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8月24日发布 | 130阅读

「今日 20:00直播」NRR杂志CNS文章一作面对面丨利用单细胞转录组技术探寻灵长类造血发育

爱大脑就AiBrain


点击海报直接跳转至直播间

近年来我国育龄夫妇的流产及出生缺陷发生率已分别接近10%及5.6%,病人数量巨大,严重影响出生人口质量,生殖健康形式严峻,降低流产及出生缺陷发生率已成为我国人口健康大战略重要目标之一。解析早期胚胎发育事件及其调控机制有助于深入理解早期胚胎和器官发育与疾病发生的关系,为孕早期流产和出生缺陷防治及发育源性疾病的诊治提供理论基础和新的途径,这也是当前生殖医学领域亟待解决的难点与热点之一。但我们对这一时期人胚胎发育,特别是早期着床后胚胎发育知之甚少,处于“黑匣子”状态,对早期胚胎发育调控机制的深入理解,亟待创新性研究体系的建立与理论和技术突破。


2023年5月11日,省部共建非人灵长类生物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昆明理工大学灵长类转化医学研究院谭韬/陈永昌/季维智团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血液与健康全国重点实验室刘兵团队及德州西南医学中心吴军团队合作在Cell期刊发表题为Ex utero monkey embryogenesis from blastocyst to early organogenesis的研究论文1。该研究开发了一种3D培养系统(EMEUC),实现了食蟹猴胚胎体外25天(25 d.p.f.)的长时程培养。利用该平台,研究人员系统研究了原肠运动及造血等早期组织器官发生的谱系特化轨迹和分子演进规律。


NRR杂志系列线上论坛全面升级,以近期在国际顶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的第一作者为主要邀请对象,用全新的理念创造更加精彩的内容,通过面对面线上学术交流,带大家走进“牛人们”的科研世界。8月24日晚八点,NRR杂志CNS文章一作面对面,邀请到上面提及的Cell文章一作公彦栋研究员围绕灵长类造血发育进行详细解读。期待您参与到这场神经发育学领域的研究盛宴!


脑医汇平台、AiBrain神经科学新媒体平台提供直播技术支持,欢迎各位收看!


会议详情


直播路径

直播时间:

北京时间:8月24日 20:00-21:30


电脑端:登录网址(URL)

https://www.brainmed.com/meeting/detail?id=2973即可进入直播界面


微信端:可扫描二维码进入直播观看

长按并识别上方二维码,进入直播界面

直播结束后可通过同链接观看录播


论坛主讲专家

公彦栋

主讲专家简介(上下滑动查看)

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副研究员,中国科协军事科技领域青年托举人才(2022年)、北京市科技新星(2021年)。主要研究方向是利用单细胞多组学技术结合生物信息学手段解析哺乳动物造血发育和血液相关疾病。目前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含共同)在Cell、Nature、Immunity、Cell Research、Cell Discovery等杂志发表多篇研究论文,研究成果入选中国重要医学进展(2020年)、中国血液学十大研究进展(2020、2021)。


论坛主持人

闫森

主持人简介(上下滑动查看)

暨南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广东省青年珠江学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首席青年科学家,中国青科协理事,广东省青科协理事,中国实验小型猪委员会委员。

主要从事神经退行性疾病动物模型的建立(小鼠、猪、猴)、胚胎发育基因修饰、分子机制的研究。利用CRISPR/Cas9的方法进行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 和运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与团队成功地建立了世界首例基因敲入亨廷顿猪模型(Cell),并通过基因修复方式对HD-KI猪模型成功地实现了基因治疗和精准替换(Nature Biomedical Engerining)、建立ALS转基因猪模型、以及老年痴呆猴等模型。主持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并申请请发明专利多项。


论坛特邀讨论嘉宾

(按姓氏笔画排序)

符辉/杭州师范大学基础医学院

讨论嘉宾简介(上下滑动查看)

杭州师范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人体解剖和组胚系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物系本科,美国University of Louisville解剖和神经生物系博士,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Dana-Farber 癌症研究所博士后。文章在Science、Neuron等期刊上发表,并且曾经被Nature系列杂志(Nature reviews Neuroscience和Nature Methods)专文介绍。多个SCI 杂志的审稿人。

实验室利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转基因动物模型等实验手段,研究髓鞘发育和再生的分子机制,了解特定基因在正常生理条件下的功能,从而进一步研究它们对神经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吴诗昊/云南大学(医学院)

讨论嘉宾简介(上下滑动查看)

