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附属独墅湖医院神经外科科主任黄煜伦教授开展了一项“通用型B7H3 CAR-γδ T细胞治疗复发恶性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试验”,现面向社会公开招募符合条件并愿意参加研究的患者。
本研究为单臂临床试验,即不设对照组的单组试验,所有参加了临床试验的受试者都进入试验组,可以直接用到本试验中的药剂。
恶性脑胶质瘤,是一类及其难治的实体肿瘤,占所有神经系统原发性肿瘤的32%,占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的81%,即使通过手术、替莫唑胺和(或)电场等方式积极治疗,患者中位生存期仅约14-18个月,5 年生存率仅4-7%,亟需寻找新的治疗方法以切实改善恶性脑胶质瘤患者的预后。
B7-H3,又称CD276,是一种在肿瘤组织中广泛高表达、健康组织中低表达 I 型跨膜蛋白,相关研究显示,超过70%的脑胶质瘤患者肿瘤细胞表达B7-H3。
γδ T 细胞是T细胞的另外一个亚群,已有诸多研究表明其具有抗肿瘤和抗感染等作用;γδ T 细胞以MHC非限制性的方式直接识别和杀伤肿瘤细胞,其表达的T 细胞受体及NK细胞的重要受体NKG2D,使其兼具了T 细胞和NK细胞的功能;另外,γδ T 细胞还可以通过分泌各种细胞因子来活化其他的免疫细胞,如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CD8 +T 淋巴细胞。
本研究采集健康供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经纯化、转导、增殖等方式制备通用型B7H3 CAR-γδ T 细胞,低温冷冻保存,以“现货”方式供患者治疗回输。(ClinicalTrials.gov登记号: NCT06018363)
本研究为探索性临床试验,计划在苏州大学附属独墅湖医院神经外科招募25例恶性脑胶质瘤患者,开展单中心、单臂、开放性 I 期临床试验。旨在评估通用型B7H3 CAR-γδ T细胞(代号:QH104细胞注射液)治疗恶性脑胶质瘤的安全性、可行性和有效性。
北京清辉联诺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黄煜伦主任
主要入选标准
年龄18-70周岁,男女均可;
至少有一个可评估病灶,既往活检或病理组织学证实胶质母细胞瘤或星型母细胞瘤(WHO IV级),经综合治疗后,影像检查提示继续进展或复发;
细胞治疗前一个月内影像检查提示进展或复发恶性脑胶质瘤; 手术切除的病理组织能够用于靶蛋白的免疫组化检测(石蜡切片应在两年内),且B7H3表达阳性;
KPS≥60 分;
基本正常的骨髓储备功能和正常的肝、肾功能;
预计生存期大于3个月;
签署知情同意书。
主要排除标准
患有严重感染或合并疾病;
免疫缺陷、自身免疫疾病、活动性乙肝/丙肝和HIV感染患者;
怀孕和/或哺乳期女性;
合并第二肿瘤患者。
注:以上为主要入选、排除标准,最终入组标准由研究医生掌握
为更好帮助符合条件患者筛选入组,如有符合条件的复发高级别胶质瘤患者,请扫下方二维码提交病历资料报名。更多详情欢迎添加或致电神外资讯/脑医咨询客服:13062815932(微信同号)
主要研究者信息
黄煜伦 教授
苏州大学附属独墅湖医院神经外科科主任兼学科带头人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中国抗癌协会胶质瘤专委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胶质瘤专委会MDT学组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电生理学组委员
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脑神经药物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微循环学会神经变性病专业委员会脑积水学组委员
江苏省抗癌协会神经肿瘤分会委员
江苏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内镜学组委员
江苏省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颅底学组委员
长期致力于各类脑肿瘤临床、基础和教学工作,特别是脑胶质瘤、垂体瘤、颅底肿瘤、转移瘤的治疗;在正常压力脑积水以及复杂脑积水的治疗,注重手术中脑功能的保护,在胶质瘤规范化综合治疗以及免疫治疗(CAR-T细胞)方面有独到的见解。在国内外发表刊物论文60余篇,SCI论文30余篇,最高影响因子16.09分;承担国家级省部级基金共5项。
如果您符合上述入选条件,请点击下方链接报名↓↓↓
如果您想查询更多临床招募信息,请点击下方招募专栏,获取更多临床试验详情↓↓↓
注:报名需填写部分患者信息便于后续筛查使用,所以请确保您所填写的信息真实准确。非患者本人填写,请确保已获得患者知情(提交后,默认信息已获得患者知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