45

主诉:记忆力下降1年,多饮多尿伴嗜睡4个月。

既往体健。


(2)影像资料:

CT平扫:鞍上及三脑室内类圆形稍高密度肿块,边界清楚。


MR平扫:鞍上及三脑室内圆形等T1稍长T2信号影,FLAIR像高信号影;DWI未见扩散受限。双侧视束受累可见对称性分布的T2/FLAIR高信号影(血管源性水肿)。


MR增强扫描:肿瘤可见明显均一强化。


ASL灌注成像:肿瘤内可见小片CBF灌注增高区。


(3)手术记录:肿瘤位于鞍上池,向上突入三脑室内。肉眼观,肿瘤呈灰白色,边界较清楚,与下丘脑、视交叉及周围结构粘连紧密。


(4)术后病理:脊索样胶质瘤,WHO 2级。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神经影像

771内容997阅读

进圈子
相关临床评分小工具
所属话题
关键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