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8月23日发布 | 686阅读

【内外兼修】经桡动脉入路的常见并发症及预防与处理——《经桡动脉入路外周介入中国专家共识》节选

神内资讯

脑医汇

达人收藏、周刊收录2项荣誉

脑医汇,由外而内,融“汇”贯通

内外兼修:聚焦神外指南共识规范中的神内参与,推广与实践神经疾病的MDT诊疗

由于经TRA行外周介入的起步较晚,相应的并发症统计数据有限。因此,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较多地借鉴了TRA冠脉介入的相关经验。目前,大量证据表明TRA的穿刺点出血相关严重并发症少于TFA(证据等级A,推荐等级1)。但是多次TRA或长期留置导管可能导致RAO率增加。TRA相关并发症如下:



一、RAO的预防与处理

RAO是最常见的TRA术后并发症,其发生率从小于1%到33%。绝大多数RAO为无症状性,也有少部分表现为手部缺血的症状,如疼痛、感觉麻木及活动受限等。RAO可导致患者失去再次TRA的机会,影响患者此后的介入手术入路选择及治疗策略。多普勒超声可对桡动脉情况进行客观地评价,是确认RAO的标准检查技术。


RAO的预防主要包括:


①选择适合管径的导管鞘及相关器械:导管鞘直径与桡动脉血管内径之比应小于1,因此需选用小直径的导管鞘和导管或者是桡动脉专用的薄壁导管鞘,以减少对桡动脉的损伤。

②足量抗凝:推荐使用2000~5000U的普通肝素。对于多次穿刺、较长时间留置导管(>12h)、血管纤细(<1.6mm)等RAO高危患者,术后短期使用抗凝药物(如利伐沙班片10mg/d,7d)可能进一步降低RAO的发生(证据等级B,推荐等级2)。

③通畅性压迫:采用通畅性压迫的方式止血,早期(<24h)桡动脉闭塞率可从12%下降为5%,而晚期(30d)的闭塞率可从7%下降为1.8%(证据等级A,推荐等级1)。

④减少桡动脉压迫时间:长时间的压迫是导致术后RAO的主要因素之一,尽量减少压迫时间已成为预防RAO的重要原则。一般推荐单纯使用外部压迫器的情况下,压迫时间不应该大于120min,有的甚至小于90min(证据等级A,推荐等级1)。

⑤使用扩血管药物:穿刺成功后常规给予预防桡动脉痉挛处理(见下文桡动脉穿刺及血管保护)可减少RAO的发生(证据等级B,推荐等级1)。


桡动脉穿刺及血管保护:


根据术者习惯选择钢针或套管针。钢针:穿刺针进针角度30°~45°,方向与血管走形一致。见搏动性喷血轻柔送导丝(改良式Seldinger法)。套管针:透壁穿刺后,退出针芯,缓慢后撤套管,见喷血、送入导丝。对于熟悉超声应用的术者,超声导引能够减少穿刺次数、缩短穿刺时间,提高首次穿刺成功率(证据等级B,推荐等级1)。超声导引可采用平面内(纵切)和平面外(横切)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引导穿刺。可通过适当压迫血管或彩色多普勒区分动静脉,超声可以验证导丝位于桡动脉内。


血管保护剂使用:血管鞘置入后,立即经鞘注入含有血管扩张及抗凝药物的“鸡尾酒”,可减少血管痉挛及桡动脉闭塞的发生。常用的“鸡尾酒”方案为:硝酸甘油100~200μg+利多卡因20mg(或盐酸维拉帕米2.5mg)+肝素2000~5000U。在临床实践中,对于存在凝血功能障碍、低血压的患者可以减少或不使用肝素、硝酸甘油。对于需要长时间留置导管的患者,在拔除鞘管前建议再次使用“鸡尾酒”。


及时发现的RAO,可进行抗凝处理,例如采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1~4周;或者口服利伐沙班(证据等级C,推荐等级2);或压迫尺动脉1h,同时给予高剂量(5000U)普通肝素(证据等级C,推荐等级2)。侵入性的处理方式包括顺行或者逆行开通闭塞的桡动脉,一般仅用于有症状的患者。




二、桡动脉痉挛的预防和处理

桡动脉痉挛是导致桡动脉闭塞的重要因素,女性、血管纤细、精神因素以及不当的操作等均易导致桡动脉痉挛。对于可能需要长时间手术的介入操作(>90min),或者是需要反复更换导管、反复调整造影导管位置的操作,建议在更换间隙经鞘动脉内注射“鸡尾酒”。对于已经出现桡动脉痉挛者,可经导管鞘立刻推注适量“鸡尾酒”或者硝酸甘油200μg,并等待片刻。如经以上处理无改善,应立即停止该入路操作,选择其他入路。



三、手臂青紫和血肿

以及筋膜室综合征的处理

过度抗凝和大量出血均可导致手臂青紫或血肿,多数会在1周至数周内自行吸收消失,但其间应警惕假性动脉瘤或筋膜室综合征的形成。筋膜室综合征是非常少见而且严重的并发症,可急性或数天内缓慢出现,发生率大约为0.004%。主要症状表现为肘正中、桡或尺神经分布区域的麻痹,和/或伴有疼痛及手指的被动活动。如出现上述任何一项症状,均应行筋膜室压力监测,并及时行外科手术减压,避免截肢。



四、假性动脉瘤的处理

桡动脉假性动脉瘤发生率大约在0.09%,可表现为穿刺点附近的凸起肿块,可有搏动性伴有/或局部红斑,超声检查可明确诊断。可在超声引导下准确定位压迫。如局部压迫失败,可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假性动脉瘤注射300~8000U凝血酶。绝大部分桡动脉假性动脉瘤可经非外科方式治愈,如非外科方式治疗失败,可通过外科手术切除假性动脉瘤。



五、卒中风险和预防

由于TRA途经的左侧锁骨下动脉或右侧头臂干动脉存在流向颅内的血流,因此有人认为存在血栓或斑块脱落导致脑梗死的风险,但尚无充分的证据证明TRA卒中的发生率高于TFA。一般建议,对于年龄大于70岁且有卒中和/或动脉硬化病史的老年患者行TRA时,尤应谨慎操作。对于长期留置导管者,灌注结束应及时拔除导管,避免导管头端血栓形成、脱落。

(1)TRA的局部穿刺点出血相关严重并发症少于股动脉入路,采用小外径/薄壁鞘、充分抗凝、通畅压迫、减少压迫时间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大部分RAO为无症状,及早发现RAO并及时处理有利于后续再次使用,需警惕筋膜室综合征等罕见但严重的并发症。

引用文献: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介入学专业委员会. 经桡动脉入路外周介入中国专家共识[J]. 介入放射学杂志,2023,32(3):205-214. DOI:10.3969/j.issn.1008-794X.2023.03.001.

点击跳转 指南原文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来自于专栏
关键词搜索