云南大学(医学院) 副研究员(东陆计划引进青年PI)。硕士生导师。作为主要参与人及骨干成员参加国家级重大研发项目9项(参与项目总经费2851万元),其中作为第一参与人参与上述项目2项(共计250万),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青年项目一项,主持云南大学东陆人才计划项目一项(100万)。申请15项专利,其中14项为第一发明人,目前已获得4项发明专利及5项实用新型专利的授权,另有6项发明专利已进入实质审查阶段。

主要工作:(1)制作基于特定脑区基因编辑的转基因猕猴疾病模型,目前已成功制作转基因阿尔兹海默症(AD),转基因帕金森氏综合征(PD)及转基因孤独症谱系障碍(ASD)的猕猴疾病模型;(2)猕猴脑区病毒示踪及神经环路研究工作,完成猕猴前额叶单细胞全脑示踪的图谱的绘制工作;(3)猕猴多脑区测序及相关基因的分析和应用;(4)基因治疗药物的研发。对非人灵长类动物神经外科手术,非人灵长类动物认知测试,行为学训练与检测,中枢神经系统组织检查,免疫荧光染色以及各类示踪病毒工具的应用有丰富的经验。

夏总平/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讨论嘉宾介绍(上下滑动查看)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博士生导师,教授。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UTSW)生化/免疫学博士。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2011 年入选者;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蛋白质组学专业分会委员。

主要研究方向集中于利用(空间)单细胞多组学研究炎症和免疫的调控机制,以及这

些机制在脑血管病、肾病和肿瘤等疾病中的作用:1)颈动脉分叉区粥样硬化的高发机制 和临床防控;2)缺血性脑卒中中的免疫细胞动力学以及它们在脑损伤中的病理机制和在 临床防控中的应用;3)人肾小球的数字多组学图谱构建和肾病机制。

杨伟莉/暨南大学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

讨论嘉宾介绍(上下滑动查看)

博士,研究员。2017年1月获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博士学位,师从国际著名神经退行性疾病模型专家李晓江教授。随后2017年初进入暨南大学继续在李晓江课题组从事博士后研究,并于同年至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访问交流一年;2018-2019年至美国Emory大学人类遗传学系访问交流。2019年9月加入暨南大学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

主要研究方向为重大神经退行性疾病(PD,AD等)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分子病理机制研究。多年来主要参与利用基因打靶技术TALEN及CRISPR/Cas9建立重大神经退行性疾病猴模型,如参与创建出世界首例功能性敲除杜氏肌萎缩DMD基因猴模型,PINK1敲除、Parkin敲除的PD猴模型及小脑症猴模型等,并对其病理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尤其通过PINK1敲除猴模型发现帕金森病的重要致病基因—PINK1激酶对灵长类大脑神经细胞存活至关重要,而不影响小鼠神经细胞存活。深入研究发现,PINK1激酶仅在灵长类脑中特异表达而在小鼠脑中表达较少,且PINK1激酶对灵长类大脑神经细胞存活具有非线粒体功能的其它重要作用,提示同一致病基因在不同物种中的功能及表达具有明显区别。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广东省自然面上项目,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课题骨干。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CellResearch、Autophagy,Protein Cell、Journalof Neuroscience、Molecular Neurodegeneration等权威期刊发表SCI论文十余篇;申请发明专利3项。

张健/南方医科大学

讨论嘉宾介绍(上下滑动查看)

南方医科大学医学遗传学副教授,耶鲁大学细胞生物学博士后和副研究员。主要从事组学大数据分析、细胞命运和神经精神疾病分子机制研究;近五年发表一作或通讯作者SCI文章8篇,其中一区3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

邹炜/浙江大学

讨论嘉宾介绍(上下滑动查看)

本科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博士师从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王晓晨研究员,2013-2017年先后在美国杜克大学David Sherwood教授课题组和斯坦福大学Kang Shen教授课题组接受博士后训练。现为浙江大学“百人计划”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浙大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特聘教授,入选浙江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

主要致力于解析神经发育与神经退行性病变的分子机制。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在Developmental Cell、eLife、Nature Communications、Journal of Cell Biology和PLoS Genetics等国际学术期刊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多次在国际线虫大会等国内外学术会议作口头汇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项目等课题3项。担任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期刊青年编委。

参考文献

1. Gong Y, Bai B, Sun N, Ci B, Shao H, Zhang T, Yao H, Zhang Y, Niu Y, Liu L, Zhao H, Wu H, Zhang L, Wang T, Li S, Wei Y, Yu Y, Ribeiro Orsi AE, Liu B, Ji W, Wu J, Chen Y, Tan T. Ex utero monkey embryogenesis from blastocyst to early organogenesis. Cell. 2023 May 11;186(10):2092-2110.e23. doi: 10.1016/j.cell.2023.04.020.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Brain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来自于专栏
相关临床评分小工具
所属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