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9月14日发布 | 288阅读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眼震形成机制(一)

晨酪酪

神经人

达人收藏

本文来源于公众号:神经人


半规管解剖

半规管分为水平半规管和垂直半规管,水平半规管(HC)与水平面成24~30度角,垂直半规管与水平面垂直,其中垂直半规管分为后半规管(PC)和上半规管(AC)。每个半规管有一个彭大的末端称为壶腹,其直径约为半规管的2倍。



Ewald定律

(1)眼球运动的平面与受刺激半规管平面相同。即水平半规管受刺激,则产生的眼球运动为水平的,不存在扭转型眼震。

(2)水平半规管的淋巴液从管部流向壶腹部,会产生较强刺激;从壶腹部流向管部,会产生较弱刺激。

(3)垂直半规管的淋巴液从壶腹部流向管部,会产生较强刺激;从管部流向壶腹部,会产生较弱刺激。理解:水平半规管的动纤毛偏向壶腹部,淋巴液顺着动纤毛移动,产生刺激较强。而垂直半规管的动纤毛偏向管侧,淋巴液流向管侧,产生刺激更强。(水平壶腹强,垂直管侧强



半规管兴奋对应的眼外肌收缩

水平半规管兴奋时收缩的肌肉是同侧内直肌和对侧外直肌,即产生水平方向的眼震;后半规管兴奋时收缩的肌肉是同侧上斜肌,对侧下直肌;上半规管兴奋时收缩的肌肉是同侧上直肌,对侧下斜肌。(注意:上斜肌和下斜肌参与眼球旋转,上斜肌旋转向下,下斜肌旋转向上。


产生眼震同时存在快相和慢相。耳石又分为管结石和嵴帽结石,其中水平半规管还分为前臂型和后臂型。每种眼震对应的诱发与复位手法之复杂,真是耐人寻味,后续会继续抽丝剥茧,共同学习,错误之处请指正。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相关临床评分小工具
所属话题
关键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