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脑血肿的手术方法有很多,如乙状窦后入路、后正中入路、旁正中入路、穿刺置管血肿引流等等,但如果伴随着血肿破入脑室系统形成梗阻性脑积水者,则在清除小脑血肿前需行脑室外引流术,目的是防止术后出现梗阻性脑积水加重;行脑室外引流的手术方式也有多种多样,如Kocher's点穿刺、Frazier's点穿刺、Dandy's点穿刺等等,往往这些脑室穿刺外引流手术在小脑出血中需要多次摆体位才能完成,既增加手术流程和手术时间,又增加术后感染风险。
如果应用Keen's点穿刺联合乙状窦后入路的方法,则可解决上述难点,又可达到很好的术后术野解剖性复位。
资料和方法如下:
患者男性,49岁,因“突发头痛、呕吐伴神志不清2小时”入院。入院查体:T36.5。C,P110次/分,R25次/分,Bp234/123mmHg,GCS8分(E2V1M5)。术前头CT提示右侧小脑出血破入脑室、梗阻性脑积水,CTA未见颅内血管病灶,CTA薄层扫描未见血肿腔内有点状或条索状血管影像。

体位:侧俯卧位,按Ribas所讲的简易Keen's点定位(红点处),也可以按专业书上的Keen's点定位(红点处上方横线交界点)。
头皮切开翻向耳侧,皮下肌肉按照胸锁乳突肌后方、颞肌下方类T字型切开及翻开。暴露术野颅骨,先钻孔作脑室外引流减压,于穿刺点处作垂直颅骨平面穿刺,深约5cm左右即达侧脑室三角部;如果要将脑室引流管放置于侧脑室体部,则需在置管时将引流管头端偏向头顶5-10。(如果是在红点作穿刺需向头顶方向偏10。左右,如果是在红点上方穿刺偏5度左右即可),深约7cm左右即有突破感并可见脑脊液引出。
引流管放置好并固定后,即可作乙状窦开颅手术。移除颅骨后,在横窦下方切开硬脑膜牵开,在横窦的下方沿着脑横沟造瘘深入即可清除脑内血肿,血肿离脑表面深约1cm左右。
清除血肿后,缝合硬脑膜,放置硬膜外引流管后,按层次缝合肌肉及头皮。
术后复查小脑出血肿基本清除彻底,术后骨窗大小、脑室引流骨孔位置及引流管在脑内走行位置。
试夹引流管2天通过后,于术后第12天拔除脑室引流管。
术后术口愈合良好,良好的解剖性复位,术区无积液形成,无术野凹陷等异常改变。
体会
1、术前病情许可尽可能完善相关影像学检查,厚街医院卒中通道对于脑卒中病人,能做到每一例患者术前快速作头CTA检查,此能为手术前评估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2、此两种手术方式的联合,可以为麻醉医生及手术医生提供良好的和舒适的操作环境,增加手术安全性,也可以减少手术中反复摆体位和重复消毒,减少感染风险。
3、对于中老年人的小脑出血多见于高血压脑出血,其中小脑的高血压脑出血更多见于齿状核部位,所以该手术野的暴露已足够宽广;如果需向中线或上下方扩大骨窗,稍作牵拉即可处理。
4、此两种手术方式的联合,术野能够很好解剖性复位,在术后术口愈合可以很少出现积液或术野愈合异常如凹陷等情况发生。
作者简介
梁远生 教授
东莞市厚街人民医院
·东莞市厚街医院神经外科 副主任(主管科内全面工作) 硕士研究生。
·专长:脑血管病的诊断及介入、开颅手术治疗、颅脑外伤疾病及脑肿瘤诊断和手术治疗。
·掌握神经外科专业三大技术:介入、显微镜和内镜技术。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工作14年。
·2013年于北京宣武医院行介入培训。
·2019年天津环湖医院神经显微解剖培训班进修,师从佟小光。
·2019年北京协和医院耳鼻喉科Fisch实验室进修学习,师从冯国栋。
·湛江市医学会介入医学分会委员。
·东莞市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委员。
点击或扫描上方二维码,前往梁远生 医师学术主页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