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9月13日发布 | 246阅读

关于疼痛,感觉异常的这些名词定义?

刘锐

东部战区总医院

达人收藏

本文来源于公众号:第91病区


1

痛觉超敏(allodynia)

正常情况下不诱发疼痛的刺激引起的疼痛,常常出现在神经系统损伤的患者中,轻微的触摸、正常的温度即能引起痛觉。痛觉超敏是感觉性质的改变,即正常的触觉、温觉被感知为痛觉;另一种痛觉异常——痛觉过敏(hyperalgesia)则是将痛觉放大,性质却未发生改变。


2

灼性神经痛(causalgia)

神经损伤后出现的一种持续的烧灼样痛、痛觉过敏、痛反应过度等异常表现,通常伴有血管运动功能以及后期的皮肤外观改变。


3

中枢痛(central pain)

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原发性损伤或功能异常所引起的疼痛。


4

痛觉过敏(hyperalgesia)

是对一种阈上刺激产生过度的痛反应,刺激—反应模式不变。而痛觉超敏则是对正常的阈下刺激产生痛感觉。


5

感觉过敏(hyperesthesia)

对刺激产生过度的痛感觉,这种刺激不包含各种特异性刺激。感觉过敏包含了痛觉超敏和痛觉过敏两种性质不同的痛觉异常,可以是痛阈降低,也可以是痛反应增强。


6

神经痛(neuralgia)

疼痛沿着神经分布,具有阵发性特点,但并不能和阵发性疼痛相等同。


7

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

指感觉神经系统原发性损伤或疾患直接引发的疼痛。根据损伤的神经系统部位不同又可分为中枢神经病理性疼痛(central neuropathic pain)和外周神经病理性疼痛(peripheral neuropathic pain)。


8

神经病变(neuropathy)

单个神经的病理改变或功能紊乱称单神经病变,若发生于多支神经或多种单神经元病变,分布呈双侧或弥散则称为多神经病变。主要受到损害的可能是轴索、髓鞘或施万细胞。神经炎(neuritis)是神经病变中的特例,目前专指影响神经的炎症性过程。


9

伤害感受(nociception)

神经元编码和加工伤害性刺激的过程。


10   

伤害性神经元(nociceptive neuron)

能够编码伤害性刺激的外周和中枢神经元。


11   

伤害性疼痛(nociceptive pain)

伤害性受体活化诱发的疼痛。


12   

伤害性感受器(nociceptor)

能够编码和传导伤害性刺激(或一种如果长期存在便具有伤害性的刺激)的感觉受体。


13   

伤害性刺激(noxious stimulation)

能够引起伤害性感受器编码疼痛信号的潜在或实际的组织损伤。


14   

疼痛(pain)

与实际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相联系的一种不愉快的感觉或情感体验。注:不应忽略失去语言表达能力的个体对疼痛的感知体验和镇痛需求。疼痛是主观的,每个人都是通过以前受伤的生活体验来学习这一名词的,生物学家认为引起疼痛的刺激对组织是有损伤的,因此,疼痛是与实际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相联系的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情感体验。毫无疑问,它是身体感觉的一部分,但总是不愉快的,因而也是一种情感的体验。


关于在缺乏组织损伤或病理原因的条件下发生的疼痛亦有很多报道,但通常这些疼痛的发生存在心理因素的原因。在无组织损伤或病理改变的情况下也会发生疼痛,这种疼痛感知通常有心理因素。如果患者认为无法将这种感觉同损伤引起的疼痛分开并认定是一种疼痛,那么应该承认它是一种疼痛。可见疼痛与刺激不应混淆。由伤害性感受器或伤害性传导通路活化导致的疼痛可能是一种心理状态,尽管我们认为疼痛有身体上的病因。


15   

痛阈(pain threshold)

是疼痛最低的可被辨识的强度。应该注意,虽然大多数研究者用刺激的方法来定义痛阈,但其正确的定义是指患者自身的体验而非外界测试的刺激强度。在身心医学中,阈值的定义是50%刺激强度可被感知的疼痛水平。如果刺激不能正常被感知,痛阈则不能作为疼痛的测量手段。


16   

疼痛耐受水平(pain tolerance level)

能承受疼痛的最高水平。和痛阈一样,疼痛耐受水平是个体的一种主观体验,而通常对刺激强度的测定仅反映疼痛耐受水平上的刺激,而不反映疼痛耐受水平本身。因而与痛阈相同,疼痛耐受水平同样存在争议,即不应按外部刺激来对之进行定义。


17   

感觉异常(paresthesia)

不正常的自发或诱发的感觉。感觉异常通常用来描述非正常感觉而不论这种感觉是否令人愉快,而感觉减退主要用于描述不愉快的非正常感觉。感觉异常泛指所有不正常的感觉,也包括感觉减退。


18   

敏化(sensitization)

对正常刺激的反应增强或者是对阈下刺激出现反应。敏化包括刺激阈值的下降和对阈上刺激的反应增强,可出现自放电和感受范围增加的表现。根据敏化发生的部位,可分为外周敏化(peripheral sensitization)和中枢敏化(central sensitization)。外周敏化是指伤害性感受器的感受阈值下降以及反应增强。中枢敏化是指中枢伤害性神经元对传入冲动的反应增强或传入阈值下降,内源性镇痛系统的功能失调也是导致中枢敏化的重要原因。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相关临床评分小工具
关键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